司马红: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我国新型政党制度

《团结报》    2023年06月06日

字体大小: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多党合作工作,鲜明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并深刻阐述了这一政党制度的独特魅力和显著优势,明确提出了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战略举措,为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各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着力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我国新型政党制度,自觉履行其维护者推动者实践者的政治责任。

  坚定制度自信、捍卫“两个确立”,努力做新型政党制度的忠诚维护者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决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传承中走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斗的革命斗争中不断发展,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建设和改革中不断完善,实现了最广泛、最真实、最有效的人民民主,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这两大奇迹形成的制度密码之一。今年是“五一口号”发表75周年,回望历史、观照现实,我们要始终坚定对我国政党制度的高度自信,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必须体现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到履职尽责、自身建设的工作实效上,贯穿于工作全过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以学习中共二十大精神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为重点,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民建、工商联联组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和“第一议题”制度带动作用,通过专题讲座、交流研讨、演讲比赛、朗诵会等形式,利用教育基地、会员之家、特色支部等平台,组织开展好主题教育,确保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行动。

  深化民建会章、会史学习教育和研究,自觉传承多党合作优良传统,结合理论研究,着力挖掘、提炼新时代民建精神。以企业界会员、新社会阶层会员、会内知识分子和专家学者、青年会员为重点人群,持续开展思想状况调研;关注网络舆情,主动运用互联网思维,为思想政治工作构建立体化宣传网络,贴近时代、贴近会员、贴近实际,引领广大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凝聚团结奋斗的思想共识,确保民建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行。

  坚持守正创新、提升组织能力,努力做新型政党制度的奋力推动者

  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一方面需要中国共产党不断提高领导能力与水平,另一方面也需各民主党派主动适应统一战线“三个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强化参政党进步性建设,共同确保新型政党制度行稳致远。

  要认真汲取和借鉴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地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成功经验,持之以恒抓好自身建设。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的重要论述,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参政党建设“三个文件”“五个纪要”精神,把握参政党建设规律,坚持规划引领,巩固已有成果,突出问题导向,注重建章立制,将调查研究自觉运用和融入到自身建设中,持续提升自身建设水平。主要做到五个“度”。

  一是“关键少数”有高度。各级领导班子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民主集中制,落实民主生活会、述职和民主评议制度,提高五种能力,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班子成员分工联系下属组织和专委会,深入一线密切与基层组织、会员的联系。二是人才强会有精度。分层分类建立人才库,做好“人才画像”。按图索骥、继续加强与各级党委和统战部门的沟通联系,注重吸纳发展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有一定社会影响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在发展中抓源头,在管理中抓规范,在培养中抓多层面培训,在使用中抓搭建锻炼平台。三是智库建设有广度。在专门委员会组建过程中,改善组成人员结构,健全制度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参政议政主力军作用;打造履职品牌,充分发挥“纵向联动、横向协同、央地结合”履职格局的作用,加强中央各专委会之间、中央与地方专委会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深化与政府部门对口联系,整合会内资源,挖掘社会智库资源,形成各方协力推进的工作氛围。四是基层组织有温度。选好基层组织负责人、配好基层班子,建设团结、务实、高效的基层委员会。多渠道搭建中央、省级组织与基层沟通桥梁,强化基层组织和成员的组织观念和参政党意识,建好管好用好会员之家。五是从严治会有力度。以会章为依据,以规范各项议事制度和工作规则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制度体系,狠抓制度落实,推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正规化。端正思想作风,改进工作作风,严格纪律要求,强化机关建设,发挥内部监督委员会作用,维护良好会风会纪。

  坚守特色优势、深入调查研究,努力做新型政党制度的担当实践者

  中共二十大为我们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新征程上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这就要求各民主党派必须与中国共产党一道团结奋斗,筑起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的铜墙铁壁,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强大合力,以最牢固的团结、最有力的奋斗谱写多党合作事业崭新篇章。

  要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实践要求,聚焦中共二十大作出的决策部署,紧扣未来五年国家发展目标任务,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积极履职。努力做到“方向准、调研深、整体强、品牌响”。第一,方向准。着重发挥密切联系经济界的优势,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科教兴国和创新驱动战略、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重大题目资政建言。特别要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领域持续深耕,打造相关参政议政优势领域。第二,调研深。学习借鉴中共中央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部署,继续坚持“无调研 不建言”的原则,采取央地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会内与会外结合、座谈考察与问卷调查结合等方式,拓宽调研的范围,延伸调研的触角。借助学术交流、专业论坛、线上议政会等途径,进一步聚焦调研主题,提高成果质量。第三,整体强。巩固履职能力建设成果,推动各级组织优势互补、任务共担、成果共享。搭建重点片区、直辖市等横向交流平台,将现有成熟的省级组织合作机制上升至中央层面。将履职能力培养作为各级组织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有针对性开展专项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组织开展更高水平的政策解读报告会、经济形势分析会等,拓宽知情明政渠道。第四,品牌响。以产业帮扶和乡村建设为着力点,以品牌建设为抓手,全力做好河北丰宁和贵州黔西定点帮扶。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风险投资论坛、非公经济前沿圆桌会议、建华课堂为平台,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和政策宣传解读,引导会员企业家增强发展的信心和底气,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努力成为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作者系民建中央副主席、民建北京市委会主委)

责任编辑:王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