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要闻要论

把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紧密结合

  政治监督是督促全党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举措。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工作报告指出,要紧紧围绕党中央大政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加强政治监督,坚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既紧密联系、相互贯通,又有所区别、各有侧重,有机统一于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职责的生动实践中。纪检监察机关要把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紧密结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从政治上看、政治上查,把准政治方向、落实政治要求,善于从工作偏差中发现政治问题,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

  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一个重在强调监督的政治性、方向性,一个重在强调监督的基础性、长期性,二者理念相通、目标一致、内在统一。政治监督在各项监督中处于根本性地位,对抓好日常监督具有统领性作用。只有始终坚持把政治监督摆在首位,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任务,贯穿于日常监督、审查调查、巡视巡察、派驻监督全过程各方面,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才能确保党的大政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日常监督是政治监督的重要支撑。政治监督不是空泛的、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践的,必须在日常工作中找到落细落实的有效载体和具体抓手,有机融入到日常监督中。只有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意识,保持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善于从日常监督中发现和分析政治问题,才能推动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贯通融合、产生综合效果。

  实践中,在坚持做到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紧密结合上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比如,有的把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割裂开来、分立分设,搞“两张皮”;有的在政治监督中不会贯通使用日常监督方式方法,政治监督抓手不多、方式简单,把政治监督等同于专项工作、专项检查,导致政治监督虚化泛化简单化;还有的在日常监督中政治站位不高、政治意识不强,不善于从政治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影响日常监督的政治效果,等等。对于存在的这些问题,要持之以恒加以改进和提升,切实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要紧扣重大政治任务开展日常监督,坚持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把政治监督的要求和本地区本单位的职能职责、重点任务结合起来,聚焦党组织、党员干部中长期存在的问题,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提高以政治监督统领日常监督能力。

  从政治上看、政治上查,善于从工作偏差中发现政治问题,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政治监督是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始终保持强烈的问题意识,增强洞察问题的政治敏锐性、研究问题的政治思维、解决问题的政治能力。要找到“国之大者”和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职责任务的结合点融合点,自觉把政治监督融入到重大发展战略、重要政策举措、重点项目任务的制定和落实中,看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落实了没有、落实得好不好;看党中央提出的重点任务、重点举措、重要政策、重要要求贯彻得怎么样;看属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责有没有担当起来。要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以及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等突出问题,有效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党中央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各项决策部署一项一项盯住抓、抓到位。

  把政治监督融入日常监督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在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上要做到既相互贯通又各有侧重,如在从严查处酒驾醉驾的同时,循线深挖涉酒问题背后的违规吃喝、风腐一体问题,及时发现、从严查处“七个有之”问题;在“蹲点式”监督纠治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等工作中,注重从政治高度审视工作落实、政策落地情况,严肃纠治不良倾向,着力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等等。紧盯“关键少数”“关键事项”,扎实开展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聚焦重要事项,在日常工作中注重运用谈心谈话等方式,传导工作压力、提升履责能力,由点及面放大监督效果。综合运用督查督办、专项整治、听取汇报、情况通报等监督方式,从具体业务、具体案例入手,用政治眼光、政治视角审视问题、研判问题,查找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担当上的深层次偏差,提高从政治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推动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贯通协同、有机统一。(杨文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