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人文扬州流光锦绣
2024-05-17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688期 作者:魏忠
分享到:

  ◇魏忠(民族所)


  扬州位于苏中长江北岸与大运河交汇处,古称广陵、江都、维扬,是座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人文积淀深厚,风景秀丽如画,是游人胜选之地。

  千古大运河

  古人有很多游览扬州的史事典故。隋炀帝杨广为加强统治和方便游幸,不惜举国民之力耗时六载开凿大运河。当时一段河道开挖的深度不够,他竟下令将所有施工人员活埋。大运河建成后,杨广三次乘龙舟出游扬州。龙舟高45尺,宽50尺,长200尺,4层,中间2层有120间舱房,随行嫔妃王公大臣的船只数千艘,首尾绵延200余里。拉船纤夫即有8万多壮丁。两岸骑兵护送,旌旗如林,沿途州县要供应美味佳肴。这种不恤民力、穷奢极欲的行为,引起各地豪强、百姓不满。天下大乱,民变蜂起时,杨广仍坚持三下扬州,终于酿成禁军兵变,自己被勒死船中。不顾国家兴亡、百姓死活,玩物丧志,奢靡至死,隋炀帝算是负面典型了。杨广死后即葬于扬州雷塘。晚唐诗人罗隐曾有《炀帝陵》一诗感叹:“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杨广19岁时曾统兵灭陈。清代戏剧家洪升也有《广陵怀古》一首:“孤坟何处问雷塘?犹忆东巡乐未央。廿四桥头人影乱,三千殿脚棹歌长。流萤不见飞隋苑,杜宇依然叫蜀冈。全盛江都同一梦,杨花如雪晚茫茫。”

  古时江淮是财赋重地,扬州宜农宜商、交通便利,令人神往。有个扬州鹤的传说,典出南梁殷芸的《小说》。四友聚饮,各言所志:其一愿为扬州刺史;其二愿资财多多;其三愿成仙驾鹤西去;其四囊括前三人所志,“愿腰缠十万贯,驾鹤上扬州”。苏轼评说:世上哪有扬州鹤,意为没有十全十美之事。“扬州鹤”遂成典故,古人诗词文章中常有所用。

  瘦西湖

  瘦西湖是扬州核心景区。大门牌匾下的一副对联先声夺人,“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想起李白“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名句,我于今年清明谷雨之际来此一游。进门便是二十四桥景区,由熙春台、望春楼和二十四桥等景点组成。熙春台前有块大理石碑,镌刻着毛泽东手书唐杜牧的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在扬州为官十年,空有报国理想,郁郁不得志,常寄情于山水声色之间,他感叹失落还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自嘲。至于二十四桥是指一座桥还是多座,有争议,比较一致和可信的是指一座。在望春台可见这座拱桥,桥下有玉人教箫亭。湖上各水岔分支小桥甚多,形制各异,为通游船,都是拱桥。这里景色极佳,气温适宜,信步而去,令人心旷神怡。湖岸绿树葱茏,松柳竹杉,桂花朴树,颜色深浅各异,间杂着几株茂盛的红枫,十分精彩夺目。要说花,其实不多,樱花已谢,风雨过后,桃红落地。可见几树琼花开得极旺,琼花是扬州市花,木本植物,洁白如雪,花团锦簇。明末谈迁有咏《二十四桥》诗:“斜阳古道接轮蹄,明月扶疏属柳西。桥上行人桥下水,落花尚自怨香泥。”乘瘦西湖的游船确是一大乐趣。游船分人工摇橹和电动画舫几种,船工多为女子,穿梭湖面,尽赏两岸风光,优哉游哉。画舫穿桥而过,隐入柳丛,推出波纹,至静至幽,水中白鹅游弋相傍,优雅矜持,画面尽美。

  扬州风光宜人,古来便是文人、商贾游历之地,直接影响到当地人生活择业。郑板桥写诗状当时情景:“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雨过隋堤原不湿,风吹红袖欲登仙。词人久已伤头白,酒暖香温倍悄然。”同为扬州八怪的黄慎也记述了当时的生活状态:“院院笙歌送晚春,落红如锦草如茵。画船飞过衣香远,多少风光属酒人。”还有“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水映红裙”。当然这是在康乾盛世之下。如今太平盛世、国泰民安,人们也才能安享这种南北游人汇佳园、湖水如镜行画船的美景。

  湖东北有个簪花亭。旁边有四位古人塑像。传说韩琦家种芍药,一枝四花,此为吉兆。韩琦便邀王珪、王安石、陈冲之聚饮,四人各簪一花,结果这四人先后成为北宋宰相。这一故事便叫“四相簪花”。人们把植树栽花、美化环境附上良好寓意,认为其也是改进心灵的善举。今日湖边种了不少芍药。风景大好之地,应有动人传说。

  湖上夜景很美,园中正主办“二分明月忆扬州”唐诗主题夜游,期望再现吴中四士之一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诗情画意。此刻可赏一曲扬州弹词,悠扬旖旎。

  大明寺

  大明寺位于扬州城区西北蜀冈的中峰,向有“扬州第一名胜”之说。乾隆巡游扬州见“大明”二字不悦,提笔改成“法净寺”。直至1980年,为迎接鉴真大师遗像从日本回国探亲,才改回“大明寺”。寺内除大雄宝殿、栖灵塔等,还有鉴真纪念堂。鉴真大师是扬州人,律宗高僧。他历时十年,六次东渡,66岁赴日成功,在日本传教10年,为佛教律宗传入日本贡献甚巨。现在是日本“律宗始祖”“医药之祖”,深受日本教众敬重。1963年,为纪念鉴真圆寂1200周年,中日两国商定,由我国建筑师梁思成参照鉴真在日本唐招提寺金堂设计,建造了鉴真纪念堂。

  大明寺内还有欧阳祠。扬州乃人文渊薮之地,欧阳修、苏轼都曾在此主政。欧阳修在扬州留传的诗词至今有20首。1048年,欧公任扬州太守时,独钟琼花,觉此花天下无双,在琼花树畔建“无双亭”。赋诗云:“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1092年,苏轼出任扬州太守,赴任途中写下《淮上早发》:“澹月倾云晓角哀,小风吹水碧鳞开。此生定向江湖老,默数淮中十往来。”潇洒坦荡之风,溢于言表。苏轼是欧阳修的学生,受教于欧公门下十六载。老师故去后,苏轼填《西江月》感怀,词下阕为:“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苏轼怀念老师时,仍听周边有人唱欧公曲,着实令读者感慨。

  二人事迹一起在欧阳祠内平山堂设展。他们不仅文采过人,也足具读书人的气节品格。欧阳修在《廉耻说》中云:“廉耻,士君子之大节”,若士君子“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不为,则天下岂有不乱,国家岂有不亡者乎”。这是欧阳修针砭时弊的肺腑之言,他本人为官守廉明耻,操守自持。从政扬州,“除饮食物外,不曾买一物”。苏轼在《晁错论》中说:“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欧阳修、苏轼为官从政,都曾经历巨大起伏和挫折,但他们乐观豁达,随缘自适,并未改变入仕的初衷。二人效忠朝廷,体恤百姓,予民实惠,治理扬州,皆有政绩口碑。康熙曾御书“贤守清风”令悬平山堂,以示表彰。

  史公祠

  另一重要景点是史公祠。祠内假山池塘,清幽安静,有史可法纪念馆。昔时,史可法是南明弘光朝兵部尚书,困守扬州,以1.2万疲敝之卒,抵抗清多铎10万虎狼之师,5次拒降,城破与亡。孤忠亮节,昭示后人。城陷之后,清军屠城,史称“扬州十日”,悲壮至极。扬州保卫战是清军入关后首次遭遇的明朝军民一体抵抗,由此揭开长达40年之久的南明抗清斗争。史可法精神影响到辛亥革命甚至抗日战争。1937年,田汉来扬州凭吊史可法,赋诗道:“江潮如吼打孤城,百世犹闻杀敌声。今日倾危如昔日,梅花岭上访先生。”

  史可法殁后,部将收集其衣物,在梅花岭建衣冠冢。南明隆武帝谥为“忠靖”。清乾隆时在梅花岭修建“史可法祠”。乾隆追谥可法为“忠正”,亲题“褒慰忠魂”并撰挽诗。玄孙史开纯为可法刻遗稿《史忠正公集》传世。后世多有诗文怀念,朱德为“史可法纪念馆”题写馆名。邓拓诗云:“烽火扬州创痛深,千秋死节壮军心”;翦伯赞诗云:“竹帛千篇书大节,英雄百战死孤城。” 

  扬州市内有史可法路、辕门桥等。“三百年来土一丘,史公遗爱满扬州。”2015年9月,值扬州城庆2500周年、史可法殉难370周年之际,市府特辟史可法广场以示纪念。

责任编辑:吴屹桉(报纸) 齐泽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