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鸿沟影响人工智能发展走向

2024-05-13 作者:龙豪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在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数字鸿沟问题仍在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存在,并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近日,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研究科学家莎拉·薇薇安·本特利(Sarah Vivienne Bentley)等人在对话网撰文表示,数字鸿沟将影响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走向。

  数字鸿沟是一种社会排斥现象,当涉及获取、支付或使用数字服务时,处于数字鸿沟弱势一方的群体会面临一定的困难,其生活质量也因此大幅降低。研究显示,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从未上过网。在全球范围内,数字性别鸿沟仍然存在,女性特别是中低收入国家的女性在数字连接方面面临更多障碍。新冠疫情期间,数字不平等的影响变得更加明显,其后果包括社会孤立、就业机会减少以及无法获得重要的健康信息等。

  与大多数形式的社会排斥现象一样,数字鸿沟以多种方式发挥作用,最初被定义为可以访问电脑和互联网的人与不能访问电脑和互联网的人之间的差距。但现在的研究表明,数字鸿沟不仅涉及访问的问题。很少或没有机会接触数字技术会导致人们对数字技术的熟悉程度降低,从而削弱信心,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引发一种内在的“不具备数字能力”的感觉。

  随着人工智能工具日益重塑人们的工作场所和日常生活,人工智能有可能加深而不是缩小数字鸿沟。为了评估数字鸿沟对人们体验人工智能的影响,本特利等人于2023年底调查了数百名澳大利亚成年人,通过创建一种新颖的数字信心衡量标准,捕捉个人对数字技术的认知度、熟悉度和能力感,让他们评价自己对数字技术的信心。结果表明,女性、老年人、工资较低的人和数字访问较少的人的数字信心明显较低。此外,人们对人工智能的看法、态度和体验与他们对数字技术的总体感受有关,即人们对数字技术越自信,对人工智能的看法就越积极。

  本特利等人认为,以上发现对于构建真正具有包容性的人工智能具有重要意义,原因包括三方面。第一,研究证实并非所有人都享有数字自信。第二,数字包容不仅与访问、具备数字技能有关,个体对自己与科技互动能力的自信程度也很重要。第三,如果现在不与数字鸿沟作斗争,它们可能会蔓延到人们对人工智能的看法、态度和体验中。目前,尽管许多国家在缩小数字鸿沟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仍须确保人工智能的崛起不会减缓这些努力,甚至加剧这一鸿沟。

  人工智能作为最新的数字化浪潮,正在加速融入社会结构。如果不解决当前存在的数字鸿沟问题,人工智能革命就有可能加剧现有后果,并限制人们获得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的潜力。但如果负责任地部署人工智能,就可以对社会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本特利等人举例分析,人工智能已被用于分析在线招聘信息,以改善原住民等代表性不足人群的就业情况;虽然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但它们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当然,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只有在解决了导致数字鸿沟问题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这意味着不仅要解决数字访问和基础设施等实际问题,还要应对人们对技术的参与程度、能力和信心方面的连锁反应。

  (龙豪/编译)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程可心)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