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报

铜陵凤丹:从“富贵之花”到“富民之花”

杜鸽 胡劲汉 本报记者 燕烁烁

日前,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的凤凰山景区牡丹园,200多个品种10万余株牡丹集中绽放,景区成为一片花的海洋。

铜陵凤凰山牡丹又称“凤丹”,有着16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与洛阳、菏泽牡丹齐名,为国内三大名贵牡丹之一,兼具观赏、食用、药用价值,并且入选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近年来,铜陵税务部门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聚焦凤丹观赏、种植和深加工产业链需求,组建“铜都智税”服务团队,实地走访凤丹产业企业,及时响应企业涉税需求,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助力凤丹产业繁“花”似锦。

千亩花田“开”出新生机

前不久,“醉美凤丹 春游义安”2024年铜陵凤丹文化旅游月在凤凰山景区拉开帷幕。来自南京、合肥、池州等周边地区的游客纷纷慕名而来,驻足于烂漫的花海拍照留念,乘坐观光小火车欣赏盎然景色,再选一家农家菜馆品尝江南美食。

安徽金凤旅游有限公司依托凤凰山4A级旅游景区特色资源,种植900余亩特色牡丹用于观赏,同时建造儿童乐园、环湖游船等多个旅游项目。每逢赏花季,景区日均游客量可达近万人。

“今年以来,我们享受各类税收优惠180万元,这些退税款缓解了公司的资金压力,让我们在旅游月到来之前,可以尽快升级景区基础设施。”安徽金凤旅游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方茂树说。

据了解,国家税务总局铜陵市税务局通过梳理凤丹产业链企业相关信息,为企业量身定制“一户一指引”方案,组建“铜都智税”服务团队,开展分级分类全周期服务,建立跟踪辅导、问题反馈、回访问效工作台账,确保服务精准到位。

花农花企“走”上共赢路

凤丹种植是凤凰山的特色之一。2023年,铜陵凤丹种植面积超2万亩,全产业链实现产值3.5亿元。凤丹收购加工企业有时会面临资金周转不畅的难题,为此,铜陵税务部门建立“纳税信用绿卡”机制,为纳税信用良好的企业颁发“纳税信用绿卡”,第一时间向企业宣传“税融通”政策,积极与金融部门、商业银行对接,帮助企业以“信”换“贷”,缓解资金压力。

铜陵禾田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中药饮片生产加工、中药材种植、中药材收购的企业,是A级纳税信用企业和“纳税信用绿卡”认证企业。近年来,该公司以土地流转的方式承包田地200余亩,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带动当地30余户村民就业,每户农户年收入达5万元。

该公司负责人何生介绍,在税务部门的帮助下,企业已连续6年获得“税融通”贷款。“尤其是去年,我们获得单笔贷款1000万元,为公司后续扩大种植规模增添了动力。”何生说。

加工产业中的创新动力

走进安徽荣京凤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株株凤丹经过高新技术的加工,变为具有特色的牡丹籽油、牡丹花蕊茶、牡丹酚牙膏……

“近年来,我们通过创新研发和工业化规模生产,丰富了凤丹加工产品的形态和类别,延长了凤丹的加工产业链。”安徽荣京凤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聂荣京介绍,过去凤丹只有其根部入药,一株大概卖到0.8元,而现在经过深加工,其花能入茶、籽能榨油,一株折算下来可以实现2.6元的销售额。

聂荣京说,产品实现“智”造的背后,税收支持清晰可见。据介绍,该公司去年以来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累计减免税费300余万元,这使企业生产线改造升级有了充裕的资金。如今,企业已拥有国内先进的牡丹籽油生产线,实现年产牡丹籽油1500多吨。新技术完整保留了牡丹籽油中的活性成分,出油量比以前提高30%。

铜陵市税务局坚持“政策找人”,推行“大数据+网格化”包保服务机制,运用大数据精准定位政策适用企业,通过征纳互动平台、微信群等渠道精准推送相关税费优惠政策及操作指南,并安排税务网格员跟踪政策落实情况。

“我们将持续拓宽办税缴费辅导渠道,积极回应企业诉求,确保凤丹产业企业税费优惠直达快享、办税缴费智能便捷,推动‘富贵之花’升级为‘产业之花’。”铜陵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赵勇说。

编辑:杨颖

财税新闻

更多 >>

要论要言

更多 >>

新媒体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