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文明佛山
献血总量108万毫升!他们为无数人带去“生的希望”
时间: 2024-05_11 15:49    来源: 佛山日报  

  5月6日至12日是2024年“红十字博爱周”。5月10日,佛山市公安局组织召开“红十字博爱周”暨志愿捐献工作座谈会,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谢练军,市中心血站党总支书记、站长陈松根,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处主任谢福溪与佛山公安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无偿献血民警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博爱周“人道精神 生生不息”主题,交流分享捐献感悟体会,激励广大警辅人员积极参加无偿捐献活动。

  佛山公安机关积极发动组织全体警辅人员参与捐献造血干细胞和无偿献血,2020年至今,共3648人次参与献血,献血总量达108万毫升,共4人捐献造血干细胞,连年获评“佛山市无偿献血先进单位”,为保障佛山市临床用血需要贡献出公安力量,充分展现佛山公安勇担当、能奉献、善作为的优良作风。

  仅仅是在 50 万分之一的机缘巧合下,老天给了我一个机会。

  4月16日,时隔7个月,来自佛山市公安局的车驰东再次躺在广州珠江医院的采集床上,成功捐献了淋巴细胞。生命可贵,“五十万分之一的机缘”难觅,车驰东决定第二次捐献救人,延续生命的希望。

  “仅仅是在50万分之一的机缘巧合下,老天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有能力为一个受病痛折磨的家庭,尽力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去年九月,为了救治一名血液病患者,车驰东成功捐献了一次造血干细胞。捐献后,他亲切地称这名患者为“血脉相通却不曾见面的陌生亲人”。

  2024年春节后,车驰东收到了一通电话,得知患者因抵抗力降低,病情出现了反复,急需淋巴细胞进行巩固治疗。车驰东心想,此前他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捐献过一次造血干细胞,何妨再迈出第二步。患者病情复发,急需帮助,对他而言只有再次接受捐献才有可能活下去,车驰东坚定地再次施救。

  根据中华骨髓库相关要求,捐献者再次捐献建议是给予同一个受者。第二次捐献细胞类别包括捐献淋巴细胞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即除了第1次捐献造血干细胞外,可以再次捐献淋巴细胞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淋巴细胞距第一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时间应大于1个月,第二次捐献造血干细胞距第一次捐献时间应大于3个月。

  经过研究,医院建议让车驰东捐献淋巴细胞。“用我的淋巴细胞去激活原来已捐献的造血干细胞,让它更加地‘工作’起来。”车驰东说,与第一次捐献不同,这次不需要打动员剂,也不需要提前五天住院,捐献过程的耗时是四个小时左右,同样是从外周血中提取患者需要的细胞,他特别希望,过段时间能听到来自患者身体好转的好消息。

  据介绍,车驰东是佛山市内第3位二次捐献者。“二次捐献的情况在佛山很少,必须为车驰东的崇高精神点赞。”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谢练军说,二次捐献是挽救患者生命和家庭极具意义的大爱义举,更是一份对患者的深情厚谊。

  我想成为大家心目中的那个女特警,技能扎实,给人安全感。

  提到特警,很多人会想到站在防暴武装车前,全副武装的硬汉形象。在佛山公安,有一位女特警很特别,生活中,她古灵精怪,充满爱心,穿上制服,她英姿飒爽,对射击、格斗、绳降等各项警务技能训练毫不畏惧。

  她是女特警林静,是顺德分局仅有的“警务技能”女教官、全省特警比武长短枪应用互换射击科目女子组第二名、全市“十大警务技能教官”,更是顺德首例女性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从警12年,林静先后在社区民警中队、户政窗口、派出所综合室等岗位工作过,也曾到团市委挂职2年,2016年,她在分局的女特警选拔中脱颖而出,成为仅有的两名女特警之一。

  早在大学时期,林静就开始参加无偿献血,并报名成为造血干细胞自愿捐献者。2016年,林静收到通知,她与一位患者配型成功。2017年4月,林静在原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完成捐献,成为了顺德首例女性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林静的这一举动只为实现一个心愿,“希望能帮助患者脱离病痛”。

  迄今,林静已坚持无偿献血14年,共计献血36次、献血总量达10600ml,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我想成为大家心目中的那个女特警,技能扎实,给人安全感。”林静表示。

  给自己,也为他人,播撒爱、善念、勇气和希望的种子。

  2012年5月,刚刚成为中共党员的在校学生吕伟锋在中华骨髓库留下了血样,成为一名志愿者。时隔9年,2021年6月的一天,已在禅城分局刑侦大队工作的吕伟锋接到佛山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服务队志愿者的电话,告知其与一名6岁小女孩配型成功时,吕伟锋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这已经是吕伟锋第三次与患者初配成功。前几次由于患者身体状况等各种客观原因,未能成功捐献。这一次,他格外期待“幸运”能降临到自己头上。收到通知后,吕伟锋既庆幸又不安。庆幸的是,自己有机会能够挽救一条生命;不安的是,这只能说明初配成功,只有高分辨配型和体检过关,才不会让这种希望成为失望。

  通过一系列配型检测和体检后,吕伟锋迎来了最大的“难关”——如何获得家人的支持?原来,为了避免家人不必要的担心,他在移植计划确认前都不曾告诉过家人。爱子心切的母亲特别反对,整整气了他三天,甚至“放下狠话”:“如果伟锋决定捐献,她就不认这个儿子”“以后别回来了”……他了解到,母亲的忧虑是出于对造血干细胞捐献还停留在“敲骨抽髓”的印象,其实现在早已告别了这样的采集方式。为此,他和姐姐耐心详细地向母亲科普整个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流程和做大量的思想工作,才消除她的疑虑,最终得到了母亲的支持。“可能是身份使然吧。我是一名医学生、一名警察,更是一名共产党员,这些身份让我把救死扶伤当成了本职,让我在关键时刻有勇气站出来!”

  2021年11月15日,吕伟锋成功捐献198ml造血干细胞悬液,成为全国第12284名,佛山第58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为患儿带来生的希望。事后,他还若无其事说自己只是去献了一次血,只不过献血过程持续近4个小时罢了,他还发一句朋友圈说道:“给自己,也为他人,播撒爱、善念、勇气和希望的种子”。

吕伟锋(左三)。

  吕伟锋(左三)。

  为群众排忧解难,是公安工作的宗旨!

  莫英华是佛山市公安局三水分局刑侦大队的一名法医,新警入职第一年,还在警校培训的他积极参加了市公安局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并毫不犹豫签署了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志愿书。

  2023年11月,莫英华接到佛山市红十字会电话,被告知与骨髓库里一名危重血液病患者的资料检索配型成功,没等工作人员说完,莫英华没有丝毫犹豫,就立即同意进行捐献。

  按照要求,进行高分辨配型后,莫英华终于接到中华骨髓库工作人员配型成功的通知,为了能顺利通过体检,莫英华开始锻炼身体,努力调整自己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彼时,莫英华只有一个信念,希望能够尽自己绵薄之力,为该名有需要的患者带去重生的机会。3月7日,莫英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

  “作为一名公安民警,在群众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为群众排忧解难,是公安工作的宗旨!未来,我将继续一如既往,以实际行动做好本职工作,同时我也会继续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水平,不辱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光荣使命!”莫英华表示。

  只要我的身体条件允许,我会永远坚持下去!

  53岁的林云南, 2007年1月转业到佛山市公安局工作。参加工作以来,林云南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自2000年在部队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一直坚持参加献血活动。坚持无偿献血24年来,共无偿献血81次,全血30次,成分血51次,累计无偿献血31000ml。

  林云南的爱心行为多次受到全国和省市表彰,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3次、铜奖2次、银奖1次,荣获广东省和佛山市各类无偿献血表彰10次,并获得2020—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终身奖。

  “只要我的身体条件允许,我会永远坚持下去!”这是林云南2023年6月13日在佛山市庆祝第二十个“世界献血者日”暨无偿献血表彰活动上的获奖感言。

  除平时积极参加献血外,林云南还多次参与应急献血。2022年5月的一天,当他得知有一病人急需B型血小板时,他马上赶到市中心血站,撸起袖子,捐献血小板,让危重病人脱离险境,重获生命的希望。

  无偿献血不仅献出一份爱心,更是义务与责任。

  在部队服役期间,文镜周就经常参加无偿献血活动,也会带上女儿一起前往流动献血站献血,感受献血氛围。2016年加入高明分局后,本着献爱心、帮助有需要的人的朴实愿望,文镜周更加积极地自发参加献血活动。

  “无偿献血不仅献出一份爱心,更是义务与责任。”近年来,文镜周还加入了高明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成为一名骨干,向社会公众大力宣传无偿献血的作用和意义,从2008年至今,文镜周累计献血87多次,平均每年约5.5次,其中捐献全血6次,献血量2400毫升;捐献血小板53次,献血量高达19400毫升。

  文镜周还积极参与各类便民志愿服务活动,如走进社区、荷城广场志愿V展、义剪义修等志愿服务活动,经常前往养老院、偏远村居探访老人等,累积志愿服务时长2600小时,先后获评2017年、2019年度高明公安分局优秀警务辅助人员、“2018-201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9年度志愿服务十佳爱心大使”“2020年高明区最美志愿者”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