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新闻舆论
南方日报:以佛山梁园“入博”,这座博物馆有何奇趣?
时间: 2024-05_14 17:19    来源: 南方日报  

  即将到来的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

  博物馆日逛博物馆,在佛山禅城,除了刚刚晋升国家一级的祖庙博物馆外,以岭南园林“入博”的禅城区博物馆同样是“必打卡点”。

  依托“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梁园建馆,使禅城区博物馆成为佛山市内唯一“馆园一体”的区级博物馆。禅博将岭南园林的景观“入博”,实现了欣赏园林美景、岭南建筑与品鉴文物融为一体。

  如今,“文博热”席卷全国,让博物馆从过去的相对静态发展走向“动静相宜”。禅城区博物馆同样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在佛山争当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禅城打造岭南文脉之城的指引下,积极推动古镇的优秀传统文化活态传承。

  在岭南园林中读懂佛山古镇

  以“梁园”为关键词在社交平台上搜索,许多园林美照随即显示出来。摄影师用独特的镜头语言描绘出梁园的格调:于奇石空洞中窥探对岸的庭园,畅意湖中氤氲之气增添几分诗意。

  “衡岳归来兴未阑,壶中蓄石当烟鬟。登高腰脚输人健,不看真山看假山。”梁九图一首《自题十二石斋》,咏出以奇石造园的志趣。而这份奇趣在200年后依然存于梁园。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时至今日,梁园的秀水奇石、亭廊桥榭成为了国风潮人的慕名之地。每逢节假日,梁园倩影翩翩,俊男美女身着汉服凭栏垂袂,以光影记录美好年华。

  作为清代粤中四大名园之一,梁园造园组景格调高雅、布局精妙;园内佳果盈枝、鸟语花香;亭廊桥榭、堂阁楼台式式俱备;园中奇石遍布,讲究一石成形,独石成景,在岭南园林中独树一帜,也体现了造园主对个性和自由人格的追求。园中的秀水、奇石、名帖并称“梁园三宝”。

  梁园当属禅城区博物馆最具代表性的“藏品”了。禅城区博物馆馆长叶华东介绍,以岭南园林“入博”实现“馆园一体”,禅博是佛山市内唯一。

“馆园一体”是禅城区博物馆的一大亮点。受访者供图

  “馆园一体”是禅城区博物馆的一大亮点。受访者供图

  2021年梁园及周边环境改造提升工程完成。该工程包括复建历史景观、新建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及修缮梁园老园、适安里等。一个新的梁园片区诞生了。

  而把梁园与一旁的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适安里古民居群连在一起观看,一部立体生动的佛山古镇历史便铺陈开来。

  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通过专题展厅配合多媒体互动的形式,以佛山古镇的历史发展为脉络,分为冶铸、中医药、武术、民俗文化、商业文化、陶艺珍品六个专题展厅,以全方位多方面的内容充分展示了佛山丰富的历史文化与非遗特色。

  适安里则成为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集中展示区。游客可以在此了解、体验佛山剪纸、佛山彩灯、香云纱、佛山陶艺等非遗项目。

  梁园不仅是岭南园林文化的集中展示处,观者还可从中了解梁氏家族作为佛山“侨寓”的发展史,从一个家族中读出佛山古镇走向繁盛的历程。一代岭南名园的神韵,反映的正是老佛山工商立市的精神。

  “动起来”激发文博新活力

  如今,随着佛山提出争当岭南广府文化领头羊、禅城提出建设岭南文脉之城,梁园与禅博也不甘于“静态”展示,禅城文博正在积极“动”起来,寻求创新。

  叶华东介绍,近年来,禅博立足服务群众,以“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精彩”为目标,举办一系列精品活动和展览,切实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以及公众的参与度。例如,去年禅博推出了“梁园结良缘”文化活动品牌,这是梁园片区专属的首个文化品牌。

  如同昔日梁氏叔侄喜好结交朋友并邀请至梁园做客一样,禅博通过“梁园结良缘”将梁园作为迎客厅,以文博与社会各界人士开展交流。比如,今年春节的“梁园结良缘”系列活动期间,书法家免费写挥春,文创市集展示各项非遗文创产品,醒狮表演、功夫表演、古琴演奏轮番奉上,非遗传承人在“禅博学堂”上为青少年开课……“动”起来的梁园让春节期间参观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约99.27%。

  “梁园结良缘”文化品牌建设还在持续推进中。姻缘、友缘、学缘、业缘等各种缘分皆可在禅博结下。

  在展陈方面,禅博亦在积极“走出去”和“请进来”。今年3月,“华彩裕固——裕固族传统服饰展”在禅博开幕,展示了甘肃省肃南裕固族的华美服饰。

  4月,乘“禅南荔”联合打造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的东风,由禅南荔三区博物馆合作的“广府印记——2024年广府饼印文化联展”于今年4月初首次走进甘肃,向省外观众展示岭南广府地区的饮食文化。

  5月初,禅博与安徽省的淮北市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合作,将禅博原创的笔刨藏品展与其馆藏砚台相结合举办联展,共同演绎兼具古典文化底蕴和当代生活美学的书房文化。

  据介绍,今年禅南荔三地博物馆还将联合围绕清代通草画举办主题联展。该展览将展出三地收集的晚晴通草画作品,以呈现当时广佛地区社会经济与民俗民风。

  对此,叶华东表示,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国,是禅博今后办展的主要思路。

  紧跟国潮筹划发展多元业态

  禅博既然要立足大湾区面向全国,就不能不思考席卷全国的“文博热”所蕴含的发展意味。

  有媒体指出,自2015年《博物馆条例》实施以来,博物馆不断深入挖掘文物藏品的文化内涵,创新文化传播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让文物故事以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走入寻常百姓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已成为文博人的共识。博物馆主动寻求与人们的互动交流,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玩法已成了“标配”,传统与时尚并行不悖。

  禅博也在积极谋划。“未来,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具有岭南园林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叶华东介绍,今后计划以更多样化的文旅业态与文博内容充实发展,把梁园片区打造成为禅城区标志性的文商旅综合体。

  夜游梁园将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夜游的吸引点在于,能够将景区以与白天不同的新形式呈现。”广东首批国家级夜经济消费集聚区评委、时代文旅董事长熊晓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新形式意味着新的体验感。今年元宵节期间,梁园片区首次开放夜游。这是禅博开启新业态的一次尝试。“我们计划结合岭南园林的特点,进一步美化、亮化梁园,同时引入新技术增添沉浸式的体验。”叶华东表示,禅博正在筹划引入第三方运营商,在夜游增加多媒体声光电数字技术,并与粤剧等传统文化相结合,打造具有特色的夜游梁园。

  除此以外,梁园的南片区也将打造成为精品的民宿休闲区,以增加整个梁园片区的文旅消费体验。在梁园内,禅博亦有计划进一步盘活古建筑,注入诸如阅读空间、文创空间等元素,丰富游客体验。

  今年禅城区工作报告提出,丰富高品质文化供给。发挥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牵引作用,强化文旅、文数、文产融合,变事业为产业,关注文旅热点爆点,动态优化调整业态,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一个更具活力的禅博值得让人期待。

  ■简介

  禅城区博物馆

  禅城区博物馆是禅城区的综合性博物馆,下辖佛山梁园、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适安里古民居群非遗体验区、广东粤剧博物馆、佛山鸿胜纪念馆、陈铁军故居、李广海医馆旧址、国公古庙等场馆或旅游景点,以点带面辐射、盘活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促进岭南广府文化活态传承。博物馆馆藏以各个历史时期的佛山地方文物为主,兼陶瓷、书画、铁器等民间风俗文物。

  该博物馆以地方性、历史性、展示性作为指导思想,以禅城区历史最为辉煌的清代时段,开展藏品收藏体系建设工作。截至2023年底,藏品数量达到5015件套、珍贵文物344件套,其中二级文物94件套、三级文物250件套。这些藏品共同体现了佛山历史变迁、社会发展、对外交流的重要价值。

  例如,具有省级意义的馆藏二级文物清雍正三年“隆盛炉造”款龙纹蒲牢钮铁钟对研究佛山铸造和商业贸易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具有省级意义的馆藏二级文物《寒香馆法帖》为佛山梁园主人之一梁九章所刻。该法帖用料讲究,全部采用肇庆端石,刻工精良,收录历代名家书法22种,与吴荣光的《筠清馆法帖》、叶梦龙的《风满楼法帖》并称“清代岭南三大名帖”,是研究佛山乃至岭南地区书法史、收藏史、文人生活等重要实物佐证。

  南方+记者 卢浩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