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追光 晚上逐梦”——襄阳市青年夜校持续走红 助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16日   来源:汉水襄阳   字号:【

  近一段时间以来,“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成为年轻人的新潮流,“充电学习”“上兴趣班”成为年轻人“夜生活”的新场景。团襄阳市委紧跟时代潮流,着眼青年需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青年夜校建设工作。截至目前,青年夜校已覆盖6个县市区,共计15个教学点,开设80多门课程,内容涵盖声乐、舞蹈、形体、瑜伽、运动、书画等,覆盖服务青年群体2000余名。青年夜校不仅满足了青年需求,也助推了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为襄阳市加快打造适应青年需求、激发青年潜力、赋能青年成长的青年友好之城、青春创业之城和魅力浪漫之城贡献了积极力量。

  借助他山之石,强化调研学习。为深入推进我市青年夜校发展、助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市委政研室、团市委组成联合调研组,赴武汉、合肥、芜湖等地考察学习,对青年夜校的建设模式、运营方式、宣传途径、管理方式、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总结了各地开展青年夜校的工作经验和主要模式,为推进襄阳市青年夜校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倾听“青言青语”,开展调查摸底。为贴合我市青年实际需求、推出符合我市青年业余文化生活的夜校课程,团襄阳市委针对青年群体开展“青年夜校”需求调查,从学习方式、学习时长、学习频率、学习地点、课程类别、收费标准等方面 收集了全市6000余名青年群众的意见建议,为下一步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注重因地制宜,科学设置课程。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推出符合本地青年需要、时代感强、烟火气浓的课程,采取体验课、单次课、系列课、 专题课、学期课、入门课、进阶课等多种灵活组合方式,满足青年差异化需求。因地制宜开展工作,在课程开设上主城区丰富课程门类满足不同需求,县城则有侧重地开设受欢迎的课程保证课程正常开展;在收费标准上依据各地调研中收集青年能接受的收费标准进行普惠性收费;在组织管理上设立“课程观察员”全程跟课,从基层团干、大学生志愿者等群体中选聘,负责课前信息发布和课程备案审查、课中随堂管理和实时观察、课后收集意见反馈评价。建立课程监督、评价和退出机制,打造课程动态调整体系,以青年的需求和反馈作为课程调整的重要参考。

  夯实工作机制,凝聚多方合力。经市委主要领导指示批示,建立团委、人才办、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机制,进一步健全管理服务制度体系,完善防风险管理机制,规范各项流程,努力减少“办校”成本、降低“学费”收取、提升“办学”质量,让青年夜校红利真正惠及青年群体,达到“青年夜校建在哪里,青年就聚集在哪里”的实际效果,以“青年夜校”建设助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营造“近悦远来”的良好氛围。

  拓展综合功能,打造民心工程。进一步完善阵地选址、信息发布、报名组织、师资遴选、学员管理、课程设置、反馈评价等程序,拓展“青年夜校”作为团青工作阵地的综合功能,探索“青年夜校”+“理论宣讲”“文化交流”“素质提升”“乡村实践”“婚恋交友”“夜间经济”等模式,将夜校建设在夜间消费活跃的区域,激发带动夜经济活力。努力把青年夜校办成党政满意、青年受益的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