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民进会员黄亚云:乡村旅游的巾帼创业者
2022-09-23 15:09:00
来源:
【字号:  】【打印【纠错】
 每逢周末,走进宜兴市湖㳇镇洑西村一栋叫深氧墅度假酒店的建筑总是人气满满,周边村庄亭台水榭、民宿宜人宛如世外桃源,成为外地游客心神向往的旅游目的地。游客们三五成群,真正融入其中,品历史文化、住农家小院、尝新鲜美食。而这一切,让篱笆园农庄总经理、省人大代表、民进会员黄亚云几年前的梦想慢慢照进了现实。

创新驱动  紧握市场脉搏

“什么行业都离不开创新,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对于乡村旅游更重要的是管理创新、营销模式创新、体验产品创新等等。”黄亚云如是说。她在工作中似乎总在求变,娇小的身躯中像是蕴藏着无限的能量。2004年,32岁的黄亚云面临失业,她所工作的村办琉璃瓦企业因为环保整治需要而关停了。“这段经历可能是我人生中唯一一次被动求变,也一直提醒我,只有求变才能不被淘汰。”当时电视剧《刘老根》正在热播,剧中龙泉山庄红火的经营场面给黄亚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意识到:乡村旅游高速发展、产业化的时代即将来临。她当机立断,用毕生积蓄收购下村办企业龙山茶场的旧址,对仅有的三间土屋逐个翻新,开起了农家乐。尽管周围的人提醒她:选的位置偏、交通不便,但事实证明,她的判断是准确的,顾客来农家乐就是要亲近大自然,餐厅包厢每晚人满为患、供不应求。

市场需求是发展的唯一风向标。“好山好水,能住下来就好了。”这是用餐者的一句无心之言,黄亚云记在了心里。2006年,篱笆园客房部应运而生,当年就创造了较高的效益。2010年,乡村旅游发展得如火如荼,周边地区的农家乐大大小小开了上百家,基本的经营方式也就是吃饭住宿,同质化竞争相当严重。黄亚云意识到,开展得早并不等于发展得好,大部分农家乐都离不开“一日游”的模式,已经为发展埋下了隐忧,不能一直在同质化竞争的泥淖中挣扎,一定要求变。她始终认为,紧紧把握客户的需求,依据需求进行创新,提供差异化服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唯一法则。她每天亲自抽空与客户交流,探究客户除吃住外的更高需求。随即,采茶、挖笋等体验项目一个一个在篱笆园开展开来,随着网络时代口碑扩散的叠加效应,游客趋之若鹜。

“当时,乡村旅游已经跳出了初级阶段,从观光游向休闲体验游转变。市场需求在变,你必须跟着它创新。”篱笆园也因此得到了省旅游部门的肯定,获得“江苏省乡村旅游创新模式奖”。

打造品牌  引领产业发展

2012年,黄亚云通过观察发现,长住客户比例不断上升,相当一部分顾客住宿的目的更多的不是旅游而是度假,照此发展,现有客房的数量远远无法承载巨大的游客数量。她的内心慢慢萌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必须筹建一个集食宿、会议、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游客服务中心。初一估算,土地、建设、装潢、配套设施等方面的成本高达3000万,大部分必须向银行贷款,她吓出了一身冷汗。

精心守业,安度余生还是创新求变,跨越发展?站在事业发展的十字路口,犹豫、踌躇使她整晚整晚的失眠。创业的历程历历在目,之前正是由于眼光不够长远,短短8年时间,篱笆园先后经历了4次翻建。她暗下决心:旅游业的“蛋糕”越来越大,必须有超前的思维才能在“蛋糕”中分一杯羹,这一步必须迈出去。当年年底,深氧墅度假酒店破土动工了。

如今,宜兴篱笆园深氧墅度假酒店拥有99间独具茶文化特色的客房及套房,餐位800个,大小会议室4个,各类休闲活动室15个成为了宜兴乡村旅游发展的地标性建筑黄亚云说,这两年,乡村旅游发展又有了新趋势,游客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生活条件,而是追求类似于修心、修身等人文方面的体验。依托深氧墅”这个载体,黄亚云逐步配套了人文酒吧、陶艺学习插花艺术、国学修身10个体验项目使游客能真正享受度假,乐在其中。她不满足于此,深知一个人的思维不够全面,专门成立了乡村旅游的创客中心,留住了一批经营、包装、宣传等方面的人才,服务于行业发展,把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推上了急速发展的快车道。

“乡村旅游遇上了好时代,但并不等于坐享获利,尤其是乡村民宿,分分钟都要有危机感。只有跟上时代步伐,不断迭代创新,才不至于被淘汰出局”,这是黄亚云不停求索的动能。2017年黄亚云对村里存量房实施翻建改造,建成上川一舍精品山居民宿,紧跟消费市场脉动,不断推出民宿升级版。同步,经营内涵也在逐渐丰满。黄亚云一直积极倡导“三融合”发展新模式:即乡村度假和健康深度融合,乡村度假和本土文化深度融合,乡村度假和休闲农业深度融合,延长产品线,打造产业链,带动更多的村民共同发展。黄亚云说:“乡村民宿发展至今已经出现了瓶颈,特别是同质化现象突出,竞争更加激烈。突破瓶颈,就必须得在特色化、不可复制上破题。而以宜兴湖㳇特有的文化、自然禀赋,完全可以在“三融合”模式上大有作为。”

带头致富  合作创造共赢

2004年的环保整治中大量的高污染企业关停,使篱笆园所在的洑西村出现了荒地多、剩余劳动力多的情况。黄亚云在经营农家乐的同时,意识到,百合、山笋等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品质优良却卖不出高价甚至滞销,打击着村民种植农产品的积极性。没有平台,再好的东西也只能默默无闻。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通过篱笆园这一平台,她收购村民的农产品,进行简单包装,提供给有需求的游客,慢慢探索起农产品的供销模式。为了调动大家的种植积极性,2007年,她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模式成立大地春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承诺只要品质优良的农产品,以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应收尽收,将村民们的种植风险挑在了自己肩上。同时,依托妇联等部门,公司定期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提高种养水平。只有让村民不再靠天吃饭,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专心、尽心种植。次年,为了进一步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她成立大地春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将村民种植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保障利益最大化。“产品附加值高,个人收入就高,大家才肯跟着你干事。”她说。如今,“大地春”系列农产品已拥有几十个品种,年销售额近2000万元,每家农户从过去的亩产收益七八百元增加到每亩收益两万元以上。的确,没有一点政府部门头衔的黄亚云要想带领大家致富,号召力只能是奋斗出来的。

2011年,周末的篱笆园住宿紧张,一床难求。看着一面是自己的客房供不应求,一面是周边村庄中由于村民外出务工而大量闲置的民宅,黄亚云想着,何不利用闲置的民宅来分流住宿客源,既能增强自身接待能力,还能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几名关系不错的村民得知黄亚云的想法后,当即表态:你决定的事情,我们就是跟着你干。于是,精准定位自驾游游客的精品民宿开始规划、装潢、试营业。一年下来,第一户签约农户的民宿产生了100余万销售额,30余万利润,这让其他村民眼前一亮,纷纷主动找到黄亚云,踊跃要求加盟。目前,已经有52家农户通过裸租、托管、咨询管理等方式加入了篱笆园精品民宿,每当周末,民宿几乎户户爆满,家家忙碌。“我经常抽周末来住宿旅游,体验相当好。一是民宿改造特色鲜明,个性化强;二是原村落、原住民使我们体验到原生态淳朴的乡风乡貌;三是服务定制化程度高,每次来,无论人数、年龄如何,都能享受与之匹配的服务。”一个老游客如此评价。2014年,篱笆园被冠以“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称号。

如今,在湖㳇龙山,小小的自然村里,扎堆聚集了62家民宿,其中,八成以上由大学生返乡经营。而民宿微信朋友圈里的老板娘更多达300多位,大家在群里共享房源、共享地方特色资源。说起这,作为龙山民宿协会的会长、“领头雁”黄亚云不无自豪。但自豪之余,当务之急,她在村委的领导下,带领着龙山民宿村加速提档升级。环境升级——倡导经营户积极担当,认购彩虹道、景观墙等项目,在参与花园农村建设中实现共赢,构筑一道流动的精神文明风景线;经营升级——引领民宿创树属于自己的风格,打造一户一品,一户一特色,形成错位发展格局,以提升民宿老板娘的格局和修养为底蕴,为顾客提供更加走心的服务;合作升级——积极引导和鼓励村民对家里的闲置空房进行设计装修,让村民自主选择裸租、红利分成、咨询管理等不同的合作模式,引领村民抱团发展,共同致富,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生态旅游度假集群……

 

“只有抱团才能做大事,只有带动大家致富才能调动起积极性,做成一个乡村旅游的大品牌。”篱笆园一家强不是强,现在,黄亚云又盘算起整个地区的农家乐、民宿的提档升级工作。她依托洑西村民宿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指导、协调功能,使协会内的民宿经营者们做到客源共享、发展共进、服务共提升,一个初具雏形的乡村旅游产业联合体已基本形成。合作已经展开,下一步就是共赢,洑西村民宿协会正朝光明的未来大步迈进。

作者:  编辑:无锡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