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 | 省委 | 省政府 | 省政协
    江苏人大网 > 代表园地 > 代表风采 > 正文
宿迁市人大代表马腾:从农村回到农村,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2024-05-06 11:26  来源:宿迁市宿城区人大  作者:郭冠云

“我小的时候,种地的是我父母,我现在长大了,种地的还是我父母,就是说我们现在从事农业的年轻人非常少。我想让更多的年轻人从农村回到农村,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这是马腾的奋斗目标,也是他前进的动力,他一直这样说,也是一直这样做的。

马腾,宿迁市人大代表,宿城区金康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乡村振兴技艺师,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江苏省劳动模范。

从三尺讲台到田间地头,在心里刨出“金”种子

出生在农村的马腾,父母都是普普通通农民,看着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靠种地维持家庭生计,深知作为农民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从小便立志一定要走出农村。通过不懈的努力,马腾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在北京,当上了老师,从事着教书育人的工作。

2009年3月的一天,单位组织到附近的农场团建,当看到整齐大气的联栋大棚、规整的稻田、郁郁葱葱的环境,彻底颠覆了他对农业生产的最初印象和看法,想着自己的父母还是在指着一稻一麦的一年收成,还在从事着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此时,他的心里种下了一颗不一样的种子,他想用知识改变传统农村、改变故乡热土。2010年,不顾家人的反对,他辞去了老师的工作,毅然选择返乡创业。

从门外汉到土专家,在土里种出“金”疙瘩

马腾在现代农业方面是门外汉,在创业的过程中也走了很多弯路,他把每次的失败作为成功的经验,越挫越勇。机缘巧合下,他接触到“养心菜”也叫“景天三七”的这种可食用药材品种,他与之前种植失败的农户交流找原因,从理论知识上学习找对策,适逢国家大力推行“三农”扶持政策,多方的加持让“养心菜”的种植成为了他踏入现代农业的敲门砖,紧接着他创办了金康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由此开启了发展现代化农业之路。

2013年,马腾向一线城市优秀合作社学习观光旅游、蔬菜水果采摘等发展模式,最终决定带领合作社转型;2014年,全新的管理种植模式下,合作社开始盈利;2017年,合作社管理的百亩示范基地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2020年,该合作社被授予“省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称号,不久,马腾也获评“乡村振兴技艺师”中级职称。从门外汉到农业生产一线的“土专家”,他用了14年的时间,不仅构建了“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还创新性地打造了绿色种植现代生态农业循环产业链。

创业路上,他始终秉持着“不忘兴农初心,牢记富民使命”的初衷,也始终牢记人大代表为人民的职责使命,他开办农民专题培训班,开展技术培训7场次,到田间地头指导实用技术32次,集中培训脱贫户、科技示范户、种植大户约800人次,发放农业实用技术资料2000余份,选育出适合本地发展、效益高的葡萄品种11个加以示范推广。他成立了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工作室以创新为导向,以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从农业技术培训、新品种引进和推广、新零售模式打造、农业品牌营销、休闲农业与乡村振兴五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三年共引进葡萄新品种16个,桃树新品种3个、无花果新品种2个、梨树新品种3个和草莓新品种2个。他依托人大代表创新实践工作室,成立一支产业合作社志愿服务队,现有高级农艺师1名、乡村振兴技艺师2名,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手把手教农民在土地里种出“金疙瘩”。

“加入合作社发展高效农业、旅游农业、电商农业,不很累,还赚的多,我正在动员在外打拼的儿子也回来做。”在合作社工作的陈大叔这样说道。这句话让马腾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勇气,他坚信,农村大有可为,农民一定大有可为。

从理事长到勤务员,在路上找出“金”点子

“身在农村,长在农村,我最明白农民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自我当选人大代表的那一刻,我要成为父老乡亲的知心人、民情民意的代言人、致富增收的带头人,努力在广袤的田野中践行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光荣使命,不断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这是马腾在人大代表故事分享会上的感慨。

马腾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常年在田地里“摸爬滚打”,整日里与父老乡亲相处交流,与群众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更加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特别是果蔬种植户的情况,面对群众的意见和想法,他总是第一时间记在纸上、时刻放在心上、认真落实在行动上。在了解到农田改造过程中群众反映收入得不到很好保障、乡土人才缺乏等问题,他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深入了3个乡镇12个村居,走访了300余户的村民,收集到相关意见建议134条,在认真梳理后,他向上提交了《关于打造高标准农田的建议》《关于加快乡土人才培养的建议》等意见建议,得到了市水利局和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及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取得了较好社会效果。

俗话说“家在哪里,人就在哪里”,合作社落户靳桥大庄,他把靳桥大庄作为自己的第二个家,他不仅带动着靳桥大庄的村民增收致富,他更是想着把靳桥大庄环境变得更美,于是他通过现场考察、情况摸排、田间交流,征集到群众意见建议56条,2023年初,向镇党委提出了《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的建议》,并积极主动参与到乡村建设行动中去,配合镇党委政府统筹开展农房改善、人居环境整治、社会治理创新等工作,切实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靳桥大庄变了环境、美了生活。

人大代表是一座桥,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万千群众。马腾说,他的工作在田间地头,他的履职就在乡村大地,他将继续一步一个脚印,在每寸土地上留下他作为代表的足迹。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