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2018年05月28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劳模风采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黄剑:“小电工”成国家级技能大师
发布者:张正 发布时间: 2024-05-17

“再过一个月,我们的N1063风电安装船就要试航了。”这几天,启东中远海运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海工与新能源研发中心电气室主任黄剑正在为自升式风电安装船进行调试。

N1063风电安装船是丹麦船东定制的4艘全新一代风电安装船的首制船。交付后将从事海上风力发电机组、连接件和底座等运输、吊运和安装工作,同时也可以进行海上装备拆除及回收,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黄剑告诉记者,这艘船拥有三种型号的发电机、9台推进器,且配备5.3兆瓦的蓄电池组,系统复杂、设备多、接口多,这为黄剑进行电气系统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

来到黄剑位于公司培训中心的工作室,墙上挂着多块牌子: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黄剑技能大师工作室、江苏省技能大师工作室、江苏工匠工作室、黄剑劳模创新工作室……从一名普通电工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黄剑的秘诀就是不断学习。“戴上时间词的帽子,脱下12小时的衣服,就能顺利到达普通计时法的城堡!”学生张天佑说,“按照柳老师教的方法,我一下子就记住了换算公式。”

1995年,刚从南通技工学校毕业的黄剑进入中远船务,“那时,我们的主要业务就是修船,解决‘点’上的问题。”这样的工作,黄剑干了十年,其间他珍惜每次学习机会,积累了大量一线经验,为后期进行电气系统设计、解决“面”上的问题打下坚实基础。2009年,启东中远海运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成立,黄剑由电工转型为电气设计师。

转型后不久,黄剑即参与了世界首艘圆筒型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希望1号”重要区域的电气设计。他和团队的伙伴们日夜攻关,研究出最优化的配电系统。“希望1号”虽然是启东中远建造的首台超深水钻井平台,但却能够适应各种海域环境,可用于10000英尺深海作业,拥有15万桶原油的存储能力,创造了当时世界海工钻井平台多项纪录,填补了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的多项空白。“深海高稳性圆筒型钻探储油平台的关键设计与制造技术”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在参与“希望1号”电气设计的过程中,黄剑还研发了发电机负载实验装置,这台设备直到现在还在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当时,我们要进行项目调试,只能租进口设备。这种设备租半个月就要二十几万美金,时间还不可控。”黄剑说,公司下定决心自主研发,他和其他同事进行了广泛调研。那时,公司有几个海工项目同时在建,不同产品配的发动机不同,功率、电压都不一样。黄剑充分考虑了不同电压等级下的负压实验需要,他研制的这套实验装置,可满足多种海工项目的测试,十余年来,为公司创造效益5000多万元。

这些年来,黄剑带领团队先后参与“绿色智能海上风电安装船关键技术研究”“高端深水半潜式支持平台开发”等多个工信部科研项目,申报专利30多项,并获得10多项专利授权。2022年是启东中远的项目交付年,黄剑带领团队全力以赴确保了海上油气工厂“猎鹰”FPSO、当今世界最大天然气处理平台N999 Tortue FPSO及全球首艘第四代自升式风电安装船N966顺利交付,后两个项目入选“2022年度船舶工业十大创新产品”。他本人先后获得“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江苏制造工匠”“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

作为船舶海工产业发展的亲历者,黄剑说:“每次看到一台台大国重器、世界最大、全球首制从长江口驶向蔚蓝大海,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