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政策研究是现代中央银行科学履职的重要基础工作。长期以来,人民银行一直践行“研究立行”理念,在决策中始终坚持“研究先行”,把研究工作作为科学决策的谋事之基和与公众沟通的重要途径。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对于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做好中央银行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为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人民银行“研究立行”的优良传统,加强人民银行系统研究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提升央行研究的影响力和贡献度,人民银行在官方网站、官方微博、政务微信公众号及中国网、新浪网、腾讯网开设“央行研究”专栏,下设“政策研究”“工作论文”栏目,围绕社会各界关注的政策热点问题,定期发布人民银行系统最新研究成果。欢迎社会各界关注“央行研究”专栏,共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

政策研究

《政策研究》简介

《政策研究》刊发人民银行行领导及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或课题组研究文章,体现人民银行研究成果。任何公开报道及引用,请注明来源为“央行政策研究”。

  • 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调研报告 金融发展与生物多样性相互影响,生物多样性丧失会给金融业造成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金融优化资源配置有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我们选取云南、青海、天津、湖南等典型地区调研发现:通过多样化银行贷款产品、银保合作、发行专项债券、“基金+”等方式,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已取得初步成效。但生物多样性保护仍面临较强融资约束,且转型风险开始显现,金融机构亟待强化风险管理能力。建议推进生态效益更好地转化为经济效益;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融资模式创新;强化金融机构对生物多样性相关风险的评估和管理;完善配套保障措施。
  • 促进消费投资增长 实现经济平稳高质量运行 今年我国经济平稳开局,但受世界局势复杂演变,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等因素影响,经济增长面临的挑战有所加大。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增长韧性强、潜力大,促进消费和投资增长大有可为,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近期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应落实落细支持实体经济稳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出击 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和实体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的复杂局面,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有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经济发展有韧性有活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当前国际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市场主体面临的困难增加。尤其是以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为代表的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业,以交通物流业为代表的跨区域行业受到疫情影响较大,面临收入减少和成本刚性的双向压力,...
  • 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促进互利共赢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国际收支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知识产权国际贸易额逐年上升。2020年,我国已成为继美国、荷兰、日本、德国后的全球第五大知识产权贸易经济体。当前,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大量引进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全球资源要素,有利于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实现国际经贸合作互利共赢。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
查看更多

工作论文

《工作论文》简介

《工作论文》刊发人民银行系统工作人员撰写的学术论文,论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学术观点,不代表所在机构观点。任何公开报道或引用,请注明来源为《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

  • 浅谈基于主体的模型在碳中和路径和金融支持政策研究中的应用

    碳中和目标下的经济转型路径和金融支持政策设计,要求在高度不确定性、具有多主体、多目标的复杂系统中优化决策,从能源、环境、经济、金融等多维度开展分析。本文综述碳中和分析的主流模型,指出其普遍存在的金融市场代表性不足,对金融与经济其它部门、能源环境系统互动的刻画较少,未能反映微观主体异质性、有限理性和动态学习能力等。本文针对性地提出应用基于主体的模型,以拓展相关模型和开发金融政策评价工具。

  • 企业信用评级研究管窥

    本文梳理了企业信用评级领域的研究文献,对评级机构竞争、评级利益冲突、评级选购、评级委托方式、评级披露方式、评级差异、评级与经济周期的关系、评级付费模式、结构化产品评级、评级和监管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做了归纳总结。这些研究为基于我国市场环境和特征的相关监管政策设计、评级机构治理、投融资决策等提供了有益参考。

  • “碳中和”愿景对宏观经济及央行政策取向影响的理论进展综述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影响气候。气候变暖引发的极端天气与生态灾难已造成巨大损失,促使人们更加关注气候变化风险,在本世纪中期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将不可避免带来生产生活方式、经济和能源结构的巨大转变,其对宏观经济的冲击值得深入研究并及早进行前瞻性管理。有关碳中和目标及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动态影响机制,目前仍缺乏清晰和系统的论述。本文梳理了目前学界对“碳中和”政策及其宏观经济影响的代表性观点,提出央行政策支持中国低碳转型的初步看法。

  • 对人民币汇率全球定价机制的一个动态观察——来自5种人民币汇率的...

    推动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共同发展,支持人民币以市场化方式逐渐成为国际货币,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金融业全球竞争能力”要求的必经路径。本文利用VAR 模型研究美元兑人民币在岸即期汇率与其他4 种离岸汇率的互动关系,发现多种离岸汇率之间、离岸与在岸汇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影响,并在“8·11”汇改后相互影响明显增强,促进了人民币汇率全球市场化定价机制的形成。具体结论包括:(1)在岸汇率与4 种离岸汇率均分别存在相互影响关系;(2)“8·11”汇改前,离岸汇率对在岸汇率的影响更大,尤其是NDF 的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