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下载
无障碍浏览 无障碍浏览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检察新闻 > 检察要闻 > 正文

检察要闻

青海省检察机关聚焦四个关键环节 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

发布时间:2024-05-20 15:50:35 来源:青海省人民检察院 作者:本站编辑

近年来,青海省检察机关积极应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新形势,坚决扛牢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政治责任,以个案预防为基础、以系统治理为目标,聚焦高质效办案、聚焦精准帮教、聚焦诉源治理、聚焦突出问题,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

一、聚焦高质效办案,努力夯实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根基

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起案件的基本价值追求,强化对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政策的系统把握,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未成年人犯罪“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有机结合,一方面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强奸等暴力犯罪,涉黑恶犯罪,或者主观恶性大、犯罪性质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未成年人犯罪,当严则严,依法批捕、起诉,充分发挥刑罚的教育惩治功能,同时,警示教育社会和相关责任主体。2023年以来,未成年被告人起诉后被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54人,对附条件不起诉考验期内违反规定、拒不悔改的,依法起诉12人。另一方面,对主观恶性较轻的初犯、偶犯,或者因家庭、校园、偶发矛盾引发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依法从宽,积极适用认罪认罚从宽,依法不捕不诉、附条件不起诉。涉罪未成年人认罪认罚适用率,轻罪案件不捕不诉率和附条件不起诉率连年上升,超过94.4%的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走上正途,4人经帮教考上大学。

二、聚焦精准帮教,充分发挥未检社会支持体系作用

大力加强未检社会支持体系建设,探索引入社工、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讲师等多元融合矫治元素,创新“一站式”联合帮教矫治工作模式,促推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体系建设。西宁市检察院与团市委共同打造“西宁市青少年关护接力站”,建立“检察+社工+咨询师+志愿者”的多元化服务团队,积极探索建立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机制,因人施策,因案施教,累计为全市3381名重点青少年建立关护五色档案,开展附条件不起诉监督考察65人,心理疏导247人(次),家庭教育147人(次),受益青少年达3.8万余人。湟中区检察院创建“荷华”未检品牌,依托“荷华”心理健康教育基地,打造4个辐射全区心理健康示范点,创建4个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站,挖掘、链接各类资源参与未检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城中区检察院探索形成“未检+全科网格”全链条参与社会治理新路径,在全省率先开展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工作,深入辖区224个网格,对罪错未成年人进行科学分级,落实以“司法专业化+帮教社会化”的矫治模式,加快孵化未成年人分级干预机制“城中模式”。上述工作经验,省检察院及时总结并在全省推广,目前全省检察机关已联合团委构建37个未检社会支持体系,引入社工44人。

三、聚焦诉源治理,着力推动形成涉未犯罪预防合力

主动争取党委领导、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促进社会资源统筹与社会责任落实有机衔接,共同提升预防水平。一是“检察+家庭”,强化监护职责。加强与妇联等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在检察院、妇联、社区建立多家家庭教育指导站,实行“训戒+督促监护令+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发出督促监护令315份、开展家庭教育指导510人(次),用检察监督压实家庭教育责任,有力促进“甩手家长”依法带娃。二是“检察+学校”,督促学校预防。全省各级院通过专项工作、督导检查、信息共享等方式,积极参与校园安全专项整治,促推健全完善惩防性侵害、性骚扰、校园欺凌机制,近3年,涉校园欺凌案件仅3件。三是“检察+社会”,促推社会防护。部署开展“检爱同行 共护未来”法律监督专项行动,排查特定场所1014家,发现安全管理隐患75个,督促整改整顿48家,提出检察建议26件。办理宾馆、酒吧、娱乐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等涉未公益诉讼案件76件,督促推动相关部门清查整顿,全力铲除未成年人犯罪的土壤和条件。四是“检察+网络”,加强网络保护。针对类案办理发现的过度接触网络成为未成年人犯罪和受到侵害的重要原因,联合网信、文旅等部门共同开展网络安全专项检查,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四、聚焦突出问题,积极探索专门建设强化犯罪预防

一是推动建立专门学校。与省教育厅多次研究专门学校设立及专门教育开展问题,撰写《关于加快建设专门学校的调研报告》上报省委政法委及省未保委,推动专门学校建设。联合省妇联、省教育厅等部门打造3个青海省“未爱·守心”未成年人观护基地,开展“1+N”联合帮教救助,目前在观护基地接受帮教6人。此外,针对我省目前尚无省级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基地的情况,省检察院与省妇联共同筹备打造全省首个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基地。二是加强专门团队建设。针对我省未成年人检察队伍人员、机构缺乏等实际困难,整合全省未成年人检察资源,组建青海省“未爱·守心”省市两级未成年人检察专业化办案团队,对全省性重大、疑难、复杂的涉未成年人案件实行一体化办理机制,提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能力和水平。三是搭建专门监督模型。以数字赋能为驱动,探索提升未成年人犯罪预防质效。全省检察机关共搭建控辍保学、帮信网络犯罪活动等领域数字监督模型30余个。西宁市城中区检察院搭建未成年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类案监督模型,经比对5000余条信息发现33名在校学生的银行卡用于电信网络犯罪活动,被反诈平台登记,检察机关向教育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并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有效预防未成年人涉网络违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