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天汉湿地公园:“幸福园”里话幸福

首页>新闻>陕西要闻

天汉湿地公园:“幸福园”里话幸福

时间: 2024-05-15 06:19 来源: 陕西日报

天汉湿地公园(资料照片)。

我的心里话

汉中市一江两岸开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郭军

去年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天汉湿地公园考察,让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我们牢固树立守护水源涵养地的责任意识,严格遵守湿地公园水环境保护要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湿地公园旅游、文化、科普资源,提高广大游园群众的参与度。我们一定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勇毅前行,守护好市民“幸福园”。

5月的汉江之滨,绿意浓郁。天汉湿地公园宛如一颗绿宝石,在蓝天下绽放光彩。

2023年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地处汉江汉中城区段的天汉湿地公园,称赞这里是市民“幸福园”。他强调,汉江及其支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汇集区和供给地,保护好这一区域的湿地资源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汉中人民将殷殷嘱托印在了心里,更落实在行动上。

10年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面通水。10载光阴,见证了一个地区为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所作的努力,也记录了一群人的默默奉献与无悔付出。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涵养区和水质保障区的汉中,时刻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正以更高标准保护好湿地,让人们共享“幸福园”。

一座园,“写”和谐共生之美

进入天汉湿地公园,行走约10分钟,就可见到一条鱼道:约1米宽的鱼道里,溪水时急时缓,翘嘴鲌、青鱼、草鱼逆流而上。

在汉江,每年4月至8月是鲢鱼、翘嘴鲌等鱼类洄游产卵的季节。这条人工鱼道长约2300米,根据河道地形、水文特点精准计算,还原自然溪流形态,让鱼儿游得“舒心”。

这是天汉湿地公园开展湿地生物链系统修复的重要举措之一。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天汉湿地公园不仅是湿地,还是集汉江度汛、生态修复、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水利景区。郁郁葱葱的树木与五颜六色的野花相映成趣,偶有朱鹮掠过平静的湖面,岸边的芦苇格外茂盛……天汉湿地公园身处闹市,却环境清幽,颇有野趣。

谁能想到,1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滩,杂草丛生、乱石堆积,市民唯恐避之不及。

2013年,园区建设被提上日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建设者大力奉行的理念。

建设之初,河道里有一些植被覆盖的小岛。按照之前的做法,它们大多会被推平并移出河道。然而这次,它们被留下了。

现在,天汉湿地公园里有200余座生态岛屿。登高远眺,它们像散落在汉江里的一颗颗绿宝石,丰富了公园的景观,也是鸟类栖息的天堂。

一些景观植物也是当年从河道里移栽过来的。“柳树、杨树,还有当地人所说的小芦苇,都是本地适生植物,不仅能装饰公园,还降低了我们的养护成本。”汉中市一江两岸开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郭军说。

原本的洼地变为雨水花园、滩地开辟为亲水溪流、临水架设栈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场景随处可见。

建设好,更要管理好。

今年,湿地公园引入了无人机进行巡查。它可以观察到生态岛屿内部,以及人员不便靠近的地方。“下一步,我们将推行网格化精细管理,扩大无人机巡查范围、提高频率,让管理更加‘智慧’。”汉中市一江两岸开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管理维护科科长童靖予介绍。

这里的改变常常“润物细无声”。天汉湿地公园计划用2年至3年时间,分段改造部分绿地,在现有绿化景观的基础上“增彩延绿”,希望带给市民一些小惊喜。

“湿地公园越来越美了,我们很想让总书记再来看看。”童靖予说。

一群人,护清水永续北上

天汉湿地公园不仅是市民“幸福园”,还是汉江“生态卫士”。

“我们通过实施‘柔性治水’‘海绵城市’等工程,使降水和地表径流得到过滤和净化,水得到清洁后流入汉江。”郭军说。

治水、护水、亲水,天汉湿地公园建成以来,汉江汉中段水质持续保持优良,出境水质常年稳定达到Ⅱ类,原生水生动物种群逐步恢复。

每一滴清水,都凝聚着无数人的汗水。

5月9日7时,园林绿化工人韩光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总书记对天汉湿地公园的称赞,让我们深受鼓舞。我们要把工作做得更精细,把汉江生态环境守护得更好。”韩光寿说,假日里,他喜欢带着亲朋好友来公园玩。每当大家沉醉于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之美景,他都感到格外自豪。

当韩光寿在岸边忙碌地修剪草坪时,水面保洁人员正开船在湖面上穿梭。这支专业水面保洁队伍每天在江上巡逻,打捞河道和景观区域水域的漂浮垃圾以及滩涂沉积垃圾,确保水域干净。

湿地之美,有万千魅力。散落在汉江的“绿宝石”,不只天汉湿地公园。

汉中境内有各类湿地58.9万亩,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涵养着30%左右的安全水源。

天汉湿地公园100余公里外的宁强汉水源国家湿地公园,眼下正绿意葱茏。汉水源村坐落在湿地核心区,三千里汉江正是从这里发源,一路向东奔流。

山上山花盛开,玉带河流水潺潺。5月10日清晨,村民张继荣一手拿着垃圾袋,一手拿着火钳,不时将河道旁的垃圾拾入袋中。

张继荣是村里的义务巡河员。每天拾垃圾,他几乎雷打不动、风雨无阻。巡河一趟要将近2小时,张继荣经常天不亮就出门,捡拾完垃圾后,再匆忙赶往县城务工。

“过去巡河一趟能拾一大袋子垃圾,现在垃圾少了,河道干净多了。”张继荣说。

说起日后的打算,张继荣的回答很干脆:“我的爷爷和父亲都曾是村里的义务巡河员。如今我接过了他们的接力棒,一定会把汉江源头的绿水青山守护好。”

为了涵养水源,汉水源村禁伐、禁牧、禁污染企业落户,关停养殖场、改造农村厕所、禁止污水直排。村里还和村民签订协议、开展宣传,引导各家各户保持好自家卫生。

滔滔江水,一路北上。浪花里奔涌着无数护水的感人故事。

“我们将统筹推进湿地整体性保护和系统性修复,通过强化湿地保护日常巡查监管、积极划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从严查处各类破坏湿地资源违法活动、广泛宣传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等措施,守护好湿地资源。”汉中市林业局局长范来福说。

一片水,让群众更好享受自然

每周到天汉湿地公园“吸氧”,是汉中市民高伟博一家雷打不动的活动。5月11日一大早,他们再次来到天汉湿地公园。

“这里藏着全家人的记忆。”说起湿地公园,高伟博嘴角有藏不住的笑意,“这里留下了我和妻子约会时的回忆,留下了家庭重要节点的纪念照,也留下了孩子成长的脚印。”

笑容,洋溢在许多人的脸上。他们或在柳树下铺上野餐垫,享受着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时光;或是三五成群穿着漂亮的汉服,穿行在绚烂的花海中,拍照“打卡”;或是紧握船桨挥汗如雨,上演水上的速度与激情。

四季皆有景,一步一风景。

天汉湿地公园不仅满足了市民休闲娱乐的需求,还是健身运动、发展特色体育的好地方。

几年前,汉中体育运动学校将水上运动项目搬到了天汉湿地公园。从此,学校有了固定训练场地和专业船库。

每天14时30分,总教练饶勇就会带着队员在这里训练,一年四季不间断。

队员奋力拼搏,船桨在江面上划出一道道水波,岸上围观的群众为队员鼓掌加油。

饶勇介绍,汉中气候适宜,冬季水面不结冰,很适合开展水上运动。天汉湿地公园河面宽阔,是运动员训练的好地方,而且这里市民和游客多,也是宣传推广水上运动项目的窗口。以前,赛艇、皮划艇项目很小众,现在很多人都能准确地叫出名称。

这些年,汉中的水上运动队伍不断壮大,现已有80多人。特别是从汉中走出去的吕毅,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上携手队友夺得赛艇男子八人单桨有舵手项目金牌。如今,他正在全力以赴备战巴黎奥运会。

漫步桥上,清风徐来;山明水秀,鸢飞鱼跃。矗立在水中的“汉水女神”手捧宝珠、面朝东方,数只飞鸟展翅翱翔。一群摄影爱好者不断按下快门,捕捉精彩瞬间。

“天汉湿地公园是我们的宝藏拍摄地,天气晴好时非常出片。前不久,我们还在这里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卷羽鹈鹕。”摄影爱好者任嘉陵一边说,一边向记者展示他的“湿地日记”。

这些年,他们在这里拍到过许多珍稀鸟类,也认识了不少来自天南海北的朋友。

天汉湿地公园的美丽,不仅让人沉醉其中,还吸引了许多汉中人回乡创业。

沿江打造的23万平方米的天汉长街,实现了文商旅融合发展,也成为创业者的一片热土。在4年前的一次返乡过程中,张维被天汉湿地公园深深吸引,当即决定留在家乡发展。如今,他和朋友合伙经营着一个咖啡馆。

像张维这样因这片“绿肺”而开启新生活的人还有不少。民宿、餐饮、学堂、书院等在公园附近应运而生。

昔日滩涂地,今日“幸福园”。城与园、园与人在这里相互交融、美美与共。(记者:陈艳 杨露雅 董剑南汉中日报记者:朱媛媛 汉中市南郑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梁德礼 陈杰 赵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