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水电知识网。

水电知识网——水电知识的资源中心和服务中心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传媒集团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全国优秀出版社、全国先进出版单位、全国文明单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伙伴

打造水电知识资源中心、水电知识服务中心

水电知识网»读书»精品图书»治涝水文计算

网上书店

治涝水文计算

水电知识网

2020-04-19


内容提要

       本书阐述了治涝水文计算的目的、基本任务,介绍了国内外治涝水文计算方法的发展现状,比较系统和详细地论述了我国易涝农区、城区及涝水承泄区治涝水文计算的主要方法及其特点、适用范围和参数确定的技术要求,并结合实例介绍了方法的运用。本书可为治涝规划设计工作者提供技术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学习参考书。

专家推荐

       洪涝灾害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并呈现出洪、涝难分的特点。通过多年治理,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洪水防御体系已基本建成,防洪安全得以保障,但仍有许多平原低洼地区,由于缺乏系统治理而经常遭受涝水侵袭,造成农田低产甚至生命财产损失。因此,涝灾治理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如何减轻涝灾损失,促进人水和谐,是我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治涝水文计算是治涝规划设计的重要基础工作,治涝水文计算方法是治涝水文计算的重要工具。目前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部门根据各自地区的地理气象特点和治涝工作经验,提出了适用于当地条件的治涝水文计算方法及相关计算参数,对指导各地的治涝规划设计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常用的治涝水文计算方法有单位线法、排涝模数经验公式法及水网水力学模型法等,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不同地形、下垫面情况、排水体系以及涝区内调蓄涝水能力等,选择合适的治涝水文计算方法。

       费永法同志从事水文分析计算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并注意收集和积累我国平原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治涝水文计算方法等有关资料,对国内已有的治涝水文计算方法进行了归纳、整理,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各种计算方法及其特点,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参数确定技术要求和适用范围等,对治涝水文计算具有独到的见解,书中还通过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地介绍了计算方法的应用。

       这是一本既反映我国当前除涝水文计算技术水平又简明实用的技术参考书。作者这种摒弃浮躁、潜心研究的科学精神令人钦佩。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原副总工程师  李小燕


       我国是世界上涝灾频繁而严重的国家之一,具有涝灾范围广、损失大、洪涝难分等特点。目前,七大流域的防洪体系基本建立,大江大河的防洪能力大大提高,防洪形势显著改善。但由于治涝投入相对较少,易涝地区涝灾问题没有得到切实解决,尤其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区涝灾问题越来越突出。涝灾导致的损失逐年增加,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广大人民的生活、生产环境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涝灾治理是我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治涝水文计算是治涝规划设计的基础工作,治涝水文计算成果是衡量现状排涝能力的标尺,也是确定治涝工程规模的重要依据。设计治涝流量的大小,对治涝规划布局、工程规模、投资和效果影响很大。因此,在治涝规划中应十分重视治涝水文计算工作。

       鉴于平原地区和城区特殊的地形条件和水文情势,以及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及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等方面的差异,各地根据当地的经验和习惯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治涝水文计算方法。各种治涝水文计算方法和参数有其相应的适用条件,如采用不当会造成很大的计算误差。在治涝工程规划设计中,应针对不同的地形条件、土地利用情况和排水方式,选取合适的治涝水文计算方法和参数进行治涝水文计算,合理确定工程规模。

       目前,像《治涝水文计算》这样系统介绍治涝水文计算方面的专著还十分鲜见。作者费永法副总工程师长期从事淮河流域平原河道治理等工程的水文分析计算工作,在水文分析计算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该书是作者在广泛收集我国平原地区各省治涝水文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由北京川流科技开发中心组织策划,总结长期实践经验而完成的一部力作,比较系统、详细地论述了我国主要的治涝水文计算方法及其特点、适用范围、参数确定的技术要求等。该书系统、简明、实用,是从事治涝水文计算工作者实用的技术参考书。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安徽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何华松

作者简介



       费永法,男,生于1959年8月。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河海大学)水文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水淮河规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下简称公司)原副总工程师。国家注册环境工程师、注册水土保持工程师。长期致力于淮河流域水利规划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等领域的工作。

       费永法同志作为公司水文、水资源专业技术负责人完成了《淮河流域综合规划》《淮河流域防洪规划》《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排涝规划》等规划工作,作为公司水文、水资源、环境及水土保持专业技术负责人完成了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世行项目、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入海水道工程一期工程和淮河干流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等数十项国家重点工程和流域骨干工程规划设计工作。曾负责全国治涝规划治涝水文计算工作大纲编制,负责完成水利部公益性研究项目“治涝标准关键技术研究”子课题“我国不同地区除涝水文计算方法分析评价”研究工作,负责《治涝标准》(SL 723—2016)附录A“治涝水文计算”的编制工作,参与编制了《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L 42—2006)。

       作为技术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之一完成的《汾泉河平原水文综合模型》获1991年度水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获2007年度大禹科技进步二等奖,《淮河流域及山东半岛“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获2008年度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优秀咨询成果二等奖。



手机扫一扫,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