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English EN
手机客户端 无障碍浏览 长者版

提示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谭平:创新赋能 数字传播时代文物价值“深”挖掘

发布时间:2023-09-10 00:57 文字大小: [ ] 浏览次数:

  9月9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3年中国国际智能传播论坛开幕式暨主论坛在江苏无锡举行。来自全球智能科技与传播行业的学界、业界和商界精英汇聚一堂,集智共商、交流分享,共话智能时代新机遇,共谱智能传播发展新篇章。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谭平发表了题为《创新赋能:数字传播时代文物价值“深”挖掘》的主旨演讲。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谭平

  谭平指出,近年来,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以数字化、智慧化传播为主要手段,探索馆藏文物资源与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的跨界融合活化文物的应用场景,先后与首都博物馆推出了文物时空漫游、互联网+中华文明数字体验展,与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推出了“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古蜀文明光影艺术展,与总台央视频推出了“触梦三星堆”12K沉浸式数字展。展览围绕经典文物IP,通过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数字光影展陈方式,打造全新数字文博体验,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沉浸式体验的中华文明探索之旅。同时中心与央视网展开深度合作,拍摄“一展一片”,助力文物展览数字化、智能化传播。

  谭平表示,随着人类科学技术事业的进步,尤其是当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的历史文化不断被唤醒激活、发扬光大,文物和文化遗产越来越焕发出勃勃生机活力。但同时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文物资源信息共享力度不足、文博数字化与产业创新融合力度不足、文物价值与公众生活的连接仍需加强。

  谭平指出,加强文物价值传播,让文物活起来,政策是导向,社会是主体,创新是动能,技术是支撑。对于文物价值“深”挖掘,谭平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深化文物价值挖掘阐释。深入挖掘文化遗产所蕴含的综合性历史文化信息,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技术,推动文物素材再造和创新场景应用。二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强政策规范引导,出台文物数字化、智能化应用规范,建立统一标准体系,强化许可和授权机制,避免数据不当使用和侵权行为。三是推动数据开放共享。完善国家文物资源大数据库,推动文物资源的广泛共享。四是动员社会广泛参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多措并举推动文物价值传播和文博数字产业化发展,为后疫情时代经济注入文物的力量。

来源:无锡日报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我们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问答知识库
灵锡APP
锡企服务平台
回到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