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索引号: 13673981-6/2024-00015
发布机构: 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4-01-10
信息名称: 《徐州市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政策解读
文号:

《徐州市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政策解读

为充分发挥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资源集聚、要素集中的比较优势,以场景应用为牵引,以技术创新为主攻方向,强化数字技术赋能升级,推动产业延伸、裂变、融合,着力培育创新策源、转化孵化、应用牵引、生态营造的产业链条,构建自主可控、系统完备、先进安全的未来产业体系,制定《徐州市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徐政办发〔2024〕2号),现解读如下:

一、制定背景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江苏省政府于2013年11月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全省重点打造“10+X”未来产业体系,即培育发展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氢能、新型储能、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通用智能、虚拟现实、前沿新材料、零碳负碳(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10个成长性未来产业,布局量子科技、深海深地空天、先进计算、先进核能等一批前瞻性未来产业。我市印发《徐州市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培育构建“5+X”未来产业体系,即发展氢能与新型储能、深地空间利用、第三代半导体、细胞和基因技术、通用人工智能5个成长型产业;关注零碳负碳(碳捕集利用及封存)、前沿新材料、虚拟现实、生物育种等若干前沿领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二、制定过程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部署安排,市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市科技局、市工信局,与我市高校院所、重点企业紧密协作,对我市未来产业的基础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深入调研摸底,研究借鉴上海、深圳等地经验做法,赴北京、苏州等先发地区调研学习,实地考察相关板块和企业,多次赴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汇报衔接,在准确把握我省未来产业研究和布局的基础上,结合我市产业发展现状和资源禀赋,精准明确若干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研究谋划提出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主要方向、重点领域和重点政策等。编制过程中,广泛征集了市级部门、重点企业和各板块意见建议,经公平竞争审查、合法性审查后,提交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印发实施。

三、主要内容

重点谋划2024—2026年三年时间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设置省级前瞻技术研发项目、未来技术应用场景、未来产业“链主”企业等15项评价指标,实施技术攻关、中试孵化、产业培育等8大行动,推动未来产业成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量。

到2026年,建成一批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引进和培育一批战略科技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建成一批具有国内影响力的重大创新平台,突破一批原创性、引领性关键核心技术,转化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或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创新成果;孵化和培育一批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建设和开放一批前沿科技创新应用场景,积极争创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氢能与新型储能、深地空间利用、第三代半导体、细胞和基因技术、通用人工智能5个未来产业实现从小到大,零碳负碳(碳捕集利用及封存)、前沿新材料、虚拟现实、生物育种等前沿领域实现从无到有。密切关注未来网络、合成生物、量子科技、类人机器人等前沿科技,支持开展不确定性技术预研,及时推进细分关键领域成果在徐落地转化,不断丰富拓展未来产业体系。

1.核心技术攻关行动。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创新载体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强技术预见,鼓励建立创新联合体,面向世界前沿科技和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攻关。

2.中试孵化加速行动。从概念验证、中试验证、成果转化三个层次为科技成果提供相应服务,推动重大创新成果加速孵化。

3.未来产业育链行动。加快推进一批未来产业重大项目落地,培育一批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壮大未来产业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积极争创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4.应用场景建设行动。以需求为导向,开发建设未来技术典型应用场景,并不断加大公共数据、行业数据向未来产业开放共享力度,强化数据流通和交易服务。

5.创新人才集聚行动。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引进一批掌握未来技术的创新人才(团队),培育一批未来产业专门人才,并不断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

6.科技金融赋能行动。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和引入社会资本设立未来产业投资基金,加大未来技术创新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拓宽未来产业融资渠道。

7.产业创新治理行动。加强未来产业统计监测和督查激励,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监管体系,营造更加宽容的创新环境。

8.开放合作交流行动。深化淮海经济区内未来产业头部企业、高校院所、创新平台合作。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建设未来产业“科创飞地”,推动更多未来产业创新成果来徐转化。

附件下载: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