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观山随笔

越“夜”越精彩

时间:2024-04-26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市总工会宣传教育和网络工作部       字号:[ ]

  自去年底起,无锡兴起了一阵夜校风,大大小小的夜校如雨后春笋,艺术类夜校陶冶情操、技能类夜校提升能力,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为锡城市民奉上了一份精神大餐。年初,市总工会和工人文化宫上线了一大批课程,本着让知识和兴趣回归本真的理念,从种类繁多的课程中,我选择了“国画”和“古琴”两门。此外,我还报名参加了其他条线组织的“多织多彩”手工编织课程。从此,我开启了在上班与上进之间抽空上夜校的生活。

  如果说小时候的兴趣班是小伙伴们避之不及的穿肠毒草,那么夜校简直是当代“社畜”自我提升的救命良方。对很多年轻人而言,学什么都是其次,能够在终日奔波劳碌之余有个心灵寄托才是头等大事,没有内卷、没有KPI,夜校的诞生治愈了年轻人的疲惫,给年轻人提供了喘息之机和纯粹的快乐。在白天上班、夜晚学艺的经历中,最让我感到解压的是编织课程,第一次上课时的我笨手笨脚,僵硬的手指始终捋不平一根细小的毛线,看着同学轻轻松松完成作业,顿感“压力山大”,那一堂课的沮丧和挫败令人记忆深刻。课后,为了改善手指僵硬等问题,我自购毛线和钩针,在一次次练习中和自己反复较劲,伴随着每一个动作的标准、每一个角度的校正,僵硬的手指越来越灵活,紧绷缠绕的毛线越来越松弛有序,神奇的变化出现在我的指间,虽然到目前为止我还只能勉勉强强完成一些基础编织,但坚持的过程和取得的进步却是弥足珍贵的。更重要的是,由于在编织过程中精神高度集中,上下穿插的动作仿佛有净化心灵的神奇作用。外界纷乱的干扰被一股脑丢弃,每一分每一秒,耳中没有了叽叽喳喳的吵闹,留下的只有与心灵的对话和解。有的时候我会不由自主想起儿时干的蠢事,有的时候会把想不通的问题重新拆解,伴随时间分秒流逝,我收获的是稳定的心绪。课程微信群中常有同学小姐妹展示自己的作品,有的织品规规矩矩井然有序,有的作品跳脱活泼富有生机,老师在其中不厌其烦地点拨鼓励,我想,姐妹们编织出的不仅仅是手工作品,还是从改造一成不变的生活中得到的淡淡欢喜。

  “不是私教上不起,而是夜校更有性价比”,在古井无波的年轻人心中投下石子的无疑还有夜校的高可得性。除了编织课程需要统一缴纳少量的材料包费用外,我所报名参加的其他课程均未设置消费门槛,学习素材丰俭由人。国画课程所费不多,授课场所设施一应俱全,桌上还贴心地铺设好了大块毛毡。课时带上大学书法课用剩的生宣、毛笔和墨汁,喝完的茶百道奶茶桶留作笔洗,闲置的餐盘充作墨碟,购置上一套《芥子园图谱》,三五年轻人便可以聚在一起琢磨山石的绘法。古琴课设在文化宫声乐教室,授课老师自费带来十余张古琴,学员不用付出任何费用即可享受教学。作为小众爱好,声乐教学从来价格不菲,参加私教培训几百上千并不罕见,夜校的“零元购”属性让性价比直接拉满,对于一些经济条件有限的学员来说,这是一个更为经济实惠的选择。

  除知识技能普及功能之外,夜校天然拥有的社交属性也是吸引力的重要来源。因同样的爱好学员们汇聚到一起,在学习新的技能的同时,互相了解各自生活见闻,彼此感受对方的喜怒哀乐,生活可能是“致郁”的,但夜校自带“治愈”功能。与“抖音”等短视频自学不同,夜校教学突出互动性,譬如绘画课上,老师可以根据学员绘图的布局色彩等差异,为学员现场提出个性化修改意见,量身定制适合的画法,沟通交流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还能成为链接友谊的桥梁。夜校还很容易成为志趣相投者结识的平台,当我第一次踏进古琴班的时候,发现同学者中居然有几名先前国画班的同学,在会心一笑间,不得不承认有时候缘分就是这么奇妙,虽然不知道对方姓甚名谁,但我决定如果今后参加夜校还能遇见这几位同学,一定要主动和他们加个微信组建小群,与志同道合者成为伙伴,是人生一大快乐。

  踩着风口的夜校让人沉醉,但要破浪前行仍需解决一些结构性难题。全国各地的夜校大多面临学员多元需求和校方有限资源之间的矛盾,同时,学员个人禀赋差异和统一式教学缺乏特色问题制约发展,除此以外,个人进阶提升需求和夜校基础教学功能定位的不匹配也会削弱夜校的影响力。罗马建成非一日之功,作为一个普通的“学生”和无锡的市民,真心期盼夜校能够在保持“锡式”特色的同时兼收并蓄,强化教学功能定位,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化资源禀赋为前进动力,为丰富无锡职工夜生活赋能助力。

  平凡的世界里,愿夜校永远是心灵归处。(曹仪婕)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