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观山随笔

永丰源的牛肉炒饭

时间:2024-05-09      浏览次数:       来源: 江阴市总工会       字号:[ ]

  我于炒饭有些特别的热爱。遇吃饭问题,总是先想到,或看看菜单上有无,甚至询问老板能不能做。

  炒饭是个稀疏平常的东西,大部分餐馆都有,今许多打甂炉,烧烤店里的炒饭更是色香味俱全。这种念头可能是源于《食神》里星爷对戴龙师傅说的那句话:要用隔夜饭炒啊,炒王。昔日于我印象深刻的,永丰源的牛肉炒饭可算是一件,以至偶尔想起,仍有些念念不忘。

  那时读书在老校区的,永丰源很近,位置很好,面朝人民路,背靠司马街,西面是新华书店,往东就是高中。我们时常溜出去周围开小灶,类型也算丰富,中街上有面馆,有炒菜店,特色小吃,稍远点可以去步行街吃K记和M记。

  从校北门出来,永丰源在马路对过,朝南,三楼是电影院。那时候影院很少,除了步行街东边的长江影剧院,也只有这里红星电影院了。一楼二楼都是吃食,二楼可能是包厢之类的,上学时没去过,一楼是类似大观园那样的格局,有早茶早点,有午饭晚饭,馄饨包子点心汤面小吃蒸菜炒菜一字排开。

  牛肉炒饭是用铁板的,进大门,大厅右转,有一个弧形月台,炒饭师傅就持着锅铲站在后面。当时铁板炒饭可能还算比较新式的玩意,我们就围坐在弧形的台边,踩着高脚凳,眼巴巴地看。

  大厨师傅先是在板上淋些色拉油,从桶里面挖出米饭,铺开加热一阵,铲起来放碗中备用。素菜是提前配好的在小盆里,有青菜青椒胡萝卜玉米青豆等,也是先淋些油,倒在铁板上,一会儿就咝咝冒烟,再把碗里的饭倒一起,翻炒均匀。铁板的热气灼人,稍一阵就腾腾冒烟了。顶上风机呼呼有声,面前铁板滋滋作响,饭香油香混着点焦香飘出来,师傅就绰一小壶往饭里加些酱油,继续翻几下,菜叶和米粒裹了层酱褐色,就差不多完成了,于是用两个铲子把饭舀盛到白瓷盘子里,我们从台边小心翼翼端过来,生怕被烫到。

  这里是买票的,一块钱一张。印象里铁板炒饭是六块钱的,六张票,如果是牛肉炒饭,就多两块钱。流程也是差不多的,只不过先煎牛肉。大师傅算好份数,倒上油,放上牛肉,在炒饭的同时翻面煎制,最后再放一起炒。牛肉须“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不知可算是,但确乎令人很有食欲。如果更奢侈一些,就再多付一块钱加个荷包蛋,还可以和大师傅讲要不要溏黄。有时运气好,还有柠檬片,会在荷包蛋上挤柠檬汁。记得有个同学每次都说加了柠檬汁很香,我却总尝不出大区别,不过都是一元的价格,那就且以为然了罢,加之炒饭的分量不小,满满一盘,但每次都能吃个干净。

  而后永丰源几经翻新,铁板炒台位置都没变,离角落厕所不远。铁板师傅也换过,一开始是一位壮硕敦实的师傅掌勺,另有一位高瘦年轻,戴着高而白的厨师帽,在旁边打下手。不知何时起,就一直是年轻师傅一个人在张罗了。这铁板炒饭的“色、香、味”有没有过变化,也记不清了。

  再之后,又经历了改造,饭店一楼虽仍是早茶午饭晚餐,也照例熙熙攘攘,而东边一块却改成了几间包厢,那块铁板炒台自然也就不在了。牛肉炒饭的色泽和味道,倒似乎还很有印象。世上的公理形形色色,由来不一,炒饭要用隔夜饭这一例,应该是个真理,因为吃起来确实粒粒分明,不粘不稠也不焦。

  《蛋炒饭》里黄渤说这东西看起来是上不了台面,可是,最高境界的蛋炒饭就是用最简单的食材,炒出最复杂最绝妙的味道,过去的文人墨客给它取名叫菩提玉斋。可惜无缘一尝,甚至永丰源的牛肉炒饭也吃不着了。十多年过去,还记得先生站在讲台上念“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情形,也记得铁板师傅手持双铲米粒翻飞的样子,只不过既忘了味道,也忘了知识了。时过境迁,铁板是司空见惯,美食的花样劲也翻来覆去层出不穷,却总是忍不住想点个炒饭尝尝,照理来说,应该比那永丰源的牛肉炒饭,味道好得多了罢。(黄骁一)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