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主站
您的位置:首页->文化礼堂
“村里来了文化特派员”系列报道:海宁这位文化特派员把诗歌写在乡村大地上
发表时间:2024 05-16    来源: 海宁文明网

2023年12月,我市积极响应嘉兴市首批文化特派员选派工作,择优选定了20名文化特派员。他们带着各自的专业特长,陆续走进各村(社区)开展指导工作。即日起推出《村里来了特派员》系列报道,带你一起走近这些特派员,看看他们如何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乡村文化振兴添力赋能。

五一假期第一天上午,硖石街道南漾村文化礼堂内座无虚席,由海宁诗词学会会长、文化特派员邱东晓精心准备的“用特别的眼光看待世界”诗歌鉴赏课,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热情参与。

课堂上,邱东晓以他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经验,带领大家深入探索了诗歌创作的奥秘。他首先从“视野的发现”讲起,引导大家观察身边的世界,用独特的视角去捕捉生活中的美好。接着,他通过生动的例子,讲解了如何完成“视野的突破”,鼓励大家尝试用新的方式去表达内心的感受。

在提到“创作的发现”这一环节时,邱晓东分享了自己在诗歌中的心得体会,并强调了创作过程中的灵感捕捉和表达技巧的重要性。整堂课程深入浅出,内容丰富,气氛热烈。现场有不少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展开沟通交流,还有人认真记录着学到的知识。

来自紫微小学的学生钱一诚收获颇丰,他说:“我觉得诗歌和语文课上学的记叙文相比,更加深奥,需要自己去领悟体会,这堂课让我学到了许多写诗的技巧,开拓了我的视野。”

据了解,南漾村自然禀赋优越,不仅风光秀丽,而且拥有丰富的农耕文化元素。因此在去年4月,村里与海宁诗词学会结对,开启了“田园诗歌”村落建设工作。

“去年,我们就结合村里的采摘节、插秧比赛等农耕活动开办了诗歌创作长训班。”邱东晓介绍,在这些活动中,村民们可以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验农耕的辛劳与乐趣。他们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入诗歌中,创作出充满生活气息和乡土情怀的作品。

长训班开办至今,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硖石中学学生邢黄诺分享道:“这是我第三次上邱老师的课了,每一节课邱老师都会分享诗歌创作的技巧,不仅让我对诗歌有了浓厚的兴趣,还让我发现了许多生活中的美好。”

作为文化特派员,邱东晓也深刻认识到自己身上不仅担负着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责任,还要在乡村文化队伍培养、文化品牌建设上下功夫。因此,除了自身积极投入南漾村的“田园诗歌”村建设工作外,他还带动了一批来自全市的诗人共同加入建设队伍。

“接下来,我们计划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入手,比如建设诗歌广场、诗径、诗屋,同时引进‘伊甸工作室’,通过师带徒教学、诗歌提升班、诗歌进村晚等举措,让诗歌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邱东晓表示。

责任编辑:卜 梦斐

浙ICP备09092972号 中共海宁市委宣传部、海宁市文明办主办 技术支持:海宁新闻网
办公地址: 海宁市海州西路226号行政中心一号楼 E-mail:hnwmb20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