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更多
 
  端午节出游天气
  端午风俗
·赛龙舟
·端午食粽
·佩香囊
·悬艾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 >>更多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详细]

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详细]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详细]

悬艾叶菖蒲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详细]

 
  端午诗词
·端午——李隆基
·浣溪沙·端午——苏轼(宋)
·端午日——殷尧藩(唐)
·端午日——殷尧藩(唐)
·乙卯重五诗——陆游
·午日观竞渡——边贡
·端午日赐衣——杜甫
·卖花声·怀古——张可久
 
版权所有 潍坊市广播电视台 潍坊广播影视集团 地址:潍坊市胜利东街85号广电大厦 邮编:26106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鲁B2-20041092号 鲁ICP备09021188号
联系电话:0536-2998773 8236889 技术服务:0536-2998772 邮编:26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