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片区、小娄巷片区连片改造后的“都市感”和“烟火气”令市民惊喜连连;千年运河“牵手”百年火车站,一幅承载江南历史文脉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画卷正徐徐展开;运河艺术公园以“人文艺术”之名,致敬城市公园焕新;老东门更新“一河两街映三弄”重塑江南“水客厅”;焕新后的太湖新城黄金湾科创产业园,打造融入城市人文生态的开放产业园区……

  细品城市更新的每幅“作品”,从小区、街区改造,到公园、游园、产业园区焕新,从重大更新单元推进,到城市空间重塑,不难感受到浓浓的人文气息。眼下,我市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美丽山水城市建设、人文力量赋能城市发展深度融入城市更新行动的蓝图和实操中,在不断刷新城市风貌的同时,精塑新时代工商名城的“诗与远方”。

  以人为本

  有机更新呈现宜居之城

  五月的无锡美若画卷。家住梁溪区芦东社区的退休教师刘淑金早起散步时,顺手拍下小区游园里娇艳欲滴的鲜花,刚发到朋友圈,便引来一连串点赞,点开回复,更是满屏幸福感,“无锡人太幸福了!家门口就是花园”“小区改造得不错,宜居生活令人舒心”。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近年来,老旧小区改造,不再单纯刷新住区颜值、更新硬件环境,而是更加关注居住者的“改后体验”,通过连片更新打造完整社区、活力街区,丰富业态构建社区“生活圈”。“今年全市109个老新村改造全部问需于民,居民‘拍板’了,改造才动起来。”市住建局负责人表示,在城市有机更新中体现以人为本,一些片区推动“改造+”,提供长效管理服务,为群众带来持续获得感。

  有“烟火气”的城市才有温度。“早上在小区游园健身,下午到社区活动室跳舞,傍晚去稻香街上买买菜,一天‘好风景’,这不就是老百姓的‘小确幸’嘛。”滨湖区溪南新村居民彭阿姨说。去年完成连片改造的稻香片区,一边是以家为原点的口袋公园、商业街区、儿童游乐场,一边是“市井味”十足的“网红”稻香市场,生活的节奏感与城市的现代化“并行不悖”,居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居民生活舒心是评价城市更新的最好标尺。”去年,市人大代表教科文卫专业组成员调研梁溪河景观带整治提升和友好园、黄埠墩修缮维护项目时说,城市更新要坚持问需于民,注重人文体验,让城市持续释放活力,让市民体验“人在画中游”的宜居感。

  融入市中心文保建筑群的小娄巷崇安寺三期片区改造去年底完成验收,历史文化街区、东林书院、崇安寺社区连片焕新,宜居、宜商、人文色彩浓郁的城市生活社区展现样板。放眼锡城,“微更新”镜头下“气质更佳”:高架上随风舞动的月季花勾勒出最美道路,“席地而坐”的绿地公园让百姓叫好的同时,提升了城市美誉度。

  保护传承

  文脉延续嵌入城市肌理

  城市更新如何“留住乡愁”,讲好“无锡故事”?

  设想这样一幅画面:走出无锡火车站“南门”,映入眼帘的便是古运河沿岸风光,这样的城市更新蓝图令人向往。近日,火车站南广场更新传来喜讯,地面及地下室共计9万平方米改扩建项目正密集推进。

  “突出‘百年车站’文脉传承,在城市入口处立体展现人文底蕴。”市城建发展集团相关人士介绍,不仅重塑一个车站,更打开一段历史,比如,乘客抵锡后在负一层出站口到达“拾光站厅”,等比例复刻的百年老站房作为车站博物馆将时光指针回拨,展陈老物件、故事墙、照片轴,乘客可沿着“锡贤印迹”重走归乡路,重温无锡火车站历史。

  “要说无锡值得挖掘的历史文脉,运河的符号价值无与伦比。”市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无锡规划的重点城市更新单元中,涉及大运河无锡段核心监控区的比例占一半以上,将通过保留文化底蕴和生态底色的有序更新行动,激活运河的复合功能,擦亮无锡“大运河名片”。

  以运河为“纽带”,火车站片区、老东门、运河艺术公园、运河湾等城市重点更新项目无不在保护传承中探索“锡式”更新路径。今年年初,古运河东门段800米滨水空间焕新迎宾,无锡龟背老城地图雕刻在业勤码头的古铜地面上,展现百年码头场景;无锡钢铁厂的旧厂房被保留,更新成运河汇,变身时尚、创意空间;运河湾沿线城市更新通过“留改拆”和微更新,精绣运河沿线生态新画卷。

  用城市更新手法,将历史文脉嵌入城市肌理。“能看到一个地方生活状态的延续,才是真正的历史文化街区。”市文保专家夏刚草认为,最好的城市文化存在于当下的生活中,在城市更新中保护传承,更要有人的深度参与。眼下,古运河畔城市更新渐次推进,老厂房、老粮仓、老民居通过“微更新”改造,留住乡愁,激活城市中“诗与远方”的美好;文创空间、博物馆、城市书房、休闲驿站竞相呈现,在新旧融合中迸发活力,“城市生活”被赋予更多元意义。

  文化赋能

  精塑城市释放发展潜力

  上月,现代艺术大师徐悲鸿后人回到无锡,在去年底完成更新的运河艺术公园悲鸿艺术客厅与青年艺术爱好者“对话”,从中法艺术渊源“聊到”大运河与塞纳河文化,现场洋溢着浓浓的艺术氛围和文化气息。

  “将人文艺术发挥到极致的城市更新项目莫属运河艺术公园,大师‘见面会’、艺术鉴赏会、首展、首秀成为公园的‘常客’。”相关负责人说,城市更新不仅要补短板,还要锻长板,更新后的运河艺术公园内,周怀民藏画馆、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汉白玉长廊等人文艺术景观焕新呈现,还增加了上百件雕塑艺术品,打造最具艺术特色的城市公园。

  有了文化,山水、建筑“活了”,人参与了,城市发展被赋能,达到多元共赢效果。眼下,我市城市更新项目正朝着这一目标推进。市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专家举例说,运河艺术公园将“千年运河独此一环”的区位优势和公园文保活化结合,引入配套休闲商业品牌,打造城市公园业态样板;运河沿岸更新后,可品茶喝咖啡,赏锡剧、听江南丝竹,观游船美景,打卡水上集市,城市的魅力被激活了,文化慢生活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最美注脚。

  城市更新是大范畴,不仅有令人向往的“新运河生活”,也有“城中村”改造、街区环境提升、产业园区焕新。记者探访发现,这些项目的更新过程愈发重视人文要素融入:“城中村”改造产生的净地在规划时统筹考量,打造契合整体风貌和产业特色的焕新片区;好的更新园区将“反哺”产业发展,位于新吴区的海冠智谷科技园强化生产、生活、生态共生,截至上月底,已签约入驻的项目注册资金超35亿元。

  “城市更新不能只埋头苦干,也要抬头仰望‘满天星辰’,传承激活城市文化,释放城市发展潜力。”在市住建局局长陈雪峰看来,我市城市更新已从增量更新逐步转入存量更新阶段,相比于“一张白纸好作画”,后续的更新更具挑战,不仅要通过更新缓解“城市病”,更要依托文化复兴、建筑活化、产业激活等更新手法,赋能城市发展,在焕新中打开“人文空间”,绘就美丽无锡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