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评论】让主题教育成果转化向农村(社区)延伸

2024-02-29 09:36:00来源:郑州文明网

  韩枫桦 汪韶源

  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党委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不断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以高质量主题教育引领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发展,不断推动主题教育成果转化向基层延伸、向农村(社区)发展。

  一、努力提高站位,突出思想引领,着力在主题教育成果转化的“练”字上下功夫。准确认识和把握主题教育成果转化工作,就要对标中央和省委关于主题教育部署要求,提高政治站位,通过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作风锤炼,以思想自觉引领带动行动自觉,引导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推动主题教育成果转化向基层农村(社区)延伸。

  1.让党员干部在基层一线政治历练中,锻造捍卫“两个维护”的前沿“哨兵”。“两个维护”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在基层的工作中,同样务必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只有这样,才能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这次主题教育成果转化过程中,积极引导广大农村(社区)党员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真心爱党、时刻忧党、坚定护党、全力兴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纲”和“魂”,把思想自觉转化为行动自觉,凝心聚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让党员干部在基层一线实践锻炼中,锻造善思善作善成的阵地“精兵”。在这次主题教育成果转化过程中,要通过基层一线实践锻炼,让农村(社区)党员在推进工作中总结经验、在解决纠纷矛盾中增长才干、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经受考验,从而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要把开展主题教育与农村(社区)党员本职工作相结合,与“五星”支部创建、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相结合,引导农村(社区)党员在乡村振兴重点任务中冲在前、做表率,不断提升乡村振兴本领、服务群众本领、基层治理本领,自觉用实干担当为民造福、推动发展。

  3.让党员干部在基层一线作风锤炼中,锻造弘扬清风正气的践行“标兵”。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这次主题教育成果转化过程中,基层一线党员干部要以实际行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在作风强化上出真招、动真格,在示范带动上扬正气、树新风,以实干出成效、以实干促发展,引导农村(社区)党员干部立足一线岗位争创一流,保证思想“不偏航”、言行“不逾矩”、工作“不触线”。

  二、准确把握关键,突出重点任务,着力在主题教育成果转化的“干”字上下功夫。推动主题教育成果转化向农村(社区)延伸,要抓住“关键人”、盯住“关键事”、管住“关键点”,精心谋划、周密安排、扎实推进、真抓实干,务求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1.让党员干部在“干”字上下功夫,需抓住“关键人”。“关键人”担负关键责任,“关键人”应有关键作用。推进主题教育在农村走深走实,就要推动“关键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坚持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特别是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的带头作用。基层党组织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以自身苦干实干引导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推动主题教育在基层党组织扎实有序开展,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2.让党员干部在“干”字上下功夫,需盯住“关键事”。开展主题教育,核心是“实”,关键在“干”,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农村(社区)开展主题教育的“关键事”就是怎样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而乡村振兴的关键则是实现产业振兴。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农村(社区)党员要把主题教育成果落到实处,就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选准主导产业,壮大优势产业。

  3.让党员干部在“干”字上下功夫,需管住“关键点”。管住“关键点”,就是要盯住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在关键处着手、在根子上用功,抓好“学”“干”“改”三个关键点。“学”就是学科学体系,学立场、观点、方法;“干”就是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际成效;“改”就是做好自身检视整改。

  三、准确把握方式,突出学以致用,着力在主题教育成果转化的“学”字上下功夫。推动主题教育成果转化向农村(社区)延伸,以强化理论学习、提升政治素养为基础,以推动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为动力,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目的,不断增强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1.以学为先,建强支部。“学思想”是主题教育的首要任务,基层党组织要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将理论学习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学习强国”等融合起来,采取多种学习方式,在原原本本学习规定书目的同时,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方面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化学习效果。

  2.学做结合,落地见效。农村(社区)党员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把学到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运用到干事创业中,深入田间地头调查村情民情,俯下身子倾听群众所思所盼,办好办实群众的身边事,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并紧紧围绕农村(社区)长期存在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梳理形成务实举措,激发和带动广大群众一起化解急难愁盼问题。

  3.以学促干,助力发展。推动主题教育成果向农村(社区)延伸,需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坚持主题教育和产业发展两手抓,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际成效,真正让党员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凝聚向上向善的奋进力量。

  四、准确把握问题,突出标本兼治,着力在主题教育成果转化的“改”字上下功夫。推动主题教育成果转化向农村延伸,需深入了解农村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制定针对性的措施,立查立改、即知即改,确保主题教育成果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1.力破基层形式主义顽疾。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持续发力,解决了一批形式主义的突出问题,有效减轻了基层负担。但在主题教育问题查改过程中发现,少数农村基层出现了过程管理机械过度、调查研究“走马观花”、检查考核过多过滥、技术赋能成“数字负担”、考评考核存“数据依赖”等形式主义新动向。因此,必须一以贯之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优化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坚决遏制形式主义的反弹回潮。

  2.力破农村教育学习难题。针对农村(社区)党员集中学习难度大、理论学习不深入、学用结合不到位等问题,要通过线下组织送课下乡活动,线上公众号推送、微信群转发等形式,使主题教育理论知识在农村党员农忙时“入耳”、农闲时“入眼”,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农村党员的学习成效,让党的“好声音”传递到基层每个角落,让主题教育学习更接地气。

  3.力破群众关心关注的难题。基层党组织要全面查找群众关心关注和反映强烈的问题,切实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措施夯实,以扎实的作风、务实的举措,全面细致整改到位,及时为群众办实事,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五、准确把握举措,突出长效机制,着力在主题教育成果转化的“实”字上下功夫。推动主题教育成果转化向农村延伸,需把“实”的要求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出实招、求实效,靶向施策、标本兼治,确保主题教育效果。

  1.建立督促指导机制。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经常开展调查研究,靠前指挥,走进基层,全面了解问题、深入挖掘问题、帮助解决问题,在督促上尽责任、在指导上显水平,着力增强督促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做到不偏、不空、不走形变样,切实帮助基层党组织解决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中的各类问题。

  2.优化资源整合机制。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推动主题教育成果转化向农村延伸,特别是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各方资源、集聚各方力量唱好“大合唱”,共同致力于乡村振兴事业。要培育乡村人才队伍,做好农村引才、育才、用才工程,通过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选聘“首席专家”、让农民直接评职称等举措,让更多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同时还要引导技术、成果等各种资源向农村流动,引导科技人员下沉乡村一线,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农业农村发展投入保障力度,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新动能”。

  3.完善激励表彰机制。主题教育开展得好不好,要看有没有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有没有通过理论学习来解决农村发展的实际问题。要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把“五星”支部创建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情况等重点工作作为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村干部“基本工资+绩效考核+集体经济激励”薪酬制度,激励农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推动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见实效。

  (作者单位:郑州市委政策研究室)

主题活动

更多>>
  • 河南省新时代好少年展播1.jpg
  • 郑州市文明市民标兵1.jpg
  • 2023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1.png
  • 乡村复兴少年宫1.jpg
  • 郑州文明网新浪微博
  • 郑州文明网腾讯微博
  • 中央文明委成员单位
  • 中央主要宣传文化单位
  • 重点新闻网站
  • 地方文明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