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重庆市纪委监委

一份专题分析报告带来的“蝴蝶效应”
——重庆“一区县一清单、一行业一专项”分层分类推进作风建设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2024-05-16 09:51
漫画/乔宇
江北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对异常预警数据进行分析。(受访者供图)
綦江区纪检监察干部深入企业、项目一线开展监督检查。(受访者供图)

“事权下放了,但没有经费保障、没有专业指导,我们不好接住……”日前,巴南区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率队深入镇街调研时,听到镇街干部“吐槽”。

问题出在哪里?该区纪委监委组建多个调研组走访镇街、社区进行摸排后发现,去年区里相关部门印发镇街法定职责事项清单指导目录及镇街协同配合(“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在执行过程中,有的下放事项由于前期准备不足,出现了下放权限超范围、下放事项权责不对等等问题,引发基层干部抱怨。

对此,巴南区纪委监委明确以整治违规下放事权事项为“小切口”,推动主责部门着力解决增加基层负担的深层次问题,在全面摸排的基础上,加快制定违规下放事权事项清单,推动靶向纠治。“这些问题‘表现在基层,根子在部门’,必须牢牢抓住主责部门,推动‘一事一措’进行整改。”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这场席卷巴南全区的整改,和一份调研报告密切相关。

此前,在市纪委常委会上,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围绕2023年全市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作了专题分析报告。报告深入分析了全市“四风”问题的新动向新表现。

问题找到了,整改才是关键。

为常态长效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断提高解决作风突出问题的精准性有效性,今年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结合推进“清廉重庆”建设,健全分层分类作风建设推进机制,围绕地域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按照“一区县一清单、一行业一专项”要求选好“自选动作”,推进作风建设不松劲不停步。

问题导向 一份对“四风”问题进行全面扫描的分析报告

“2023年,全市开展党员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专项整治,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该类问题仍易发多发……”在刚刚提到的那次市纪委常委会上,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负责人在专题分析报告中,围绕2023年全市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从时间跨度、地域特点等着手,对“四风”问题进行了全面扫描剖析。

从分析报告来看,过去一年,全市查处“四风”问题减存量力度持续加大,遏增量效果明显,监督执法效能不断提升,新发生问题数量连续两年保持下降。但也存在需要关注的问题,一方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易发多发,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成为近年来阶段性突出问题,几乎占据了查处“四风”问题总数的40%。另一方面,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区域性特点明显,隐形变异行为潜滋暗长,主要集中在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违规吃喝4个类型上。

“经过持续整治,‘四风’面上问题得到有力遏制,但高压态势之下一些作风顽疾隐形变异,禁而未绝。”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突出常态长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必须进一步聚焦靶向,增强纠治“四风”针对性,避免常态长效变成虚化泛化。

基于问题的全面梳理,市纪委监委研究制定2024年纵深推进作风建设十项重点任务,聚焦“两个维护”强化作风建设,在全市层面开展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党员干部赌博等专项整治,持续深入开展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问题专项整治等,为常态长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提供具体抓手。聚焦反复性顽固性问题,聚焦改头换面问题,聚焦“关键少数”,明确了整治的重点,确保靶向发力,对症下药。

一域一策 确保“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全面起底巡视巡察、审计、监督检查发现的国企领域问题线索,既要严肃查处以权谋私、靠企吃企、利益输送等问题,也要深入研究分析国企领域‘四风’问题的新特点、新苗头……”5月13日,綦江区纪委监委各监督检查室、审查调查室,相关派驻纪检监察组相继收到这样一则工作提示。

这一切,还要从綦江区纪委监委查办的一个案件说起。

“今年1月,綦江交通实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况某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依法留置,随着案件查办的深入,风腐交织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专案组成员介绍,况某酷爱打游戏、乐于接受吃请,一些想承接工程项目的老板便投其所好,经常邀请其吃饭、喝酒,并送红包礼金,某外地老板为感谢况某对其的特殊“关照”,甚至在綦江租房长期陪同打游戏,况某是风腐一体的典型。

该案启动后,区纪委监委及时在况某所在公司召开敦促主动说明问题大会,重点剖析况某在交通基建工程招投标、劳务分包等方面存在的“四风”问题。会后,先后有17名干部职工前来主动说明问题,其中,违规收受红包礼金、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吃请等问题尤为突出。

坚持个案查处与系统整治相结合是推进整治的关键。

鉴于此,綦江区纪委监委部署开展了国企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深挖严查、系统纠治国企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此次专项整治聚焦区属国有企业及所属子公司管党治党宽松软、靠企吃企、利益输送、失职失责等突出问题,紧盯13项重点内容,对工程建设、金融信贷、物资采购、资产处置等重点领域开展嵌入式监督,对“三重一大”决策、项目招投标、资金兑付等重点环节开展跟进监督,强化“室组企”联动协同,同步推进纪律教育、检查纠治、案件查办、促改促治。

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问题,这个自上而下、一以贯之的要求,在基层治理中得到了具体体现。在市级层面部署的专项整治之外,市纪委监委面向区县、部门征集作风建设整治重点,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根据自身实际,结合监督检查、案件查处、巡视巡察以及审计反馈等情况,深入研究分析“四风”问题在本地区本单位的新特点、新苗头、新变种、新花样,确保一域一策,精准施治。

驻市市场监管局纪检监察组结合自身实际,把积极推动驻在部门将行政执法不规范问题作为今年作风专项整治的重点。此前,该纪检监察组推动全系统扎实开展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通过调研座谈、领导接访、问卷调查等多种渠道深入基层、面向群众,组织各单位精准排查行风突出问题,形成3万余字调研报告,针对性提出7个方面25条对策措施,细化《重庆市市场监管系统行风问题自查指引清单表》,全系统各单位对54种共性问题、241种针对性问题开展自查。

“但从日常监督掌握的情况来看,作风问题排查治理仍然存在就问题谈问题、见子打子现象,解决长期‘老大难’问题、机制性问题的成效还不够明显。”该纪检监察组负责人说,如何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从制度机制上加强作风建设,成为该系统的破题重点。目前,该纪检监察组正积极督促主责部门通过规范自由裁量基准、健全执法普法制度等举措,重点解决执法方式简单,重处罚、轻管理等问题;同时跟进监督、精准监督,确保“两个责任”同向发力。

当前,按照“一区县一清单、一行业一专项”要求,全市各区县,市级部门、市属企业分别明确44项、40项作风建设重点整治事项,确保“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加“数”赋能 “人工作业”变为“智能定位”

“该公司当月燃油费倍增,需跟进关注”“该公司并无公务用车,财务中出现车辆修理费、燃油费等公车运行维护费用报销票据,要进一步了解……”当数据出现异常时,由市纪委监委牵头统建全市共用的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就会发出这样的预警提示,为迅速锁定问题线索提供精准指向。

强化数字赋能,用好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是及时发现隐蔽性较强的作风问题的重要举措。按照“数字重庆”建设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创新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为日常监督插上智慧翅膀。

前不久,江北区纪委监委公权力监督平台的数据管理员在日常监测数据时发现一条可疑数据——区环境卫生管理所的一辆公车长时间未发生位移,这是该单位在监督平台的第16辆“僵尸车”。数据管理员立即将该问题向相关联系室反映,由联系室摸排核实,查明该单位相关责任人员对公车失管失查,致使公车长期脱离监管,产生廉洁风险。

为加强公车监管,严防车轮上的歪风和腐败,江北区纪委监委将车辆定位系统接入公权力监督平台,对公车行驶轨迹进行实时监测。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市纪委监委统筹数据引入,与财政、税务、公车管理、石油、石化等职能部门及单位建立了常态化数据共享机制,缩短了发现异常数据人工查证的寻迹过程。

自公权力监督平台使用以来,江北区纪委监委发现“僵尸车”59辆,查实脱管公车15辆(其余为老化待报废车辆),通报批评相关责任人7名,督促各单位加强公车日常管理,进一步扎牢公车监管的“铁笼子”。

“大数据联动核查,使大海捞针的‘人工作业’变成了精准高效的‘智能定位’。”驻市国资委纪检监察组负责人介绍,市国资委聚焦将违规接待隐匿于生产经营费行为开展作风建设专项整治,大数据智慧监管让隐形变异问题“无所遁形”。“我们通过收集确定监督对象的内部情况,包括机构组成、人员、资金使用等横向分析、纵向比对,把发现异常的数据、异常的交易对象、异常的资金结算方式等作为关注的重点,‘点对点’深入企业开展监督检查,进而印证数据的真实性,从中查找违纪违法问题线索。”

常态长效推进作风建设,必须坚持系统思维,从解决点上问题向完善面上治理推进。目前,市纪委监委“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平台已经建成,四风监督“一件事”、营商环境监督“一件事”等应用场景开始投用,通过数字监督,发现点上问题的同时,推动面上趋势分析,从预警问题角度,支撑主责单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形成了监督、治理和防范的闭环管理链条。



纪委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返回首页
主办单位:中共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重庆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重庆市监察委员会,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备案序号:渝ICP备07000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