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首页 | 最新发布 | 发布实录
正文  
2020年常州财政运行及预算执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日期:2020-12-02   浏览次数:   字体:〖默认 超大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日上午10:30

发布地点:市政府行政中心惠风厅

发布主题:2020年常州财政运行及预算执行情况

发布人员:刘月冬 常州市财政局局长

                戚小如 常州市财政局副局长

主持人:孙洁茹 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办主任

发布会主席台

发布会记者席

孙洁茹 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办主任

【孙洁茹】

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本场新闻发布会。

今年以来,我市财政部门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深化体制改革,用实政策工具,提高资金绩效,聚力“六稳”“六保”,取得较好成效。今天,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向大家介绍2020年常州财政运行及预算执行情况。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参加发布会的领导,他们是:  市财政局局长刘月冬先生,市财政局副局长戚小如女士。

首先,请刘局长作新闻发布,大家欢迎!

刘月冬 常州市财政局局长

【刘月冬】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谨向莅临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媒体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市财政事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今年以来,受全球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压力,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等因素影响,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金融等领域风险有所积聚,基层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常州市各级财政部门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讲话要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新形势新挑战,用实政策工具,聚力“六稳”“六保”,提高资金绩效,加大改革力度,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确保完成年度目标,助力夺取“双战双赢”。现在,我就今年以来常州市财政运行及预算执行情况向大家做简要介绍。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一)财政收入持续回暖

财政收入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年初受到春节长假和疫情暴发双重影响,2月份的纳税申报几乎达到了历史最低点。随后我市连续出台了稳经济、保就业、促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力加码,推动我市财政收入增幅在6月份浮出水面,到10月连续5个月保持正增长。

1-10月,全市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3.7亿元,同比增长5.3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60.82亿元,同比增长5.4%,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8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税收收入增幅和税收占比均位列全省前列。从各板块运行情况来看,1-10月,各板块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天宁区总量超过50亿大关,增幅达9.2%。武进和新北为增收重点地区,两区合计占全市总量的52.76%,对全市增收贡献超六成。从行业情况分析来看,1-10月制造业全口径税收累计完成312.97亿元,同比增长2.6%,占税收收入比重为40%。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完成税收分别增长18.6%、16%、15.6%、14.3%。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全口径税收累计完成212.11亿元,同比增长15.5%。金融业全口径税收累计完成55.81亿元,同比增长10.3%。从分税种来看,1-10月,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三大主体税种共完成287.48亿元,同比增长2.3%,占税收收入比重64.73%。增值税虽仍处于负增长区间,但降幅持续收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保持正增长。

(二)重点支出保障有力

1-10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累计支出569.9亿元,同比增长7.9%,完成年度预算数的83.4%,整体支出进度位于全省前列。其中全市民生领域支出达432.49亿元,同比增长6.3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约76%,重点投向民生实事、重大项目、重点领域。在保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前提下,进一步硬化预算执行刚性约束。在编制2020年部门预算时,要求市级一般性支出压缩10%以上,其中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压缩10%、部门预算中一般性支出项目同比压减12.3%,合计压减约476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中“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合计压减10%。8月,我们又按照政府过紧日子十条举措要求,在年初基础上进一步压减公用经费定额5%,出国经费一律收回,会议费和培训费压减30%,收回各类资金近6000万元。

二、财政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一)落实“两直”资金直达机制,确保直接惠企利民

1-10月,我市共争取中央直达资金23.21亿元,其中:抗疫特别国债15.19亿元。分配进度达100%,执行进度75.3%,高于全省平均支出进度6.5个百分点。共争取参照直达资金39.16亿元,分配进度100%,执行进度99.7%。

一是资金直达有速度。按照“资金直达、单独下达、单独调拨、台账管理、分级监控、及时反馈、全貌反映”总要求,围绕直达资金确定的扶持领域,严格执行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确保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二是资金监管有力度。以直达资金监控系统为支撑,加强对直达资金预算分解下达、资金支付、补贴补助发放情况的全方位、全天候、全流程、全周期监管。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全面掌握资金去向及使用情况,对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严肃问责,坚决杜绝腐败行为。

三是资金使用有效度。聚焦支持减税降费、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障重大项目建设、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等重点,加快直达资金使用。同时推进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确保直达资金效益最大化。

(二)落实减税降费保促并举,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1-10月,我市累计兑现“减税、减费、减租、减息”各项政策规模达204.24亿元,其中:新增减免税费163.84亿元,兑现其他各类援企惠企政策40.40亿元。一方面,精准支持“三大主体”对冲疫情影响稳就业。疫情以来,兑现各类稳岗就业政策资金5亿元,累计为1824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37亿元,发放开业补贴、优秀创业项目孵化补贴等创业扶持资金共1009万元。另一方面,纾解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经营之困提信心。国有融资平台累计为117家企业提供转贷支持超30亿元,减免利息约137万元;“文旅专项贷”预计贴息305万元;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和国企为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中小微企业减免3个月租金近2亿元。

三、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情况

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聚力落实“六保”任务,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基础上,财政部门积极以“体制+机制”双向改革,“预算+绩效”双轮驱动,构建“1+N”政策体系,着力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打造高品质财政治理体系。

(一)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改革

今年4月,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作为“1”这个总领性文件,着力从四个方面加快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一是打破“基数+增长”的编制方式,强化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和一般公共预算“四本预算”统筹衔接。二是科学划分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各环节权责,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三是健全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形成信息共享机制;严控预算调整事项,切实硬化预算约束;强化结转资金管理,加快预算分配和下达。四是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突出绩效导向,强化绩效约束,更加注重结果导向。

(二)进一步深化专项资金管理改革

作为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纲领性文件指引下“N”个具体文件之一,今年5月我市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级政府专项资金管理和改革的实施意见》,明晰各方职责义务,系统规范政府专项资金“设、管、用、调、评”管理机制。一是科学界定政府专项资金概念,合理划分部门预算项目与政府专项资金保障范围。二是按照“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原则,厘清资金管理各部门职责边界。三是规范政府专项资金设立退出调整机制,未经政府批准,一律不得设立新的专项资金。四是清理整合专项资金,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并推进政府专项资金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构建,健全政府专项资金预算评审机制,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等综合评审。五是完善预算动态调整机制,超过9月30日仍未下达预算的项目,按规定程序收回统筹使用。除未实施完毕的基本建设项目支出及政府采购质保金外,政府专项资金当年度结余资金收回财政部门,不再结转至下年度。

(三)进一步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今年,市委市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同步发布“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25项具体任务,计划市本级及溧阳市到2021年底、全市到2022年底要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结合这一目标要求,我们在部署推进2021年预算编制工作上,也更加注重预算与绩效的融合,突出绩效导向。要求各部门按照“谁申请资金,谁设置目标”的原则,全面准确设置整体绩效目标、政策及项目绩效目标,并作为预算编报必备内容。财政部门把绩效目标评审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对未按要求设定绩效目标的不安排预算,切实践行“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各位媒体朋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上下的协力共进下,可以说今年我市财政运行总体平稳,为经济运行保持持续恢复态势,各项宏观经济指标持续好转提供了有力支撑。但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常态化疫情防控任务、加速演进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下一步,财政部门将继续加强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研究分析,高水平擎画好“十四五”期间财政收支目标和改革发展方向,为建设五大明星城、打造美丽江苏常州样板,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贡献财政力量。

有关今年以来常州财政运行及预算执行的基本情况我就介绍到这里,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支持与关注!

谢谢大家!

【孙洁茹】

感谢刘局长的详细介绍,下面请新闻界朋友们就关心的问题提问。

新华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日报】

今年中央提出六保,常州财政具体是怎样来落实和保障的呢?

戚小如 常州市财政局副局长

【戚小如】

今年4月,中央首次提出“六保”,是针对当前新形势提出的、更接近底线的要求。财政部门按照《常州市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专项方案》,明确目标、细化任务,通过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有力克服疫情不利影响,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在保居民就业方面:一是聚焦企业主体,落实社保减免政策,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截止到10月底,全市已累计减征四项社会保险费近80亿元。二是聚焦就业主体,扩面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稳定就业岗位。截至10月底,全市共发放稳岗返还资金3.45亿元,比去年增长150%,涉及企业6.82万家,是去年享受企业数的13.9倍,惠及职工人数104.18万人。三是聚焦创业主体,再升级富民创业贷政策支持力度,开拓就业空间。截至10月底,全市为1824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37亿元。

在保基本民生方面:刚才介绍到,1-10月的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支出进度高达83.4%,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截至10月底全市疫情防控投入近10亿元。结合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发放临时补贴4976万元,涉及8.75万人(户),并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临时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强化困难群众保障。

在保市场主体方面:按照“常州助企20条”等政策,以降负减压释放现金流压力,促进企业持续经营,截至10月底累计兑现“减税、减费、减租、减息”等政策支出规模204.24亿元。

在保粮食能源安全方面:多维保障粮食供给、生猪生产,确保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货足价稳。截至10月预拨储备粮补贴1200万元;通过农担常州分公司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担保贷款53477万元,惠及549户,财政保费补贴296万元;各辖市区在疫情期间减免农机保险和高效设施农业保险保费约1120万元。

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围绕“重大项目强化攻坚年”,设立“五大明星城”重大项目建设专项资金,同时安排产业扶持资金11.53亿元,提升产业发展韧性,激活经济新增长点。

在保基层保运转保项目方面:抓好财力保障与资源配置防风险促增效,滚动开展未来三个月工资保障风险评估;针对基层库款调度紧张问题,按高于同期2倍规模对辖市区调度往来资金,并对当年各辖区留用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1-10月,已盘活存量资金12亿元,向上争取转移支付资金108.74亿元;累计获得省政府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223.1亿元,支持重大项目建设。

常州电视台记者现场提问

【常州电视台】

近年来财政部门推进了一系列的改革,刚才发布稿中也提到“预算+绩效”双轮驱动的概念,在编制2021年度部门预算时,是如何体现这些变化的?

刘月冬 常州市财政局局长

【刘月冬】 

在编制2021年度部门预算时,我们重点把握以下几大原则,着力提升预算编制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一是加法做“优”。树立“城市经营、经营城市”理念,努力开源节流,综合运用市场手段,推动资产、资源联动和市场运作,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综合优化与可持续发展。做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做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加大与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安排力度。加大上级转移支付、新增债券争取力度,为高质量发展争取政策和要素支撑。

二是减法做“实”。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刀刃向内、厉行节约、严控“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严控一般性支出;强化经费支出规范化管理,构建一般公共支出、专项资金支出、投资建设项目支出三大标准体系,推进大宗物品带量采购管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

三是乘法做“大”。聚焦“六稳”,聚力“六保”,将“抓项目、抓创新、抓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围绕“重大项目强化攻坚年”活动,完善扶持体系,优化政策框架,坚持精准发力,发挥财税政策乘数效应,强力推进工业智造、科教创新、文旅休闲、宜居美丽、和谐幸福明星城建设。

四是除法做“尽”。以“一手抓预算,一手抓绩效”作为推动预算管理改革的“两驾马车”;强化各部门预算执行主体责任,推进预算管理“放管服”改革,推动预算改革提质增效,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常州发布记者现场提问

【常州发布】

国家提出政府要过紧日子,我们常州市是如何落实这一要求的?

戚小如 常州市财政局副局长

【戚小如】 

今年7月份,市政府出台了《贯彻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十条措施》,要求政府机关坚持厉行节约,严控行政运行成本,严格预算管理,努力用政府的紧日子换百姓的好日子。

一是继续压减商品和服务支出定额标准,2020年市级部门商品和服务支出在年初预算压缩10%的基础上,再统一压减5%。二是严控“三公经费”预算安排,确保各部门“三公经费”执行数比2019年压减20%以上(其中:接待经费压减30%以上)。三是严格津补贴发放,不得擅自扩大标准和发放范围,严禁违规发放加班费、劳务费等支出。四是大力压降采购成本,加快推进食材等大宗物品带量集中采购,探索推进联合采购统一谈判方式。五是严控会议费、培训费等支出,2020年部门预算“会议费”“培训费”按年初预算压减30%。六是严格社会化用工管理,未经相关部门批准一律不得自行使用社会化用工。七是大力构建节约型机关,严控办公设备配置,办公用房改造、装修项目暂缓实施,严控文件印刷、书籍出版、资料汇编,规范报刊征订,倡导无纸化办公等。八是加快政府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收回截至9月30日执行进度低于50%的政府专项资金近4000万元。九是强化结余结转资金管理,除未实施完毕的基本建设类项目支出及政府采购质保金外,不再结转至下年度支出。十是严格预算刚性约束,除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决策部署、疫情防控、应急救灾等支出外,原则上不得追加预算。 

【孙洁茹】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大家,再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