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创新

武汉暴雨研究所开建藏东南 水汽通道垂直廓线观测系统
为长江流域暴雨研究提供科学支撑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08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3月29日至4月2日,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以下简称“暴雨所”)顺利完成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和波密县站址选点勘察,标志着藏东南水汽通道垂直廓线观测系统建设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开展高原水汽、云和降水观测,获取精细的水汽、云和降水垂直廓线信息,是深入认识梅雨期长江流域暴雨形成发展机理的关键。暴雨所在2017—2021年开展的梅雨锋暴雨上下游影响效应及其微物理结构研究中发现,高原云团东移影响长江流域降水的降水量占总降水量60%以上,高原天气系统在热动力、能量和云微物理等各方面都影响着梅雨锋暴雨的形成和发展。此外,研究还发现在典型强梅雨年,来自孟加拉湾—南海的水汽输送异常强烈,超过40%,同时段气候态的水汽贡献仅为25%。

暴雨所研究员崔春光介绍,长江流域暴雨源头水汽通道云降水垂直廓线观测系统,计划在藏东南水汽通道关键区域开展高原水汽、云和降水综合观测,在青藏高原等关键地区增加垂直廓线探测设备,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的重要观测数据和降水精细化垂直观测数据,全面提升影响长江流域暴雨的青藏高原水汽、云和降水观测能力。该系统建成后,将与现有的水汽、云和降水观测网相结合,探测更高时空分辨率的水汽梯度信息、云和降水垂直廓线及精细微物理特征信息等,显著提高降水精细化垂直观测能力,帮助科研人员深入研究青藏高原天气系统对长江流域暴雨的影响机制。

为选择最佳观测站点,科研团队在2020年和2022年两次赴实地考察藏东南降水天气特征,包括拉萨市周边春夏季强降水天气、错那市勒布沟地形降水气候和天气、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势地貌,雅鲁藏布江流域年和季节水汽输送等,从而深入了解雅鲁藏布江流域云水资源的变化和分布,以及藏东南降水分布和强度等研究内容,为科学开展观测布局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

近年来,暴雨所聚焦长江流域暴雨组织实施了梅雨锋暴雨地—空—星联合观测试验、夏季青藏高原云—降水垂直结构协同观测试验等,初步形成了从水汽和系统源头到长江中下游的梅雨锋暴雨科学试验体系,实现了对中尺度暴雨系统“水汽传输—成云发展—降水形成—强降水演变”这一完整生命史的综合观测。

同时,针对长江流域暴雨防灾减灾需求,暴雨所持续推进中国气象局长江中游暴雨监测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建设,将观测范围从长江中游向上、下游拓展,建成了以湖北咸宁、荆州、随州为中心站,对外辐射包括湖北武汉、荆门、仙桃,西藏山南、林芝,江西抚州,及安徽寿县等地的长江流域梅雨锋暴雨观测网,与多家单位联合开展长江流域暴雨观测工作,重点获取大气温湿、风和水凝物(云和降水)垂直精细化结构特征信息,开展不同阶段的动力、热力以及云微物理结构特性等研究。

(作者:李傲 张文刚 责任编辑:张林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