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服务

跨越山海和风雨——
气象与“钢铁驼队”一路同行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5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京津冀通往匈牙利、塞尔维亚中欧班列实现常态化开行,“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开行十周年,连云港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6000列……

  中欧班列已成为“一带一路”国际经贸合作最具成效的贸易通道和新型国际物流公共产品。这条横跨亚欧大陆的铁轨“丝绸之路”,在连通欧亚贸易通道中的战略价值进一步凸显。在稳定运行的“钢铁驼队”背后,气象服务保障一路同行。

  沿途天气早知道

  中欧班列穿越高原、沙漠、海滨,经过多个气候带,面临物流稳定运输各方面挑战——数控车床等精密仪器对沿途大风造成的振动较为敏感;高温会造成日用品、食品胀包变质,也会提高化工产品自燃风险;低温会导致液态食品和注射剂药品结冰破裂、液体泄漏……因此,在旅途开启前和过程中,获取准确及时的预报信息至关重要。

  2020年12月25日,气象部门联合社会企业成立中欧班列商贸物流气象服务联合体,聚焦中欧班列及物流运输安全,开展气象保障服务技术和应用研究,打造商贸物流气象服务产业技术支撑平台。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依托这一联合体,为浙江、陕西、重庆等地气象部门提供前端数据支撑,包括“义新欧”班列沿线、“中欧班列”长安号沿线、“渝新欧”等国际铁路沿线的1.6万余个物流服务点的1天至45天精细化气象服务产品,预报要素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30余种。

  2023年10月18日,该中心开发的“一带一路”物流气象服务平台上线运行,用户在“物流气象”微信小程序输入出发地、途经地、到达地和出发时间,平台便会自动规划线路,并预测沿途可能遇到的恶劣天气风险。

  在重庆,气象部门面向东、中、西3条主要通道铁路站点,东盟班车、南亚班车等跨境班车线路节点,海运重要港口以及渝新欧、渝满欧等“一带一路”国际铁路班列节点开展服务,依托中国气象局气象服务精细化多模式集成预报服务产品,提供班列途经的海内外10个城市的天气预报。

  5月9日,石家庄—匈牙利—塞尔维亚中欧班列在河北石家庄国际陆港起程。聚焦该线路每周一个班期的服务需求,石家庄市气象局与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工务段联合开展灾害性天气会商,实时共享气象数据,保障铁路安全运行。市气象服务中心每周制作铁路工务段气象服务材料,遇有交通高影响天气,及时通过短信、微信群发送预报预警及雨情实况信息。

  “我们联合铁路局进行大风实车试验,确定不同客货列车在大风条件下的安全运行阈值,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行车效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服务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潘新民说。

  近年来,新疆双口岸——霍尔果斯和阿拉山口——已成为连通欧亚的“黄金通道”。自治区气象局开展班列沿线强对流天气、大风及山洪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技术研究;研发覆盖中欧班列中亚段沿线的气象要素格点预报产品,搭建中亚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系统,实现灾害性天气实时监测和预警制作,相关成果已通过验收。

  防灾避险早准备

  “晚上港区泊位出现了9级大风,我们提前调度,通知相关部门停工,并对龙门吊、集装箱堆码进行加固。”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港口调度指挥中心主任王冬春回忆起3月28日的一次防灾避险经历。

  截至目前,连云港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6000列。当地气象部门自主研发连云港陆海联运气象服务平台,与基地建立直通式服务机制,在高影响天气发生前,及时“叫应”基地安全生产负责人。此外,市气象局还成立海洋气象科技创新重点团队,建立预报概念模型并实现业务应用。3月28日,团队预测当天夜里将出现局地较强阵风,立即提醒基地用户提前防范,为提前应对抢出了宝贵的15小时。

  类似避灾案例,也出现在浙江义乌。

  2014年,首趟满载小商品的“义新欧”中欧班列从义乌发往马德里,十年时间过去,“义新欧”中欧班列已成为市场化程度最高、重载率最高、开行里程最长的中欧班列线路。自2019年以来,义乌市气象局在全国率先开展商贸气象服务改革试点,成立全国首个“一带一路”商贸气象台,创新开展全天候“跟车”式气象服务,常态化运行手机版和网页版“义新欧商贸物流气象服务保障”系统。

  “义乌市气象局针对雷暴大风和冰雹的预报预警,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当天调整了列车的开行和进出频次,为避免设备和货物受损争取了时间。”义乌市陆港铁路口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菁华说,在今年3月25日冰雹大风天气过程中,口岸根据气象部门发出的预警信号,及时叫停铁路西站的货物运输和集装箱吊装,迅速转移高空作业人员和室外堆积货物,避免了重大损失。

  5月7日,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出现大风天气。“气象预警信息真是太及时了!接到大风预警后,我们重新拟定值班计划,增加每班人数,采取防风防沙措施,顺利完成了当日中欧班列的现场调车作业。”满洲里火车站运转车间二班值班站长马如铁当晚致电气象局表示感谢。

  自2013年首列“苏满欧”中欧班列开行以来,经满洲里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总体稳中有增。满洲里市气象局强化与满洲里火车站合作,创新形成“气象+班列”服务模式。2021年,满洲里市气象局正式启用智能化综合气象预报系统,每日递进式提供4个关键行车站点的逐3小时精细化滚动预报。2024年,系统升级,实现了铁路沿线预报服务产品的自动制作、发布和基于大风、降水等灾害性天气的智能监测和预警“叫应”服务。(刘晓丹、马洵、高春雪、刘思廷、蒲希、李俊、刘瑞翔、吴倩雯、何玉婷、宋育龙、李红梅等对本文有贡献)

(作者:李悦 责任编辑:张林)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