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全球倡议与亚太命运共同体构建】周汉民:“三大全球倡议”理念是对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新贡献

2024-05-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周汉民 主办方/供图

  第一,“三大全球倡议”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理念的全面展开和深入阐述。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习近平主席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得到世界广泛的关注和学界深入的研讨。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首次载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

  2018年6月,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要论断,用八个字说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这一预判及时、精到。两年后,全世界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新冠疫情。新冠肺炎疫情已演变成一场全球性危机,其全球大流行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世界多极化进程、经济全球化进程等产生严重影响。在严峻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疫情起伏、反复、延宕、扰动之中,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提出了“三大全球倡议”,时机选择和场合选择都是精到的。

  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发展倡议提到六个坚持,核心理念是第一个坚持和第二个坚持。第一个坚持就是坚持发展优先,第二个坚持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在全球受疫情扰动的第一年,我们仍然坚守住发展就是硬道理,世界走向共同繁荣的理念。

  2022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与全球发展倡议相辅相成。将这两个倡议用两句话连接,就是“安全是发展的前提,稳定是繁荣的基础或者保障。”这一倡议同样为世界所瞩目。

  202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主旨讲话中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提出了“四个共同倡导”。我们的文明要倡导什么?一是倡导平等,二是倡导互惠,三是倡导合作,四是倡导对话。这与今年4月2日习近平主席与拜登总统电话通话中的“三以”主张一脉相承。“三以”主张不仅用于处理中美关系,也适用于处理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关系,以和为贵、以稳为重、以信为本。

  第二,共建“一带一路”是“三大全球倡议”最具体的实践。中国的主张是“三共”,即共商、共建、共享。世界的反响是热烈的,联合国大会决议、安理会决议、专门会议决议、二十国集团峰会决议、APEC领导人决议,都在用这“三共”原则,这“三共”原则把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落到实处。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提出到今天,十年间,中国已经与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超21万亿美元,是中国对外贸易始终能够增长的基本原因之一。去年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0.2%,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5%、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处于历史第三高,为什么中国有这样的贸易发展?这其中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相关的投资离不开关系。2013—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2400亿美元。为什么“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能够“得道多助”?这个“道”目的在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离不开全球发展倡议中的发展至上、人民至上,全球安全倡议中安全与发展的关系,稳定和繁荣的关系和全球文明倡议中强调文明是需要平等,需要互惠,需要对话,需要包容,所以“一带一路”建设是“三大全球倡议”的充分实践。

  我到过俄罗斯、伊朗、尼泊尔、越南、柬埔寨等其他国家,亲眼见证了中国在“一带一路”合作国家的种种项目,我的描述是“洋插队”,中国的科技人员是“洋插队”,插队在外国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所以这是我的第二个观点。

  第三,我们回到今天的主题上,今天的主题是“三大全球倡议”是对国际法的新贡献。刚才有讲者谈到,明年是万隆会议召开70周年,我们比较谦虚,说是和其他国家共同倡导了万隆会议所倡议的联合国五项基本原则,其实中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是事实。今年,联合国将迎来成立79周年,明年就是80周年,五大基本原则是今天世界在战后没有发生新的大战的基石。这个基石,中国是作出莫大贡献的,不用谦虚,也就是中国为国际法新理念作出了直接贡献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载入联合国安理会、专门会议等决议,这是国际法吗?当然是国际法文件,也是对国际法的新贡献。由此,我谈两个具体建议。

  第一个建议是明年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中国可以向联合国秘书长郑重建议,联合国成立80周年的决议应该体现发展至上、人民至上,应该体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应该体现国与国之间强调平等、互惠、对话、包容的基本原则。这是我的第一个建议。如决议通过困难,也可以建议,就联合国成立80周年准备一份非常重要的政府声明,全面展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形成严整的国际法规则。

  第二个建议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未来能否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要有宏观政策指导。因此我建议,形成一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规则体系。这一规则体系,把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和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五大重点领域,作为最主要理念进行全面阐释。我们在总结历史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同时积极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形成的规则、规制、管理和方法,应当向世界传播。

  (本文根据作者在“三大全球倡议与亚太命运共同体构建”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

  (作者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苏威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