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畜牧 详情

山东东营:园区化发展助力黄河口滩羊产业提质升级

  • 编辑:赵炜
  • 作者:赵炜
  • 2024-05-15 13:43:37


“以前在村里养殖,工作全靠人工。现在的养殖条件好了,设施齐全、流程自动化,我们两口子经营轻松不少。”近日,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养殖大户王成旺笑容满面地说,得益于镇上的黄河口滩羊产业园,自己实现了50亩标准化养殖区“拎包入驻”,养殖规模达到1万余只。

利津县盐窝镇自上世纪80年代即兴起肉羊屠宰、养殖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存栏肉羊140万只、年交易额67亿元、带动从业群众超3万人的规模化产业。

分散经营、大而不强曾一度困扰盐窝镇肉羊产业发展。2019年以来,针对档次低、链条短、监管难等问题,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三级共同发力,规划投资28.6亿元、土地面积1万亩,建设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肉羊标准化养殖园区。目前,已建设高标准羊舍400栋,迁入散养户350户。

黄河口滩羊产业园鸟瞰

据产业园工作人员李姝毅介绍,经过多年迭代,羊舍已发展到“3.0版本”,“1.0版本是部分露天养殖。2.0版本养殖棚舍全覆盖,初步实现了雨污分排。3.0版本采用高床养殖模式,棚顶配套光伏发电设施,床下安装粪污收集设施,实现了雨污分排、粪污日产日清,有效解决了粪污、气味等环境问题。”

与羊舍一同提质升级的,还有肉羊养殖的经济效益。“一个3.15亩的棚租金一年3万元,能养900-1000只羊。一只羊,能盈利200元左右。”王成旺说,羊与排泄物分离降低了病亡率,还能增加养殖密度,同面积养殖棚,年收益提升约50%。此外,光伏发电设施年发绿电3000万度,每年可带来收益1200万元。

园区引领,黄河口滩羊产业发展势头愈发强劲。近年来,产业园与中国科学院西北研究院团队合作,培育出黄河口雪花羊等自主化品种;建设智慧养殖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黄河口滩羊生长状况;实施肉羊屠宰深加工项目,精细分割羊肉提升产品附加值……一系列有力举措,为盐窝镇带来中国肉羊小镇、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镇等荣誉称号。

“接下来,我们准备加快改造部分2.0版本养殖棚,同时继续新建3.0版本养殖棚。”盐窝镇党委书记李建设表示,盐窝镇将瞄准集约化、标准化、智慧化、品牌化、组织化发展方向,坚持产业融合、协同创新,建设产业链条长、综合带动效益强的肉羊产业高地,努力打造乡村产业振兴“齐鲁样板”。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赵炜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