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地方动态

守护好三湘四水的生灵草木——湖南野生动植物高水平保护纪实

2024-05-17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守护好三湘四水的生灵草木

——湖南野生动植物高水平保护纪实

野外曾一度消失的中华穿山甲在衡阳、永州等地相继出现。5只美丽的彩鹮在郴州市苏仙区的农田中悠闲觅食。两只东方白鹳成鸟在南洞庭湖畔的洲滩开启“孵化”之旅。水松、银杉等珍贵濒危野生植物种群得到恢复性增长……近年来,一些珍稀野生动植物频频“亮相”湖湘山水之间。

湖南地处长江中游,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全省共记录脊椎动物1077种、维管束植物629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5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60种。近几年,湖南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健全完善制度建设,为野生动植物筑牢保护屏障,处处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举措频出 力度空前

2022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这是湖南省首个由省委、省政府颁布实施的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性文件。

2023年,湖南省政府发布《关于禁止猎捕候鸟等野生动物的通告》,出台了《湖南省陆生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办法》,调整《湖南省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湖南省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进一步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市州层面积极响应,纷纷采取措施夯实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制度基础。永州市把《永州市候鸟保护若干规定》纳入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立法计划,蓝山县、道县、新邵县等地发布了禁止猎捕、采集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通告。

与此同时,全省五级林长扎实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湖南省林业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生态护林员在候鸟迁徙通道及栖息地保护中工作职责的通知》,55597名生态护林员参与候鸟保护巡护。岳阳市林长制工作委员会结合全市野生动植物资源分布情况,划立9个重点生态功能区,由市县两级党委常委担任功能区林长,明确将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作为“一长四员”的重要职责。在怀化、永州等地,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纷纷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巡林督导。在湘潭,民间林长们自发地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巡护……全省上下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前所未有。

摸清家底 奠定基础

2021年9月,湖南启动全省县域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调查以全省122个县(市、区)为基本单元,开展了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方面的调查。这是湖南有史以来组织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技术要求最高、参与人员最多的一次调查。历时2年,于2023年底完成,基本摸清以县为单元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分布状况,为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调查成果显著:生态系统多样性方面,形成了关于8个一级、21个二级生态系统数据;物种多样性方面,形成了8500多个物种数据;遗传多样性方面,形成了4961种遗传资源数据,其中林木种质资源2176种,陆生动物种质资源385种,鱼类种质资源218种,古树资源238638株,名木505株,其他类型种质资源2182种。

本次调查还发现新物种25种:侗掌突蟾、衡山角蟾、桑植湍蛙和南岳老鸦瓣、酉水马铃苣苔、吉首黄芩、紫背紫菀、华中枳以及散生拟锁瑚菌、通道糙孢孔菌和变红拟锁瑚菌等。湖南省新记录种70种,短趾雕、戴菊、霍山石斛等重现江湖。

持续发力 组合出击

漫行在益阳沅江的车便湖水域,可以见到浅滩上分布着一些圆形的小岛,这是为候鸟筑巢栖息而营造的小生境。2023年秋,湖南南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正式实施,在南洞庭湖传统候鸟聚集区域建设了97个生态岛。 

湖南全境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通道,是中国中部重要的鸟类迁飞和越冬地省份。湖南历来高度重视候鸟保护工作,特别是2012年以来,湖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就候鸟保护作出指示批示,要求抓实抓细候鸟保护工作。

2023年,全省候鸟保护工作持续发力,护、防、打各项举措组合出击。编制了《湖南省候鸟保护二年行动计划》,发布了《湖南省候鸟保护专项行动方案》,对外公布破坏候鸟等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线索举报电话。划定《湖南省候鸟迁徙通道重点保护区域(第一批)》,9个候鸟重要栖息地被列入《全国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持续在41个护鸟点开展春季、秋季候鸟保护巡护。广泛发动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等民间组织参与候鸟保护行动。

2024年1月,湖南省林业局组织开展洞庭湖区域冬季水鸟同步调查,结果显示:洞庭湖区越冬水鸟为38.18万只,相比上一年度,越冬水鸟的种类、数量双提升。

拯救保护 成就美丽

野外驯化大黄花虾脊兰开花了!今年4月,在新宁崀山风景名胜区,大黄花虾脊兰黄色的花朵在春风中轻轻摇曳,显得格外美丽。

2017年前,大黄花虾脊兰在中国内地只有新宁县崀山一个分布地区,有2个生长点,植株数目不足50株。离开自然生态环境的大黄花虾脊兰,不一定每年都会开花。为帮助大黄花虾脊兰野外回归繁育,2020年,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成立大黄花虾脊兰野外保育技术研究小组,与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作,开展大黄花虾脊兰种群重建工作。近4年来,经技术人员悉心照顾和精心培育,终于促成野外驯化的大黄花虾脊兰在花期绽放。

这只是湖南物种保护工作的一个生动范例。2023年,湖南的物种保护成绩单上还有许多闪光的记录:

中华穿山甲、莽山烙铁头蛇等珍贵濒危物种种群数量稳中有升、栖息地质量逐步向好。

人工繁育华南虎达15只,监测发现中华穿山甲活体达10只,洞庭湖野生麋鹿增至289头,中华秋沙鸭栖息地增至39处,在南县监测发现青头潜鸭繁殖纬度最南记录。

争取国家林草局批准郴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救护救助工程项目,各地收容救护白鹇、领角鸮、藏酋猴、水鹿等野生动物4975头(只),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37头(只)。

湖南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从提升重点物种保护水平、强化栖息地保护、打造标志性成果三方面开展重点物种拯救保护工作。将针对中华穿山甲、虎、朱鹮、水松、水杉、宝华玉兰、落叶木莲、距瓣尾囊草、绒毛皂荚、大黄花虾脊兰等国家或省重点保护物种,强化就地和迁地保护措施,推进重点物种监测与保护成效评估,促进野外种群数量增长。将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科学实施一批珍贵濒危物种栖息地修复、生态廊道建设等工程项目,提高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连通性、完整性和承载力,扩大适宜栖息范围。

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成就了美丽湖南的多彩画卷。2024年,重点物种拯救保护行动将为这幅画卷增添更多的精彩。(张瑜)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