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校声音

张广宁:推动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

时间:2023-11-13 11:02:56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理论网 【字体:

  干部教育培训在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过程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特征,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023年8月31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强调要推动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更好满足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不断优化教育培训方式方法,进一步增强教育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推动干部教育培训供需精准匹配,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深刻体现和具体运用,也是做好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应有之义和当务之急。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重要论述,全面把握干部教育培训的多样化需求,扎实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的供给侧改革,不断推动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为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坚强保障。

  一、干部教育培训供需精准匹配至关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就必须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面对这一任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立足“两个大局”时代背景,紧扣供需精准匹配这个关键,不断在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上聚焦用力,推动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

  其一,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基础环节。教育培训是干部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供需匹配是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基础环节。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我们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历来注重“党的事业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延安时期,为了克服党内存在的“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7页)等情况,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专门以《改造我们的学习》为题作报告,使广大干部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初期,为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5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使党员干部对新中国国情的把握更加深刻。改革开放前夕,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专门发表讲话,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调人才队伍“又红又专”,并指出在中央高度关注科学和教育事业的条件下,“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新时代必将很快到来”,尤其强调“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5页)。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六次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班讲授“开学第一课”,习近平总书记的六次重要讲话一以贯之强调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目标,系统阐明了干部成长成才的正确路径,为广大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指明了努力方向,为加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这就需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适应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这个根本要求,突出抓好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个基础性环节。

  其二,干部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要靠高质量发展来实现。供需精准匹配是确保高质量、实现最优解的关键之举和应有之义。事实上,我们党在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期实践中创造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坚持对重要干部进行组织调训、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同志作培训教员、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与调查研究紧密结合,等等。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尤其强调供需精准匹配,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我们面临更多新的时代命题和实践难题,同时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知识半衰期”越来越短、“问题域”越来越多。因此,对干部来讲,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这一现象,即:“现在的领导干部学历都比较高,很多人有博士、硕士学位,但仍然存在‘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的问题。”(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求是》2023年第7期)这意味着,要实现干部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必须提升教育培训的“精准度”和“精确性”,使带着问题来的干部通过学习培训,掌握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把握时代发展的前沿、趋势和规律,进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能力。通过教育培训供需精准匹配,干部的“所惑”得到精准回应,干部的“本领恐慌”得到有针对性的能力提升,不断弥补知识缺陷、能力短板、经验弱项。就此而言,实现教育培训供需精准匹配的过程就是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其三,顺应干部成长成才规律的内在要求。干部成长成才具有客观规律性,教育培训在干部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因此,精准把握影响干部成长的各项因素,在教育培训中实现供需精准匹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干部进行教育培训,对促进干部健康成长十分重要。进而言之,提高教育培训规律与干部成长成才规律的契合性,以高质量的教育培训帮助干部成长进步,必须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实现供需精准匹配。干部成长成才之需总是离不开时代的发展,总要依据时代和形势的发展而变化,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而更新,这也意味着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也是与时俱进、不断变化发展的。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必须准确掌握干部的思想状态,了解干部的知识结构,把握干部的学习需求,着力破解干部多元化、个性化学习培训需求与单一化供给之间的矛盾,在教育培训过程中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完善培训管理,把“需求端”和“供给侧”之间的非对称性变为高度契合性,针对干部全面成长的个性化、差异化特征,使不同岗位、不同地域、不同经历的干部能听得进课、坐得住板凳、用得上知识,让干部在教育培训的供需精准匹配中真正实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二、全面把握干部教育培训的多样化需求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能“一锅煮”,必须适配需求的多样性。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干部,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干部教育培训的供给能否精准匹配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是决定干部教育培训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这本质地要求首先要全面、精准地把握干部教育培训的多样化需求,以按需培训不断推进干部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

  一是突出政治性,体现组织需求。按需培训之“需”首先是组织需求,即“党的事业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党章在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部分明确指出:“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里的“需要”即是党员干部的政治属性,党员干部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干部教育培训必须把理论武装放在首要位置,把党性教育贯穿始终,这是按需培训的基本职责。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对新时代新征程中的党员干部来讲,必须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各项工作。还要深刻认识到,党性教育关乎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同样是组织需求中的重要内容,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是干部教育培训中“政治性”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指出干部要成长起来,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并要求干部在理论学习中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当前,我们党正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时刻关注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善于把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局。

  二是注重差异化,适配岗位需求。干部履职尽责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这是精准匹配干部岗位需求的要义。从干部教育培训实际情况来看,岗位所需往往意味着具体化和多样化,不同岗位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共性,但更多的是差异性。以基层党建为主题的教育培训为例,基层党建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根本遵循,但企业、农村、机关、学校、医院、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干部对学习的期待和要求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必须在精准把握岗位需求的基础上,注重干部所需的差异与区别,制定差异化的培训方案、搭建差异化的学习平台、配置差异化的教师队伍,把干部教育培训的普遍性要求与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殊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在统一性基础上让差异性更加具有分辨率。这种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精准“识差”,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中心,聚焦的往往是干部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实际问题,因贴近干部的工作实际使干部在教育培训中“解渴”。这也使得干部教育培训从“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从“一锅煮”到“分众化”,按需优化教育培训方式方法,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三是关注和回应干部个性化需求。干部干什么就学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这是干部在培训中的普遍要求和期待。就此而言,要在教育培训中回应干部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广泛征求学员意见,结合个人成长需求,合理制定“课程菜单”,精心确定培训主题,开展“个性化”培训,分类分级开展教育培训。以理论教育为例,从当前教育培训中干部的关注点来看,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其一,干部的需求是“深”,即希望学到党的创新理论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在“知其然”的基础上达到“知其所以然”,在“知其言”的基础上做到“知其义”。比如,不仅要知道中央的要求是什么,还迫切想认识到中央为什么提这样的要求以及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如此才能满足干部对教育培训的高期待。其二,干部的需求是“新”,即干部希望听到教师对中央精神最新最权威的解读,希望得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新思路,希望收获新启发新见解。此外,当前年轻干部还普遍比较关注新趋势和新技术,如区块链技术、元宇宙、人工智能等。其三,干部的需求是“实”,即学员所关注的具体实际问题和实际案例。以党校系统的教育培训为例,学员入学前所填写的“两带来”中有不少是干部遇到的一些亟待回应和解决的实际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关注干部的个性化需求绝不意味着让知识、技能、兴趣的东西喧宾夺主,而是将个性化寓于组织化之中。

  三、扎实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的供给侧改革

  全面把握干部教育培训需求是为了更好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的供给侧改革,切实做到按需供给、精准供给,使“需求侧”和“供给侧”精准匹配,不断完善供给体系、供给内容、供给方式,进一步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以高质量的教育培训培养锻造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一是细化干部教育培训的全周期规划。教育培训供需精准匹配要树立系统观念和“一盘棋”的思维,用严丝合缝的全周期规划来实现教育培训的精准性,使组织精准调训和培训单位靶向施训相结合。一方面,这需要组织调训在精准了解掌握各单位干部的层次分布、专业结构和成熟程度的基础上,着眼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梯次配备和有序更替,加强与培训单位、干部所在单位之间的协调会商,把教育培训的普遍性要求与不同类别、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干部的特殊需要结合起来,全链条式地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避免出现“重复培训”“长期不训”“培训专业户”等现象。另一方面,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干部选拔、管理、监督等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共同细化和科学实施干部培训培养规划,结合干部选育管用的全周期,强化干部教育培训不同时段、不同环节中的针对性。就此而言,“全周期”是在参训人员实现“全覆盖”后必须着力实现的一个环节,其关键在于根据干部的成长成才规律与教育培训的基本规律实现精准培训。组织部门和培训单位应共同推动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协调配合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合力,在全周期规划中更好满足新时代干部多元化、多样化培训需求。

  二是优化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要素配置。需求的多元化特点使得按需施教成为一项系统性工程,从全局性整体性视角来看待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就必须着力优化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各项要素,使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发挥出1+1>2的效果。一是完善课程体系建设,适应不同类别干部教育培训的需要,建立形式多样的、富有时代特征和实践特色、务实管用的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在教学培训方式方法上,积极推进讲授式、研讨式、访谈式、调研式、沉浸式、情景模拟等多元化、多样化培训方式。在不同岗位阶梯性课程设计上,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提供入职学习、基础学习课程、高级阶段学习课程、延伸学习课程和继续学习课程等五类课程。二是完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学科建设尤其是优势学科、特色学科的建设决定着干部教育培训的深度。当前,学科和教材体系建设要在坚持“两个结合”的基本遵循中,不断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充分反映时代特征和问题导向,进而增强学员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不断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名师和大家,注重打造青年教师转变为教学名师的全链条成长阶梯,同时积极推动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基层干部等走向讲台。总而言之,通过激活和完善课程体系、学科体系、教材体系、教师队伍等要素,使各要素实现高效精准配置,不断推动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

  三是强化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管理。增强教育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既要靠教学方面的精准供给来实现,也要靠精准的全过程管理来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强调,无论什么级别的干部参加学习培训都是普通学员,必须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员意识,严格遵守学习培训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认真完成培训任务。在谈到党校对学员的管理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校要敢抓敢管、严抓严管,让学员一进党校就感受到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求是》2023年第7期)《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党员管理包括党性教育、学员管理、组织管理和生活管理四个方面,以严格规范的制度措施约束人、塑造人。在教育培训中注重对学员的从严管理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学习的效果。需要指出的是,严格管理与人性化服务并不矛盾,要用心用情做好学员管理工作,不断提升教育培训阵地“硬实力”和“软实力”,使严格管理和精准服务成为增进学员学习效果的保证。 

  四是完善对施教机构的评估评价体系。党委组织部门要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各级党委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把评估结果作为评价施教机构办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评价评估“指挥棒”作用,不断完善评估流程,科学合理地设置各项指标,形成更加详细的评分细则,确保评估评价各项工作有序衔接,无缝对接,层层连接,使指标更加客观地反映教育培训的质量,不断推动干部教育培训事业高质量发展。对施教机构的评估要突出办学方针、培训质量、学风建设等内容;对培训项目的评估要突出培训设计、实施、管理、效果等内容;对课程评估要突出学习态度、内容、方法、效果等内容。施教机构要进一步完善全流程性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制定规范化评估办法,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邀请学员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和施教机构教务管理、班主任工作,以及后勤管理等内容进行评估,促进施教机构不断改进教学评估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评估的效果和准确性。

  

作者系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

文章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3年第10期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