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清风观澜 > 理论 >正文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为第六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所作序言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日期:2024-05-16 08:08:35    

W020240516239408224591.jpgW020240516272365552406.jpg

  第六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共9本,包括4本理论教材《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和5本《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案例选》(经济篇、教育·科技·人才篇、政治·法治篇、文化·社会篇、生态文明·国家安全篇)。这批教材集中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成果,体现了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论断新战略新部署,是广大干部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的权威读本,是各级各类干部培训机构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的权威教材。上图为第六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正在北京图书大厦重点展示,受到读者关注。陈东 摄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为第六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作序,深刻阐明了加强理论武装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实践要求、有效方法,是新征程全党大学习、干部大培训的动员令,是深入推进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宣言书。要以出版发行第六批教材为契机,结合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推动广大干部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掌握蕴含其中的世界观、方法论特别是“六个必须坚持”的精髓要义,学出坚定信念、对党忠诚、为民情怀、过硬本领、优良作风。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紧紧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个中心任务,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不断把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无数仁人志士为此苦苦求索、进行各种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诞生于中华民族危难之际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初心使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将世界现代化一般性规律与中国国情特殊性科学结合,成功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并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从理论层面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既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是对世界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是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成果。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实现自由和解放指明了道路,这些重要发现体现了现代化的一般性规律。同时,马克思主义也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是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统一。这种特殊性体现在“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中国式现代化是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化的一般性规律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发展着的实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创新,蕴含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中华文明历来主张和而不同、美美与共,这一理念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吸收并借鉴了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天下大同的情怀,关注全人类的前途命运,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后发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全新选择。

  从实践层面来看,中国式现代化跳出了“现代化=西方化”的窠臼,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历经百余年奋斗的伟大创造。其扎根于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并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得到成功推进和拓展,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长期过程,是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走向现代化的长期过程,是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长期过程。

  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特征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优势。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一些先驱者开始探索或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但都以失败告终。直到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才在新民主主义的胜利中,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社会条件,并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特征,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代化的主动性,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手中。二是现代化的人民性,正是有了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体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特色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在目标和手段上实现了双重实践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现代化的目标是中国式的,手段也是中国式的,是手段与目标的双重结合。就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而言,它不仅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一样追求“民富”“国强”等一般性目标,而且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初心使命要求,更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将人的物质和精神协调发展、人民的福祉作为现代化的中心目标。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不是“单向度”的,而是多维度的,坚持人民至上、服务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手段来看,它与时俱进地擘画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确定不同阶段的中心任务和战略目标,并为之接续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科学方式,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的鲜明特征和独特优势。

  深刻认识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光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序言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开辟的是人类迈向现代化的新道路,开创的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对我们党而言,这既是光荣的历史使命,也是严峻的现实考验。必须深刻认识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将面临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这其中既有外部风险,也有内部风险,既有一般风险,也有重大风险,而且各种矛盾风险挑战源、各类矛盾风险挑战点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小的矛盾风险挑战可能发展成大的矛盾风险挑战,局部的矛盾风险挑战可能发展成系统的矛盾风险挑战,国际上的矛盾风险挑战可能演变为国内的矛盾风险挑战,经济、社会、文化、生态领域的矛盾风险挑战可能转化为政治矛盾风险挑战,进而影响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面对这些风险挑战,迫切需要以理论武装推动全党团结、事业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理论强,才能方向明、人心齐、底气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只有持续深化理论武装,深入理解党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才能形成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完成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任务,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自觉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强大思想武器武装头脑,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只有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才能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实现以思想高度统一确保政治统一、行动统一,全面提升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政治能力、领导能力、工作能力。更要善于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动力,坚定历史自信、锤炼斗争本领,始终以锐意进取、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科学把握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序言中指出,道不可坐论,理不能空谈。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目的全在于运用。他强调,新时代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十分生动的,我们的学习也应该是生动的。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强化政治领导,丰富战略支撑,拓展实践路径,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动力活力,使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彰显、前景更加光明。

  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需要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处理好各方面关系、统筹好各方面利益、调动好各方面积极性。要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要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深入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使中国式现代化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做到远近结合、上下贯通、内容协调。

  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发扬斗争精神。面对中国式现代化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同时清醒认识进行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才能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确保中国式现代化乘风破浪、行稳致远。要不断增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斗争本领,积极主动、未雨绸缪,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做好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社会上、外交上、军事上各种斗争的准备。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注重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此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这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发扬斗争精神,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

  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是基于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问题导向推动的,是着眼于解决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重大问题的创造性实践。要持续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问题、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创造性开展工作,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看,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高质量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下大力气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和问题,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有序不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抓住我们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在党,要解决好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从而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保持正确方向,确保全党全国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总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主要矛盾、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走深走实。

  (尹俊 喻伟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附件:

      主办单位:中共广东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广东省监察委员会

      合作单位:南方新闻网

      粤ICP备10233762号

      nyqfw@gd.gov.cn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