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锡山要闻

航天大为:“开路”先锋 向“新”而行

  在无锡,道路的“未来感”正在持续升级,作为国家级“双智”试点城市,航天大为在锡城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慧交通融合创新应用场景的探索脚步中,都有亮眼表现和深度参与。

  江苏航天大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航天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航天科工第一研究院)于2016年12月对公司完成增资控股,航天大为正式成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控股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以智慧产业为核心,为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及车联网、轨道交通的大型信息化工程提供规划设计、产品研发、系统集成、工程实施、交付及运营的全生命解决方案服务。

  公司设有航天科工智能交通技术中心、江苏省车辆行踪监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智能交通软件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信息产业轨道交通控制技术及应用联合研发创新中心等省部级研发机构,持续攻关交通信号控制、大数据分析、图像视频分析、雷视融合、数字孪生、城市交通态势智能感知分析等关键技术,自主研发交通信号控制机、雷视一体机、车路协同、边缘计算设备、交管一体化平台、综合监控平台等核心产品。公司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系统集成商十强、中国道路交通信号控制器十二强,为国内五大轨道交通站后综合工程系统总承包集成商之一。

  感知联动 助力交通运行效率再提升

  航天大为的一系列“黑科技”应用于道路交通,“互联网+交通”模式让城市交通大脑与各类感知设备联动,有效降低交通事故发生频率,缓解早高峰道路拥堵,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无锡东西走向交通大动脉高浪路在改造提升过程中,运用航天大为的“黑科技”,铺就全市首条智慧平安大道样板路。

  “隧道全路段布设雷视融合感知设备,构建了全息隧道,隧道内每一次超速、变道、停车、急刹,都可被精准感知,各类违法行为也被及时管控。”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高架部分沿线布设了5处AR高空鹰眼,在交通保障任务中,通过与地面监控、卡口联动实现对目标车辆的追踪。

  高浪路除了加装雷视融合感知设备来实现更加精准的流量数据采集,还加装了反向车辆卡口、非机动车卡口、行人违法抓拍设备。这些设备都可通过边缘计算盒子进行数据融合、计算和提取特征,不仅能实现更加智能的自适应交通控制,还能支撑交通秩序管理、治安防控和车路协同应用。

  灯随车动,信号灯优化配时。“智慧大脑+人工协调”推动了高速路驾驶体验的升级。传统的“车看灯”正在向“灯看车”转换。高浪路共有14个信号灯控制路口,已全部加装“黑科技”。依靠的是雷达+视频监测设备,统计每一个路口在不同时段的流量,根据大数据模型,计算高浪路在不同时段不同路口的信号灯配时方案,每一个路口有8套以上不同的配时方案,可随时应对各种道路状况。

  场景城市 数字经济燃动加速引擎

  城市前进的速度超乎人们的想象,数字经济企业正日益成为城市加速的主引擎。客流预警、事件告警、自动开关站……以大数据为基础、 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无锡地铁 “智慧车站”亮相地铁4号线黄巷站,为市民开启智慧出行新体验。“智慧车站”为无锡第三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积累了智能化、信息化实践经验,也拉开了无锡地铁智慧城轨建设的序幕。

  轨道交通是航天大为公司三大主业之一,作为无锡地铁4号线一期站后综合工程项目的联合体牵头单位,航天大为采用大总包管理模式,将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各阶段深度合理交叉。原本车站车控室都是一些简单的二维图表,智慧系统将车站的3D模型显示在操作界面上,车站如果出现设备故障或乘客突发事件,都可一目了然,也缩短了响应时间。“智慧车站”致力于实现“乘客服务自助化人性化、运营工作信息化流程化、运维工作表单化指向化、外部施工电子化可追溯”。可以想见,有了物联网技术的加持,未来车站客服中心将迈向无人化时代。

  构建智慧城市、智慧交通、轨道交通为主的三个产业子集群,航天大为从熟悉的智慧交通领域入局,其数字经济版图正不断扩大:承建无锡(锡山)“双智”试点核心区项目。项目涵盖无锡约40平方公里范围、123km道路里程、194个路侧感知点位;建设锡东自动驾驶小巴示范项目,精心规划6条自动驾驶巴士线路,解决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依托先期形成的技术优势和应用场景,航天大为的数字触角不断延伸,愈发强韧。

  在一级级的转型攀升中,航天大为在物联网、智慧交通产业图景中标注了一个个耀眼的记号:与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合作开发“基于物联网的城市道路动态交通诱导与信息服务平台”;联合浙大申报国家863科技专项“中等城市道路交通智能联网联控技术”项目;与麻省理工学院(MIT)联合研发“复杂场景下车辆特征识别与检索”项目;在全国推广“车辆行踪监控系统”项目成果;积极参与无锡智慧交通系统的总体设计及建设工作……

  数字为民  打造基层治理新样板

  一家卓越的企业一定是选择与城市的生长同频共振,航天大为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数字化征程,在智慧城市赛道上叠加既有优势且不断融合创新。

  无锡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旨在实现基层管理一屏统揽功能,致力于转动城市“数字魔方”,实现“城市数字底座+专项场景应用”的数据驱动场景模式,以实现“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网格化管理”为最终目标,自投用以来,有效提升城市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水平,是数字无锡建设最具标志性的项目之一。而作为“无锡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EPC项目”的承建单位,航天大为积极承接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等工作。从设计构想到方案落地,航天大为贡献了严密的数字驱动体系与力争完善的项目适配效能。目前已归集全市56个部门226亿余条数据,为49个部门提供139亿余条数据服务。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航天大为公司坚持科技为民,用数字科技打造“智慧社区”,打通这“最后一公里”,实现城市精细治理的新路径。

  航天大为公司在无锡积极部署智慧社区平台,深入社区走访调研,梳理社区业务及台账,以社区减负为抓手,推进智慧社区平台与无锡市“一网统管”城市运行管理平台、网格化联动处置平台等互联互通和融合应用,提供一体化管理和服务,在社区数据归集、事件调度等多个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同时,以此为基础由航天大为公司开发完成的“澄心治”江阴现代社区数字化平台按照“统筹共性、支持个性、鼓励创新”原则,从“做强顶层、标准引领、试点先行、长效运营、生态培育、居民共治”维度全面推进智慧社区、数字乡村建设,构建“澄心治”江阴现代社区数字化平台,助力打造一批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基层社会治理样板区,以数字之力全面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该项目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优秀案例。

  如今,航天大为的智能交通产品和业务已经铺向了全国30多个城市。未来,航天大为将围绕新质生产力,迎接挑战、主动跨出,从地面智慧交通向地下、地上延伸,在低空经济、地铁综合监控领域,不断发力,探索以数据服务为核心的新商业服务模式,提供具有航天特色的创新产品及服务。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