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

——专访青海省西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湟中区委书记吉辉

选择字体:[--] 来源:中国建设报 发布时间:2024-05-17 14:57:59

  拳拳之心,殷殷之情,融于一场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多年来,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定点帮扶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在突出特色的基础上,持续拓展帮扶领域、完善帮扶机制、优化帮扶方式。过去的一年里,定点帮扶工作为这座西部小城带来了哪些变化?本报记者日前专访了西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湟中区委书记吉辉。

  吉辉认为,住房城乡建设部在湟中区定点帮扶过程中把脉问诊、找准短板,大力扶持产业发展,扎实开展社会帮扶,为全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注入了强大动力。

  帮扶工作最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支持。吉辉说:“2023年,住房城乡建设部直接投入及引进帮扶资金共计1.84亿元,帮助申请了7个包括棚户区改造等与住房城乡建设政策相关的项目;引进企业缴纳区级税收达到1400万元,占全区区级税收的7%;投入及引进资金330万元支持梅花鹿、食用菌产业发展,通过开展文创设计、直播带货等方式帮扶堆绣非遗、群加藏族特色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年内开展消费帮扶达895万元;协调爱尔基金会等社会组织捐赠爱心物资265.57万元。”

  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新阶段,在社会层面的扶志与扶智工作价值愈发凸显。据吉辉介绍,住房城乡建设部高度重视智力帮扶,帮助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建国、全国建筑设计大师胡越等多位顶级学者及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高校专家多次来到湟中,参与指导鲁沙尔城镇规划设计以及城市更新方案制定等工作,并在当地设立了东南大学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基地·青海工作站,同时积极组织开展致富带头人、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基层干部及驻村干部培训。2023年,苏尔吉等4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单,更是进一步加深了当地百姓对于家乡的留恋与热爱。增强百姓获得感、幸福感,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帮扶过程中还特别注重群众身心健康——捐赠多个高标准篮球场,举办定点帮扶乡村篮球赛,开展乡村振兴电影公映活动及公益捐步走活动,丰富了群众体育文化生活;组织上海三甲医院专家团到湟中义诊,不仅获得了百姓广泛称赞,更对该区医疗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吉辉表示,住房城乡建设部领导和帮扶办等单位负责同志多次到湟中区深入一线调研指导,研究帮扶计划,部署帮扶措施,在湟中城乡规划建设、建筑产业发展、干部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了强力支持,并选派优秀干部到湟中挂职,既体现了对定点帮扶工作一如既往的关心,更是对全区40余万百姓争创美好幸福生活的巨大鼓舞。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部县联席会议精神,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不断拓宽脱贫群众增收渠道,加快实施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燃气管道更新改造、美丽城镇建设项目,谋划引进一批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生物产业、数字经济等关联企业,加快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建设,锚定目标,铆足干劲,全力推动巩固脱贫成果再上新台阶、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不负这场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吉辉最后说。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4.05.17 记者 赵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