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宜于昌盛亦宜居

选择字体:[--] 来源:建筑杂志社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4-05-22 11:24:17

  不负宜昌,重筑宜居。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以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为引领,充分运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城市人居环境和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成功获评2023年全国人居环境建设领域最高荣誉奖项“中国人居环境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化工围江”蝶变“江豚逐浪”

  4月的宜昌,春和景明。卷桥河湿地鱼戏蒲动,水禽嬉戏。这里是长江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实施规划项目用地,总面积约197.98公顷,其中新增绿地面积195公顷。该试点通过种植香蒲、千屈菜、梭鱼草等亲水品种,利用水生植物培育微生物消解污染,修复湿地面积155公顷,恢复了卷桥河湿地生态系统功能。

  宜昌是长江中游的起点,境内长江径流232公里,拥有岸线536公里。宜昌市猇亭区、长江边的灯塔广场,每天散步骑行的市民来来往往。而过去,这里曾是喧嚣的磨盘货运港口,散装煤炭堆积如山。2018年,磨盘港口码头拆除,在长江大保护的生态修复中,昔日脏乱货场摇身一变成为如今 “网红”打卡地。作为长江宜昌段滨江生态修复的重要节点,灯塔广场总计修复长江岸线8公里,打造了滨江岸线风光带。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化工围江”蝶变“江豚逐浪”宜昌滨江公园“两网工程”大公桥调蓄池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施工。三峡集团宜昌水管家公司项目负责人杨浩淼介绍,这个调蓄池相当于一个大海绵,下雨时能够吸收城市过载污水,保护长江生态。晴天时,慢慢“吐出”污水输送到下游污水处理厂,进行水资源二次利用。复绿后的地面,与滨江公园景色融为一体。

  2022年,宜昌市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中心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04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90.26%。长江宜昌段出境断面总磷浓度较2017年下降60.2%,稳定达到Ⅱ类水质,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被誉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指标生物”的江豚长期安居宜昌,“化工围江”蝶变“江豚逐浪”。

以人为本重构交通格局 市民畅享便捷出行“幸福网”

  3月7日,家住金缔华城小区的市民罗浩驾车从西陵二路出发,经互通立交转道三峡大道,到伍家岗桔城路下匝道,仅用22分钟,就接到了刚出火车站的武汉客户。“有了互通立交后,办事效率高多了。”和罗浩一样,许多宜昌市民都有这样的感受。

  宜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涛介绍,随着“四纵六横”快速路网体系初步建成,宜昌中心城区快速路累计通车总里程突破170公里,居全省同类城市首位。

  10分钟上下快速路、30分钟进出城,便捷的出行体验,正在改变市民的生活方式。市民向飞家住伍家岗区华鹏梧桐邑小区,父母住在西陵区以人为本重构交通格局 市民畅享便捷出行“幸福网”吾悦广场附近,全程快速路通行,只需要21分钟。他以前吃饭都是点外卖,现在回父母家吃饭。

  在宜昌,“快速公交+慢行系统”的绿色出行交通体系,带给市民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BRT 是快速公交系统的简称。2015年起,宜昌公交发展以“走廊+支线”为特点的BRT,运营速度是普通公交的2倍。BRT运行后,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达100%,市内90%区域进入30分钟生活圈。宜昌中心城区日均约减少5万辆机动车出行,步行、自行车出行量较之前增加约50%。宜昌BRT荣获世界可持续交通奖,宜昌也成为湖北首个、中国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在城市更新中治管并举 群众参与共建共治共管共享

  环境整洁、道宽路净、停车有序……走进宜昌市伍家岗大公桥片区,目之所及,清新井然。2023年7月,伍家岗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开工,涉及10个社区、27个小区、4169户小区居民,包含老旧小区建筑物屋面、外墙、楼梯等公共部位维修,以及室外配套基础设施、环境配套设施改造建设。

  黄龙小区发动居民、共建单位、社会力量等共同参与小区改造,拆除违建1000余平方米,新增幸福食堂、党群中心、休息凉亭、文化长廊、楼面绿化,变身书香小区。

  西陵区嘉明花园小区在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王小萍带领下,发动280户居民自筹资金引进物业,并安装6部电梯,拆除违建,修缮景观和公用设施,实现“菜园”变“花园”。

  以民生美好生活需求和群众期待为导向,进入新时代的宜昌引导城市各类资金、实物、智力等要素资源不断聚集,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前怎么干、改造中怎么建、改造后如何管”提供了在城市更新中治管并举 群众参与共建共治共管共享系统解决方案。

  “改”是手段,“治”是目的。汲取以往“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教训,宜昌转向治管并举,在改造之初便就后期管理模式及收费标准征求居民意见,引导居民结合实际选择物业管理或者居民自治管理模式。

  改造完成后,将移交管理作为落实以奖代补资金的前置条件;移交管理后,原有由政府承担的环卫、保洁等工作有序退出,实现自己的小区自己管。

  目前,宜昌已连续2轮被纳入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其资金共同分担、发动群众参与等2项政策,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

  “大国重器”三峡工程所在地的宜昌,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十大秀美之城等称号。

摘自 建筑杂志社公众号 2024.05.21 宜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赵羽 周寒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