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2024年在线访谈>指标引领,标杆示范,以绿色智慧综合评价助推世界一流港口建设

指标引领,标杆示范,
以绿色智慧综合评价助推世界一流港口建设

——访部水运科学研究院   党委委员、副院长 李清


部水运科学研究院
党委委员、副院长 李清

主题: 指标引领,标杆示范,
以绿色智慧综合评价助推世界一流港口建设
时间: 2024年05月14日上午 09:30
嘉宾: 部水运科学研究院
党委委员、副院长 李清
简介: 自2021年以来,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认真落实《交通强国建设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扎实推进“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与应用”工作,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数据库和案例库建设、行业推广应用、社会舆论宣传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为推进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发挥了积极引领作用,为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港口企业制定战略规划提供了高质量的技术与数据支撑,有力地服务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本期访谈,我们邀请到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清同志就有关情况进行介绍。
查看留言
【主持人】     2024-05-14 09:31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交通运输部网站在线访谈栏目。本期访谈我们邀请到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清同志,为我们介绍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与应用”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李副院长,欢迎您。

【李  清】     2024-05-14 09:31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非常高兴来到交通运输部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与大家交流。

【主持人】     2024-05-14 09:32

据了解,部水运院共承担了五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其中第一项任务就是“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与应用”,请您先向各位网友介绍一下该项工作的主要背景。

【李  清】     2024-05-14 09:33

好的,主持人。

港口是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重要支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港口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港口视察,先后赴湖北、重庆、广西、上海、天津、浙江、海南、广东、河北等多地港口调研,指导工作,作出了“做到四个‘一流’”“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推进港口转型升级、提升港口能力、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等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港口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推进我国港口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港口,《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要求加快完善世界一流评价指标体系,充分发挥“指挥棒”和“标尺”作用。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应急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铁路集团印发了《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建立实施港口发展指标体系,以安全、绿色、智慧为重点,完善港口标准。

2023年,全球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名的港口中,我国分别占8席和7席,并在建港技术、港口规模、作业效率等方面领跑全球。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各主要港口正处于从“一流大港”向“一流强港”跨越的关键时期,围绕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可持续交通体系目标已成为新时代港口发展的核心追求,但是当前对港口评价仍倚重货物吞吐量,“指挥棒”的导向作用不够,难以对港口发展质量做出全面系统评估。为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和《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加快完善港口评价体系,构建以港口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综合评价标准,我院申请了“建立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标准”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得到了部批复同意。

【主持人】     2024-05-14 09:39

请您介绍一下,围绕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试点任务和要求已经开展了哪些重要工作?

【李  清】     2024-05-14 09:40

好的,主持人。

自试点任务开展以来,我院严格按照部批复内容,在部水运局的指导下,从指标体系构建、成果推广应用、加强媒体宣传三个方面积极推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依据《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和《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构建了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提出了加权吞吐量、连通度、经济贡献、岸线利用效率、客户服务效率、跨境贸易成本、绿色安全水平、科技引领能力、港口美誉度九项指标,重点突出了一流港口的绿色智慧、经济贡献、服务效率等关键特征。同时,还邀请国内外权威专家和研究机构进行多轮研讨和论证,确保评价指标的公平合理性。此外,全面采集新加坡港、上海港、鹿特丹港、釜山港、洛杉矶港等全球34个典型港口的数据和案例,形成了世界一流港口对标数据库和案例库。

二是积极推进评价指标体系在国内港口推广应用。联合宁波舟山港、天津港、青岛港、广州港等沿海大型港口企业,共同开展世界一流港口评价和对标工作,吸收绿色智慧、高效服务、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发展经验和特色并进行广泛宣传,为各地推进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发挥了正向引领作用。

三是开展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成果宣传工作。从2021年开始,我院联合中国经济信息社每年对外发布《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报告》,对全球34个典型港口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2023年报告显示,上海港已经居于世界港口的领先水平,宁波舟山港、深圳港、青岛港和香港港四个港口居于世界前列。央视网、学习强国、中国金融信息网、中国交通报、中国水运报等多家权威媒体进行了报道和宣传,引起了行业内外的高度关注,并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主持人】     2024-05-14 09:46

从目前成果应用情况来看,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体系的特色和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  清】     2024-05-14 09:47

好的,主持人。

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体系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重点突出了安全便捷、智慧绿色、经济高效、支撑有力、世界先进五大特征,系统反映绿色、智慧、平安、港产城融合等港口发展新趋势,规避了“唯吞吐量论”的单一评价模式,通过指标引领、标杆示范,为世界一流港口建设提供了新的评价视角和参照系。

在评价工作开展过程中,通过大数据手段解决全球港口数据获取难题。依托全球港口船舶、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等大数据资源,构建了港口连通度、船舶直靠率、港口美誉度等多个指标的计算模型,实现了对全球34个样本港口的定量化评价,为开展综合评价和对标工作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数据支撑。

【主持人】     2024-05-14 09:50

请您再谈一下,从目前综合评价结果来看,我国港口发展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

【李  清】     2024-05-14 09:51

好的,主持人。

通过近三年对国内港口综合评价和对标结果分析,我国港口的设施设备、吞吐量规模、作业效率、自动化码头建设总体处于世界前列,但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相比,还存在差距。比如,区域港口发展不平衡,内地港口与沿海港口在发展水平、岸线利用、绿色智慧化程度等方面有较大差距,港口在综合运输体系的枢纽功能有待强化,集疏运体系还需进一步提升,专业物流、现代服务功能等方面还显不足,港口群内协同发展、错位发展不够,港产城融合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主持人】     2024-05-14 09:53

请您谈一下,绿色智慧综合评价在推动世界一流港口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李  清】     2024-05-14 09:54

好的,主持人。

依据《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提出的16项评价指标,考虑到指标的代表性、引领性、数据可得性和横向可比性,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共纳入了9项指标,其中,反映绿色智慧是“绿色安全水平”和“科技引领能力”,这两项指标在整个评分体系中的权重达到26%,若考虑到其他涉及绿色智慧的分指标,该权重已经高达35%。因此,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绿色智慧港口建设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和引领作用。

从近三年综合评价结果来看,我国港口设施能力评价得分总体较高;服务效率评价得分稳步提升;各港口的绿色智慧评价得分都在显著提升。以青岛港为例,为加快推进世界一流港口建设,提升绿色智慧发展水平,青岛港相继实施了前湾自动化码头、智能空中轨道集疏运系统、矿石码头的全流程自动化作业、氢能源港口综合应用、“油电混合”智能拖轮等重大建设项目。2023年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获评五星级“智慧港口”、五星级“绿色港口”。从近几年的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结果来看,青岛港的“绿色安全水平”、“科技引领能力”得分大幅提升,进步非常明显。

近年来,我国港口依托新技术应用,不断提升港口无人化、智能化水平。截至2023年底,已经建成了18座自动化码头,如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上海港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等,自动化码头数量和作业效率都稳居世界前列。同时,我国还全面掌握了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从设计建造、装备制造到系统集成和运营管理等关键技术。

【主持人】     2024-05-14 10:00

通过您的介绍,我们对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工作及成效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最后,还想请您谈一下,对加快世界一流港口建设还有哪些建议?

【李  清】     2024-05-14 10:01

好的,主持人。

当前,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工作已初见成效,其导向性和引领作用有效推动了我国港口高质量发展和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得到了国内外行业的广泛关注,相关工作有必要持续推进,久久为功。

一是高度重视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各地政府、港口企业等要充分认识世界一流港口建设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服务国内大循环、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以及促进港口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要力争有更多的港口加入到世界一流港口行列,进一步提升我国港口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二是加强攻关和试点提升。各地政府、港口企业等要结合实际,针对短板弱项,加强研究,创新举措,争创世界一流。要积极申请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项目,通过试点加快提升的同时,将先进经验和技术在国内更多港口进行推广示范。

三是加快发展港口新质生产力。各地政府、港口企业等要结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立足高质量发展,聚焦绿色智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港口发展的内在品质和服务质量。

我院已将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列为持续开展的院重点工作,未来还将结合港口发展的新形势、新趋势和新特征,不断总结分析,迭代优化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继续为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发挥指标引领和标杆示范作用。同时,也希望业界同仁积极参与,共同搭建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平台,全力推进世界一流港口建设,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行业力量。

【主持人】     2024-05-14 10:07

谢谢李清副院长的详细介绍。本次访谈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关注。

【李  清】     2024-05-14 10:08

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对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工作的持续关心和关注!

政府信息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