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如东县公共空间治理,添景又添“金”
来源:如东县 发布时间:2024-05-16 字体:[ ]

近日,长沙镇长堤村一派繁忙,一场“变形记”在这里上演:河道里,几台打桩机正挥舞着机械臂,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清理、护坡工作;久无人居、存在安全隐患的破旧房屋也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应声倒下,拆除后将平整为耕地;农路两侧,工人正忙着整修路肩,并加以拓宽、美化;闲置的土地也实现了“翻新”,将被打造成供村民休闲锻炼的小游园……一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长堤村作为今年农村公共空间治理的试点村,当前正围绕河道、道路、非法住宅等方面,全面有序推进公共空间治理工作,着力优化美化村庄环境,经过一轮“梳妆打扮”,长堤村“颜值”有了质的提升。“河道打桩结束后,还要进行退界和绿化,栽种紫薇、大叶黄杨等树种,沿线的中心河也会栽种桃树,等两年后桃树长成,河道会更加美化。”长沙镇长堤村党总支书记张小锋说道。与此同时,荒地变耕地、小田变大田,村两委还摸排出20多亩撂荒地,通过平整流传,这些“边角料”被高效利用发展特色蔬菜种植,变“废”为“宝”,实现土地增效、农民增收。“目前栽种了红菜,用于腌制和出口。红菜经济效益比较高,这20多亩的溢出面积每年能够增加村营收入2万多。”张小锋说。

漫步在栟茶镇新庄村,环境优美、风景宜人,一条条笔直的水泥路直通村民庭院,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整洁有序。这一切,得益于村里去年开展的公共空间治理。“原来道路两边都是农作物,非常影响行人和车辆,通过治理,现在两侧路肩没了农作物,全是绿化,还拓宽了,车辆会车也更方便了。”“以前的河道又臭又脏,河面上垃圾、漂浮物很多,现在河水清澈,河岸整洁,闲来无事我还会叫上邻居好友一起钓钓鱼呢!”谈起如今的村庄,村民李梅芳和钱玉山不禁感慨环境的大变样,纷纷表示居住在这儿越来越舒心。

去年,新庄村先后对全村6条道路共计11.2公里进行治理,清理拓宽路肩并铺设草坪,种植大叶黄杨、红叶石楠球等树种,针对村民家门口的出行道路,重点做好路宅、路田分界;对共计8.34公里的等级河道进行清杂、护坡,配套“微景观”打造,拆除两处侵占岸线违建共220平方米,拆除4处坝头坝埂,新建4座桥梁。栟茶镇新庄村党总支书记康红梅说道,早些年,村里的土地一直被无偿占有、私下流转,通过村两委挨个走访上门做工作,对违法违规侵占的集体资产资源和公共空间进行清理,成功收回土地占补平衡面积70多亩,测绘溢出集体土地面积140多亩,再发包给种植户开展农业种植,使闲置低效的资源资产得到盘活利用,让“沉睡”的生产要素活起来,2023年新庄村的村营收入由2022年的65万提高到150多万,一年翻了一倍多。

农村公共空间治理是增加村集体收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如东县因地施策、创新举措,积极拓展生产空间、提升生活空间、优化生态空间,全力打造环境面貌持续改善、资产资源高效利用的美丽乡村新形态。如东县50个治理村及单项课题村对公共资产资源进行了摸排清理、开发利用,累计盘活集体资产26118平方米,集体土地8593亩,集体水面3372亩,新增到账村营收入2778万元,摸排非法住宅1630宗,拆除1208宗,新增耕地面积325亩,拆除率达74%。重点治理道路300条、总长度504公里,河道184条、总长度近364公里,“三棚”、主干道、河道破落建筑、违章建筑拆除1244处,清理面积65715平方米。人居环境换新颜,闲置资产有“钱”景,农村公共空间治理的实施为如东县广袤农村添景又添“金”。“接下来,我们将不断巩固全县农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成果,强化长效意识,完善机制,不断探索创新管护模式,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公共基础设施长效管护的积极性,推动如东县农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奋力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县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李海兵说。

相关新闻
相关文件
如东县公共空间治理,添景又添“金”
来源:如东县 发布时间:2024-05-16 字体:[ ]

近日,长沙镇长堤村一派繁忙,一场“变形记”在这里上演:河道里,几台打桩机正挥舞着机械臂,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清理、护坡工作;久无人居、存在安全隐患的破旧房屋也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应声倒下,拆除后将平整为耕地;农路两侧,工人正忙着整修路肩,并加以拓宽、美化;闲置的土地也实现了“翻新”,将被打造成供村民休闲锻炼的小游园……一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长堤村作为今年农村公共空间治理的试点村,当前正围绕河道、道路、非法住宅等方面,全面有序推进公共空间治理工作,着力优化美化村庄环境,经过一轮“梳妆打扮”,长堤村“颜值”有了质的提升。“河道打桩结束后,还要进行退界和绿化,栽种紫薇、大叶黄杨等树种,沿线的中心河也会栽种桃树,等两年后桃树长成,河道会更加美化。”长沙镇长堤村党总支书记张小锋说道。与此同时,荒地变耕地、小田变大田,村两委还摸排出20多亩撂荒地,通过平整流传,这些“边角料”被高效利用发展特色蔬菜种植,变“废”为“宝”,实现土地增效、农民增收。“目前栽种了红菜,用于腌制和出口。红菜经济效益比较高,这20多亩的溢出面积每年能够增加村营收入2万多。”张小锋说。

漫步在栟茶镇新庄村,环境优美、风景宜人,一条条笔直的水泥路直通村民庭院,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整洁有序。这一切,得益于村里去年开展的公共空间治理。“原来道路两边都是农作物,非常影响行人和车辆,通过治理,现在两侧路肩没了农作物,全是绿化,还拓宽了,车辆会车也更方便了。”“以前的河道又臭又脏,河面上垃圾、漂浮物很多,现在河水清澈,河岸整洁,闲来无事我还会叫上邻居好友一起钓钓鱼呢!”谈起如今的村庄,村民李梅芳和钱玉山不禁感慨环境的大变样,纷纷表示居住在这儿越来越舒心。

去年,新庄村先后对全村6条道路共计11.2公里进行治理,清理拓宽路肩并铺设草坪,种植大叶黄杨、红叶石楠球等树种,针对村民家门口的出行道路,重点做好路宅、路田分界;对共计8.34公里的等级河道进行清杂、护坡,配套“微景观”打造,拆除两处侵占岸线违建共220平方米,拆除4处坝头坝埂,新建4座桥梁。栟茶镇新庄村党总支书记康红梅说道,早些年,村里的土地一直被无偿占有、私下流转,通过村两委挨个走访上门做工作,对违法违规侵占的集体资产资源和公共空间进行清理,成功收回土地占补平衡面积70多亩,测绘溢出集体土地面积140多亩,再发包给种植户开展农业种植,使闲置低效的资源资产得到盘活利用,让“沉睡”的生产要素活起来,2023年新庄村的村营收入由2022年的65万提高到150多万,一年翻了一倍多。

农村公共空间治理是增加村集体收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如东县因地施策、创新举措,积极拓展生产空间、提升生活空间、优化生态空间,全力打造环境面貌持续改善、资产资源高效利用的美丽乡村新形态。如东县50个治理村及单项课题村对公共资产资源进行了摸排清理、开发利用,累计盘活集体资产26118平方米,集体土地8593亩,集体水面3372亩,新增到账村营收入2778万元,摸排非法住宅1630宗,拆除1208宗,新增耕地面积325亩,拆除率达74%。重点治理道路300条、总长度504公里,河道184条、总长度近364公里,“三棚”、主干道、河道破落建筑、违章建筑拆除1244处,清理面积65715平方米。人居环境换新颜,闲置资产有“钱”景,农村公共空间治理的实施为如东县广袤农村添景又添“金”。“接下来,我们将不断巩固全县农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成果,强化长效意识,完善机制,不断探索创新管护模式,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公共基础设施长效管护的积极性,推动如东县农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奋力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县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李海兵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