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河夯实“五个基础”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

日期:2024-05-13  来源:云南省红河州民宗委   字号:[ ]

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州坚决扛起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责任,全面贯彻主线要求,全力落实主线责任,全域创建、全民创建、全方位创建,着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

加强党的领导,夯实政治基础。成立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州委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暨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民族工作委员制、民族宗教工作协调机制等制度,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察、政绩考核一体推进,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关键少数”理论学习教育的“必修课”。常态化纳入党员干部专题培训、全州“万名党员进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干部教育培训、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月重要内容。聚焦“强组织、建阵地、聚人心、固边疆”,深化边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长廊建设,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促基层治理、促强边固防,实施“2152”优苗精培工程,大力培养“四个特别”好干部,配备乡镇(街道)统战委员和专兼职民宗助理员、宗教工作重点村(社区)宗教干事、民族工作专兼职信息员,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

共筑精神家园,夯实思想基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拓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主题宣传宣讲。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各级专家撰写和发表研讨论文。传承弘扬上世纪50年代《团结爱国公约》优良传统,倡导各族干部群众签订并践行《新时代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爱国公约》。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校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推动边境一线不通晓国家通用语言群众“清零”任务。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教育示范学校、教育馆(室)、主题广场(公园)、理论研究机构和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哈尼古歌》在米兰世博会精彩亮相,反映边境地区直过民族拉祜族脱贫攻坚的舞剧《流芳》、民族舞剧《诺玛阿美》等一大批文艺精品走向全国,彝族海菜腔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闪亮登场,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更加坚定。

共建美丽家园,夯实经济基础。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民族团结进步基层基础更加夯实。坚持“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实施“两个增收”三年行动和脱贫人口收入过万两年专项行动,2023年全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6%。聚焦“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目标,投入资金全面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沿边行政村(社区)正成为富边的样板、稳边的示范、守边的屏障。高速公路跨过红河,全州通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150公里,高铁到州府、动车到边境,全州铁路里程916公里,覆盖7个县市;“智慧红河”建设成效明显,5G、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向农村地区全面延伸,形成“市区深度覆盖、县城和乡镇重点区域全面覆盖、边远地区一网托底”的信息网络格局,水网、能源网逐步完善。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建成州一中等一批优质学校,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发展,“健康红河”行动深入实施,实现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全覆盖,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共享和谐家园,夯实社会基础。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举办云南希望工程“阳光少年 共同成长”各族青少年公益夏令营和徐汇—红河首届“石榴花开汇红心”同心营,与新疆、西藏等12所小学建立结对开展“书信手拉手”活动,推进各族学生不仅在州内相互交流,同时与州外和东中部协作省区青少年交流,设立“红河州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金”,在全州各学校全面落实各民族学生混班教学、混合住宿、共同学习生活。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建立“蒙自建设者之家”和上海徐汇区、长宁区、江苏昆山等多个“红河娘家人、乡村蓝店”等综合性就业服务工作站,与江苏省扬州市、连云港市、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等多省市签订跨区域交往交流交融、互嵌式发展等合作协议,有序推进各族群众与东中部地区各族群众跨区域双向流动,民族地区和散居地区之间、城镇和乡村之间双向流动。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创新打造红河“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云上梯田·梦想红河”的金字招牌,依托“三千四百年”旅游文化名片,打造了“两国六目的地”等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旅游精品线路,让国内外旅客在旅游中感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体验富有地方特色的“红河元素”,“红河·一个最云南的地方”成为云南旅游新方向。旅游景区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重点打造以州府为中心辐射蒙自、个旧、开远、屏边的1个示范圈,边境沿线和滇越铁路沿线2个示范带,弥勒泸西“弥泸一体”、建水石屏“一湖两城”和元阳、红河、绿春、金平“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区”3个示范联盟,以及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点,全州“一圈两带三盟百点”的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格局和边境沿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长廊正加快形成。

提升治理水平,夯实法治基础。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制定出台和修订《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条例》等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建立健全民族政策法规动态评估和清理制度,对法规、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充分利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月”、“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民族团结活动月”、民族节庆和群众赶集日等时机,广泛深入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托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把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各级党员干部维护民族团结进步、促进边疆繁荣稳定一线践行初心使命,全面实施“智慧边境”建设,构建“五位一体”守边模式,“一乡一阵地、一村一堡垒、一户一哨所、一人一哨兵”。开远市乐白道街道仁者村、元阳县新街镇全福庄村、绿春县平河镇平河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