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评论观点

以“一米高度”增添城市温度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4-04-01

□王孝誉

前不久,第三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公布,南通成功入选。儿童友好是指为儿童成长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切实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它包含社会政策友好、公共服务友好、权利保障友好、成长空间友好以及发展环境友好五大方面。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儿童事业发展,切实将儿童友好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城市建设和治理中引入儿童视角,不断完善儿童友好的社会政策体系,让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发展全过程、各方面,以“一米高度”增添了城市温度。

儿童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构建儿童友好环境,为少年儿童茁壮成长创造有利条件,事关家庭幸福,事关国家发展。我们要努力践行儿童优先发展原则,持续把儿童友好理念贯穿在政策制订、服务配套、城市规划、文化提升等方面,形成一套党政统筹、部门联动、区域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体系,共同打造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南通样本”。

立足“一米高度”,打造友好空间。应坚持从儿童视角出发,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以儿童更好成长为目标,以公益普惠为原则,按年龄、按需求推进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制定儿童友好重大项目清单,分阶段分领域打造一批儿童友好学校、医院、社区、公园、街区等,推动形成“点、线、面”融合的儿童友好空间体系。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充分利用“金角银边”打造社区周边的小游园、微绿地和口袋公园,通过儿童友好步道串联;对各种公园绿地进行差异化、适儿化改造,增加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和游憩设施;在街区配置全龄段儿童的体育运动设施和儿童游乐场地;优化公交线路,建设适宜儿童出行的道路交通系统,不断探索形成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南通路径。

聆听“一米声音”,鼓励儿童参与。保障儿童参与权是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核心内涵,只有让儿童真正参与到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才能实现城市的发展更加符合儿童需求。可通过开展“小小民生观察员”“小小社会实践团”“小小城市规划师”等活动,广泛倾听儿童声音,让儿童体验来自城市的平等、尊重与友善,给儿童搭建参与城市建设、社会生活的良好平台,构建儿童意见建议征集、交办、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推动儿童参与成果落地落实。

汇聚“一米关爱”,共创美好未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有儿童的心声,更应有全社会的行动。小到一个家庭,大到整个社会,能否做到倾听儿童声音、了解儿童诉求,尤其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看待社会问题,改善治理方式,体现出一个地方的执政情怀和治理温度。以“一米高度”看城市,是一个城市“俯下身”的关怀与行动,更是一个城市应有的远见与担当。要通过征集并展示南通儿童友好城市标志、海报、歌曲、宣传标语,举办“儿童友好走南通”等主题活动,汇聚起各方参与的强大合力,让儿童友好成为社会共识与集体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