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服章之美!中国古代服饰文化赏析(第二期)报名开启

image.png

古装影视剧中的服饰造型与图案是否符合史实?

现代人日常使用的“皮带扣”在古代长什么样?

如今掀起国风新时尚的马面裙、圆领袍,蕴含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宋锦、缂丝、织绣何以成为物质文化遗产?今天的我们又该如何传承与发展?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古代服饰元素被重新发掘和运用,我们该如何解读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密码?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爱好者们

快带着你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一起开启学习之旅吧

中国国家博物馆“服章之美——中国古代服饰文化赏析(第二期)”课程报名正式启动!



扫描下方二维码

即可报名课程

image.png



课程亮点


知名学者直播授课

与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的知名学者们共赴一场文化之旅,有机会与重量级专家在直播间互动交流。

课程主题丰富多元

从宏观视野下的历史发展脉络,到聚焦不同质地形制的细致解读,为你全方位阐释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内涵。

课程视频可回看

因时间冲突错过直播或希望反复温习课堂知识的学员们,可回看课程内容,有效期三个月(即2024年6月20日至2024年9月20日)。

可申领结业证书

报名申领结业证书且完成全部课时的学员,可申领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颁发的结业证书。


往期学员反馈摘录:

@意顷:作为服装史论专业硕士,感觉很有收获

@艺娴:信息量很大,一节课够研究一个月了

@猫老师:老师从历史文化和文物角度讲的,比单纯的书有深度



课程介绍

课程表.jpg


第一讲

华夏衣裳——中国服装史的历史演进与传承脉络

开课时间:2024年6月11日19:30

主讲人:贾玺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image.png


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上溯至原始社会。历朝历代都以特色鲜明的服饰为世界所瞩目。本课程以全景概览的视角,探讨中国服装史的形成环境、社会背景和文化传承脉络,讲解其中重要的服饰历史变迁节点,以图式来揭示中国各个历史时期服饰的风格要点与精彩细节,解读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比较不同时期中国传统服装的款式差异和风格特点,寻找与理解中国服装史发展与形成之奥妙。



第二讲

金玉琳琅——中国古代带具赏析

开课时间:2024年6月12日19:30

主讲人:王方

中国国家博物馆陈列工作部研究馆员

image.png


带具是中国古代服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存世数量较多的古代服饰门类。如果从良渚文化算起,带具文化已传承发展五千余年并且形制渐趋繁缛、装饰日趋华美、文化内涵逐渐丰富。带具的传承发展不仅勾廓出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变化轨迹,更见证了华夏服饰制度层面的完备和民族服饰文化的交融。本课程立足于中国历代带具的基本特点和典型文物进行赏析。



第三讲

千年传承——中国古代圆领袍的发展演变

开课时间:

2024年6月13日19:30

主讲人:赵连赏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image.png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现存的传统文献和考古文物可以充分证明,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演变历史,就是一部中国服饰文化吸收融合历史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服饰精华的发展史。以圆领袍为例,圆领袍来自西亚及欧洲草原的游牧民族,在南北朝时期传至中原,自唐代开始在我国广泛传播,后演变出诸多式样。本课程以中国古代圆领袍的发展演变溯源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史,解读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多元一体性。



第四讲

纹形兼备——马面裙的美学意境与价值观念

开课时间:

2024年6月14日19:30

主讲人:贾玺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image.png


马面裙是中国传统服饰中十分经典和极具代表性的款式。其历史源远流长,外观独特,工艺精美,功能合理,凝聚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美用一体、以文载道的造物思想。它的衣身开合方式、裙门叠压、褶裥结构、图案装饰、文化内涵等要素综合筑成其运动性、遮蔽性、装饰性和礼仪性共存的特色,是中国古人高度发达的独特制衣智慧与美学特色的体现。本课程聚焦阐述其历史演变、形制结构、纹样、色彩的同时,还将重点展示大量经典马面裙实物和丰富的精美细节。



第五讲

锦罗风韵——从宋代丝绸文物复制到数字化保藏

开课时间:

2024年6月17日19:30

主讲人:李薇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image.png


素有“锦绣之冠”之称的宋锦,以其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等特点,成为宋代丝绸文物的代表,其渊源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如今,几近失传、濒临消亡的宋锦制造技术正日益得到关注,在2006年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宋代丝绸文物的复原、保护、传承与创新已成为服饰研究炙手可热的重要领域。本课程以“宋代蓝地对鹿纹锦”“南宋鸾鹊缠枝叶纹纱罗裙”与“南宋如意山茶暗花罗”为例,围绕宋代丝绸文物复制的理论、面料复原研究实践,重点讲解中国古代宋锦吴罗的织造方法、特点、复制原理和面料创新,以及在馆藏数字化领域的应用。



第六讲

黼黻衣冠——明代帝王和百官服饰制度图案述略

开课时间:

2024年6月18日19:30

主讲人:赵连赏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image.png


“复衣冠如唐制”是朱元璋制定明代服饰制度注重的原则之一,但从明代服饰制度整体内容观察,其制度内容更多遵循的是“远仿周汉,近仿唐宋”原则,同时,兼具参考辽、金、元三代服饰制度而制定,是中国古代服饰制度的集大成者。本课程围绕明代帝王和百官服饰图案背后的礼仪秩序、色彩关系和风尚习俗等要素,阐释图案作为明代帝王和百官礼服的重要标识之一,在明代服饰制度中发挥的“辨等威”的特别作用。



第七讲

天工巧极——中国古代织绣书画艺术的鉴识

开课时间:

2024年6月19日19:30

主讲人:严勇

故宫博物院宫廷历史部主任、研究馆员

image.png


织绣书画艺术与服饰文化和书画艺术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更是关联着中国古代礼仪与民俗文化。本课程围绕中国古代织绣画中的织画和绣画两个艺术门类,着重讲解古代织画中的缂丝画、织锦画、漳绒画、古代绣画中的顾绣和鲁绣、四大名绣(苏绣、广绣、蜀绣、湘绣),以及堆绫、缉珠绣、刮绒、发绣等,阐释不同时代、不同门类的织绣书画作品所蕴含的各具特色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



第八讲

奢侈风气——明清之际的女子服饰时尚

开课时间:

2024年6月20日19:30

主讲人:陈芳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image.png


中国古代服饰不仅是一种物质文化的体现,更是历史、政治、军事、文化诸因素融合的产物,通过服饰可以透视出各朝代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状况。本课程从物质文化的视角,探讨明清之际典型女子服饰的形制、材质、穿着者身份、流行时间及流行原因等相关问题,厘清明清之际女子服饰与中亚、西亚服饰的关系,追溯服饰背后承载的文化符号含义、象征性系统及奢侈风气,并从听觉、嗅觉和视觉等维度分析明清之际女子服饰形象塑造的审美特征及女子品评标准的转向。



课程报名

报名入口

image.png

课程费用

200元/人(无需申领结业证书)

400元/人(可申领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颁发的结业证书)

费用含平台运维费、服务费、证书制作费、邮寄费等。报名申领结业证书且完成全部课时的学员,可申领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颁发的结业证书。

*最终解释权归中国国家博物馆所有



咨询方式

咨询电话:王老师 010-65119200

咨询时间:工作日 9:00-16:00

团体咨询:

image.png

文博单位团体及对公

可扫码添加企业微信咨询









资料文库

●●●
兼容
浏览器
兼容
浏览器
请使用IE10、IE11、360安全浏览器极速模式
在线
客服
学员
手册
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