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河北省滦南县着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品牌
精神文明报  2024-05-15

  落子“乡贤+”盘活文明村镇建设“大棋局”
  ——河北滦南县着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品牌

    近年来,河北省滦南县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新模式,从培育和挖掘乡贤资源着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出“乡贤+”模式这一步“关键棋”,将其作为滦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品牌,谋定而动,盘活文明村镇建设这一“大棋局”,不断开创滦南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局面。
    布局“大棋盘”,释放人才资源新活力。作为全国文化先进县,滦南县是冀东文艺“三枝花”评剧、皮影、乐亭大鼓的发祥地,深厚的文化底蕴滋育出诸多的历史文化名人,也惠育出很多的乡贤。这些乡贤成为滦南县开展文明村镇建设得天独厚的人才资源。2016年,滦南县程庄镇率先成立首个乡贤会,其模式迅速得到复制。2022年4月,滦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精准落子“乡贤+”,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阵地,号召各镇德高望重的贤人志士、离退休干部、道德模范和带头致富的精英人物加入各镇乡贤志愿服务团体。通过将志愿服务项目与基层党建、文化服务、乡村治理等相结合相配套,在各镇围绕理论政策宣讲、移风易俗、便民利民等方面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滦南县将“乡贤+”模式作为“关键棋”贯穿文明村镇建设工作始终,协同联动、整体发展,聚优势成胜势,盘活全县文明村镇建设“大棋局”。
    下好“民心棋”,“乡贤+理论宣讲”传播文明“好声音”。在“倾听党的声音”宣讲会上,滦南县倴城镇乡贤志愿者梁艳萍用生动的语言和接地气的方式向村民们讲解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还向大家提出相关问题与村民进行互动,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贴近群众的服务员、理论传播的宣讲员”。在“党的声音进万家”宣讲活动中,坨里镇“乡贤”志愿者崔学思、张会臣为小学生讲述“二十四孝”之“扇枕温衾”的故事,结合实例向村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用老百姓乐于接受的乡音,让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把理论讲出了“滦南味道”,让农村群众听得懂、能吸收。近年来,滦南县“乡贤”志愿宣讲队活跃在全县各村镇,积极开展宣讲活动。各镇乡贤志愿者们发挥自身理论优势,结合宣讲对象生产生活实际、基层群众所思所盼,让宣讲活动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走稳“善治棋”,“乡贤+基层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在农村,有时遇到邻里产生点纠纷,大家都劝不住的事,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劝说几句,就能简单化解,这就是组建乡贤志愿服务队的初衷。”马城镇党委副书记说。“乡贤+基层治理”让村民在矛盾解决的过程中“多办事、少跑路”,提升矛盾纠纷调解效率,把矛盾化解在家门口。“作为村里的乡贤志愿者,能给大家解决一些大事小情,发挥我的余热,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程庄镇西胡家坡村乡贤志愿者任佩铎介绍说。自程庄镇乡贤会成立以来,他第一批加入乡贤志愿者队伍,曾多次上门为村民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滦南县各村镇将乡贤与基层治理紧密结合,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用活“惠民棋”,“乡贤+移风易俗”践行文明新理念。“女儿结婚,本来想去酒店,经村里的乡贤大哥们一说呀,我们就打算在家里办,各种开销都能省一半儿,既喜庆又节俭……”南堡镇村民李红芳高兴地说。该村乡贤会成了“酒席总管”,谁家有喜事,“酒席总管”的志愿者们总是第一时间去家中当参谋。为进一步弘扬乡风文明,滦南县各镇乡贤志愿者中的文艺骨干还组建了文艺宣传队,建立村民大舞台,通过红歌联唱、快板书、皮影调、评剧等曲艺形式,编排移风易俗主题节目《家风》《移风易俗树新风》等,用身边的人和事感染、教育群众,在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不忘践行文明新理念、新风尚。
    下一步,滦南县将继续发挥“乡贤+”作用,稳扎稳打,走好每一步棋,盘活文明村镇建设“大棋局”,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更好培育时代新风貌,不断开创“全民共建共享,全县向上向善”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局面。(戚广辉 韩志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