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移风易俗 -> 正文
玉林市陆川县多形态宣传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
广西日报  2024-05-16

  原标题:

  陆川县多形态宣传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

  巧用载体涵育新风

“厅厦邻理”理论宣讲活动现场。罗钊 摄

  至今回想,玉林市陆川县马坡镇东西村村民王宇对自己简办婚礼的决定,仍觉得是明智之举。当初,在村红白理事会的协助下,他与妻子说服双方家庭,舍弃大操大办计划,举行了简单而温馨的婚礼,节省了一大笔开支。村民的祝福没变少,夫妻情感没变淡,两人婚后生活少了一重负担。

  仅是马坡镇,目前已有超过80%的村民选择简办婚礼,平均花费较以往下降30%。

  马坡镇村民婚礼简办是陆川县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取得成效的缩影。春深四月,记者行走在陆川广大乡村,发现淳朴民风滋养下的新农村,处处散发出易旧俗、倡新风的气象。

  文明润乡土,新风拂心田。去年以来,全县组织开展“群众夜话”“厅厦邻理”“百姓讲堂”等宣讲活动2600多场次,参与群众29万多人次。如今,宣讲效果正内化为群众移风易俗的行动自觉。2023年底,陆川县被确定为自治区移风易俗试点县。

  啀戏唱新声

  “月光光,照山岗,老鹊飞,飞不高。老鹊为啥飞不高,老鹊老鹊守老窝……”一出啀戏,开幕曲的童谣,唱出了农村留守孤寡老人的辛酸。

  啀戏,在陆川当地人印象中颇为古老,如今却充满现代气息,观照当下现实。这出名为《山上山下》的啀戏,呼吁大家关爱孤寡留守老人,摒弃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

  一出好戏,既是文化大餐,也是宣传法宝。去年底,该剧在陆川县珊罗镇田龙村献演,赢得台下掌声阵阵。时值玉林市举办“移风易俗大集市文明新风润民心”主题活动,群众在看戏的同时,也领悟了客家儿女不畏艰辛、勇于担当的精神。

  陆川县文化馆发挥啀戏文化魅力,将文明新风吹到乡村。“文明实践春风吹,移风易俗破陈规;厚养薄葬要提倡,红事白事节俭办……”一系列文艺节目中,朗朗上口的快板歌,道出了推进移风易俗、涵养文明新风的深刻意蕴。

  “小戏格局大,凡人情怀深”,这出现实题材的啀戏获得第十一届自治区基层群众文艺汇演戏剧类二等奖。《懒夫妻变勤致富》《农民工的新打算》《河长轶事》等作品也进入群众视野,这些戏曲以啀话进行说唱,融合客家山歌曲调,以传统戏曲展示时代精神。

  “如今,这种濒危剧种在走向现代生活的同时,也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要载体。”陆川县文化馆副馆长刘利曼介绍,接地气的内容、生动活泼的表演,让群众看得津津有味。

  有啀戏的活动,常常人潮涌至。活动集文化传承、政策宣传、科普知识、农产品展销于一体,形成文化集市盛会,推动移风易俗成为新风尚,使文明之风在基层点面开花,蔚然成风。

  自2021年起,全县以啀戏形态向基层宣传文明新风,蕴含忠孝廉洁、文明和谐、反对陋习、树立新风等主题,演出超过300场,受众30多万人。

  厅厦议和谐

  群众什么时间有空,宣讲就什么时候开始;群众喜欢在哪里聚集,宣讲就在哪里进行。在陆川县,“群众夜话”和“厅厦邻理”已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

  三四月,夜微凉。在乌石镇龙化村邹氏厅厦前的小广场,一场特别的“群众夜话”如期开聊。镇村党员干部为主力军的宣讲员与群众围坐一起,围绕风貌提升、乡风文明建设,说问题、提建议、谈诉求、话发展。

  “我们通过群众夜话、厅厦邻理、板凳会等方式,引导群众改变旧思想、旧做法,弘扬新思想、新风尚。”龙化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荣初说,这种利用群众闲暇时间,以厅厦庭院等场所为阵地的宣传活动,通常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这般场景,在陆川县广大村屯多有出现。在温泉镇官田村,“厅厦邻理”宣讲就以青瓦白墙为黑板,以庭院地坪为教室;在沙湖镇官山村新田屯,小广场灯光明亮,镇村党员干部与群众合围而坐,“夜话”畅聊乡村发展。

  聊开了,心就齐;心齐,事就能成。

  厅厦,既是客家民居的方位概念,又是客家人忠孝仁义传家的精神空间。建筑四面合围,中央形成一方院落空间,客家人一姓或多姓人家常聚集于此,话事说理、集思聚义。

  “我们结合民居文化,引导厅厦原住村民对厅厦场所进行升级改造,融入村规民约、家风家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乡风文明等内容,打造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场所。”陆川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夏四根介绍,该县以特色化、品牌化打造“厅厦邻理”志愿服务项目,打通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各村屯“厅厦”已成为理论宣传的新阵地,座谈会、茶话会、板凳会等活动时常举行。目前,该县仅开展“厅厦邻理”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活动就有300场,参与群众2.6万多人。

  样板树标杆

  走进温泉镇洞心村,“自治区文明村”牌匾甚是抢眼。村里可见廉政主题园、家风家训基地、讲理堂、科普示范长廊、扫黄打非宣教园等宣传教育阵地。

  在洞心村,今年来开展家风家教、法治教育等移风易俗宣讲就有50多场。示范点的样板意义不言而喻。去年以来,陆川县打造了竹园屯、石头塘屯、官垌屯等高标准示范点7个。每个示范点,都制定了详细的人员和工作制度。各村屯已有的农家书屋、廉政主题园、家风家训基地等阵地资源,经有效整合,发挥起理论宣讲、教化、科普等服务功能。

  丰富载体、创新形态,打造样板。全县各村以两委班子为领头,组建驻村工作队、回乡工作队、“万企兴万村”工作队、新乡贤工作队、乡村教师工作队5类志愿服务队伍,引领带动群众参与,汇聚起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洞心村回乡干部吕洪武就是这股力量中的一员,他经常利用节假日、晚上回村时间,走家入户动员村民参与改建进村公路、发展食用菌产业、修建文体活动场所等。针对彩礼高的现象,他向父老乡亲大力宣传移风易俗,改变村民的认知。如今,洞心村的彩礼由七八万元降至3万元以下,酒席标准也由每桌1000元降至400元,礼金不超过100元已成惯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蔚然成风。

  截至目前,该县已有“桂志愿”注册志愿者17.9万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约1800支,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4700多场次。广大志愿者深入基层,引导村屯完善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融入“五个统一”“九不超”“六禁止”等要求,内化为群众认可、自觉接受的“治理规范”。

  春风拂面,沁人心脾。该县还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模范户、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慈孝家庭、孝心媳妇、美丽庭院等评比活动,通过榜样力量推动群众摒弃陋习、树立新风。近年来,全县累计评出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2070户。(记者 蒙进煌 通讯员 罗钊 凌春雷)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