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昆明文明网首页 > 文明评论

“杀猪饭”吃出文明味 不靠倡议靠参与

2023-12-06 14:06 来源: 都市时报

云南省丽江市龙蟠、鲁甸、宝山、七河等部分乡镇近期发出“移风易俗节俭杀年猪”的倡议,建议养猪户尽早屠宰年猪或统一宰杀,提倡自宰自食,不铺张浪费,引发网友热烈讨论。有人对倡议冷嘲热讽,说“为什么流传几千年的习俗,到今天就成了铺张浪费了呢”“对老百姓少一点管理,不要什么都管”等等。
嘲讽其实大可不必。倡议书的本来意思,是提倡勤俭节约,号召抵制大操大办“杀猪饭”,避免铺张浪费,同时防止动物疫病扩散,并非“一刀切”式地禁办。但也要看到,“杀猪饭”是一种民俗,是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现实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丰富的民俗文化反映出当地人独特的传统和人文品格。若希望减少民俗活动中落后于时代的东西,需要主动融入,主动作为,加入与时俱进的文明内容。一纸倡议书并不能解决问题。
千百年来,中国大地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农历腊月前后,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杀年猪,摆上“八大碗”,大家一起来一场盛宴,犒劳辛苦了一年的自己,其乐融融。现在,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迁,“杀猪饭”中腌肉、装血肠、炼猪油、为来年储备肉食的功能已逐渐减弱,但欢聚一堂、图个热闹的社交功能不断强化,除了农村,城市居民里也有很多人喜欢参与类似的活动,联络了城乡之间人们的感情。从这一点来看,“杀猪饭”已经成为重要的联络情感的民俗活动。对于这样的存在,随意指手画脚的“管理行为”当然容易引发不同的声音。特别是在信息传播迅速的互联网时代,倡议书引发网上的议论,这可能是发出倡议的相关部门没有想到的。
《人民日报》一篇评论中有一个观点:乡村是维护和推动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根植于乡土的民俗文化已经深深嵌入乡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基层党组织、民间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的关联互动,民俗文化可以发挥出助力现代乡村治理的独特功能。拿“杀猪饭”来说,这本来就是一个深深根植于广大农村的群众聚会活动,如果主动组织群众性的宣传队伍,表演节目,活跃气氛,润物细无声式地传递文明的内容,倡导文明的行为方式,相信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再如,组织在场的党员干部帮助清理卫生,让群众看到、学习到符合“乡风文明”要求的现代化屠宰方式,既和谐了干群关系,又发挥了党员干部在建设乡村文明风尚中的带头作用。这类方式自然会比倡议书的效果好。
“杀猪饭”看起来是一家一户的自发行为,实际上是重要的集体行为,往往具有公共事务属性。运用好民俗文化的积极因素,有助于提升乡村群众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充分发挥优秀民俗文化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重要作用。这要求我们不光要守护好民俗文化,还要与时俱进,深刻理解民俗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这样才能让民俗文化在传承中焕发生机。(右耳)
相关新闻

图片头条

文明时评 更多…

专题专栏 更多…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 主办中国文明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1449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012017004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广媒)字第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