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为老服务
低血糖危害大,吃得“扛饿”好预防——老年人营养膳食之二十四
2023-12-08 16:50  

  据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超过30%为糖尿病患者,血糖异常是很多老年人常有的问题。大家深知高血糖对身体危害很大,殊不知,低血糖对身体的危害更值得我们警惕和重视。

  临床上,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 mmol/L即可诊断低血糖,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如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和脑细胞缺氧如精神不集中、躁动、易怒甚至昏迷等。

  而老年人发生低血糖时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不明显,常表现为性格改变、失眠、多梦等。因此,老年人发生低血糖时,往往不易被察觉,而长期持续的低血糖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反应迟钝,甚至痴呆,也就是不可逆的脑功能损伤。

  除了降糖药使用不当、运动过量等原因,多数情况下,发生低血糖跟前一餐进食不当有关,包括进食总量不够,富含糖类的食物如主食、薯类、水果等进食量不足,食物品种太单一等。这些问题导致餐后血糖不足或下降速度太快,不足以维持到下一餐进食,从而出现低血糖。

  因此,为预防低血糖,要保证规律进餐,每餐都要注意食物搭配,吃饱吃好。

  首先,每餐都要有富含糖类的食物,它们是血糖的主要来源。最好有消化较慢、更“扛饿”的全谷杂粮和杂豆如燕麦、小米、玉米、全麦制品、红豆、绿豆等,尤其是主食总量较少时。土豆、红薯、山药、芋头等薯类以及水果也能提供较好的糖类。相对而言,白米饭、白馒头、白面条、白面包、白粥等精制谷物则不容易维持足够时间的血糖水平,除非吃很多。甜饮料、甜点中的糖只适合用来救急(低血糖时)或紧急预防。

  其次,每餐都要搭配富含蛋白质和/或脂肪的食物,它们可以使餐后血糖水平更持久,避免快升快降。蛋类、奶类、肉类、鱼虾和大豆制品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进食后胃排空速度慢,更“扛饿”,对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十分有效,有利于长期保持血糖稳定。

  最后,吃零食,特别是在进餐不及时、进餐间隔时间太长时,有助于预防低血糖反应。水果、牛奶、酸奶、薯类、豆浆、坚果都是很好的零食,可以经常食用。饼干、面包、甜点、膨化食品、火腿肠、冰激凌、饮料等虽然不太健康,但对预防低血糖反应是有效的,偶尔也可以选用。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高血糖要控制,低血糖要预防。规范用药,适量运动,加上合理膳食,相信您一定能够很好地维持血糖正常平稳。

  编辑:医疗保健处  赵伟

  参考资料:《中老年营养百科》




 
责编:
 
 
京ICP备14010557号 主办:水利部离退休干部局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146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2条2号 E-mail:lgj@mwr.gov.cn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离退休干部局微信公众号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