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实践探索

广东深圳:全市一盘棋 激活水经济 着力打造全域绿色活力水经济

2024-04-19 13:55 来源: 水利部网站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圳市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引领,以碧道、水利风景区建设等为重要抓手,发展全域绿色水经济,不断探索把生态“好水”变成经济发展“活水”的新路径,提升全市滨水空间价值,全力打造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一、建立统筹机制,引领全域水务行业发展 

摸清全市水资源、水产业家底。梳理全市河湖滨水资源,在确保行洪、供水、水生态环境安全的前提下,依托碧道、水利风景区等滨水空间开发开放工作,培育壮大水上运动、滨水休闲康养、水文旅文创等绿色水经济新业态。同时,完成第一轮水务产业摸底调研,了解企业发展诉求和产品推广需求,为水务产品清单建立和应用场景推广奠定基础。高标谋划水经济发展顶层设计。积极响应发展绿色水经济新业态的号召,部署全市水经济发展路径,印发实施《深圳市水务局发展绿色水经济工作方案(2023-2025年)》,明确水经济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为全市水经济发展指明方向。深入调研纾解企业困境。持续开展“助企行”和“双招双引”工作,多管齐下推进经济任务落实。通过现场走访、座谈会等方式调研涉水企业11次,覆盖全市93家涉水企业,包括水利设计、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水务设备材料制造商、智慧水务、水务运营商等,及时响应企业诉求,助力企业发展,收集并解决企业诉求68件,为11家企业协调落实房租减免、水电补贴、专精特新补助申领等事项,有效纾解企业困难,助力产业升级发展。 

二、聚焦滨水文旅,助力全域水经济蓬勃发展 

发布“水文旅地图”,增添区域水经济活力。在全省率先发布“水文旅地图”及首批12条精品水文旅路线,开发智慧导览小程序,涵盖市民游玩前、中、后多样需求,并提供一键导航功能,为市民打造水文旅主题路线出行的“随身导游”。利用治水成果,开放水务设施、工程等,吸引市民游客前往游玩,为促进滨水区域大众消费、拉动就业发挥积极作用,有效带动周边消费与产业发展。试点先行,带动区域水经济发展。龙华区依托“三面环山、一水润城”自然资源优势,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全力推动打造“观古通澜”文化纽带、水城相融生态廊道、千帆竞渡黄金水道,深入开展水经济试点工作,2023年度已完成社会资本投资4481.1万元,有效推动观澜古墟全面投入商业运营,打造商旅文一体的网红打卡点,重现往日盛景,再续百年繁华,2023年总客流量达140万人次。大力开展水上运动,助力水经济繁荣发展。对适宜开展水上运动的河湖岸段,完善基础设施,增加水上运动公共水域供给,结合我市水文特点和运动需求,发展以赛艇、皮划艇、桨板、龙舟项目为引领的水上运动,丰富水上运动赛事。在大沙河成功举办第二届“X9高校院所联盟”赛艇联赛,在茅洲河成功举办首届粤港澳大湾区龙舟赛,在新洲河成功举办深港澳青少年水上运动邀请赛。和鹭赛艇俱乐部每年接纳游客约5万人次,成为广大赛艇爱好者专业、优质、国际化的赛艇训练基地。同时,在“南山文体通”平台设置赛艇免费体验预约通道,向市民开放免费赛艇体验服务,每年服务约3000人次。水上运动基地有效带动了包括青少年培训、赛艇装备、赛事运营在内的整个产业链发展,促进了沿线产业升级。 

三、打造开放空间,碧道、水利风景区齐发力 

碧道建设赋能周边产业,促进水产城深度融合发展。在茅洲河宝安段,将40余家小散污危企业聚集的工业楼改造成展示厅,引进“润加速”及研发类高新企业入驻,成为“5G+环保科技”前沿科技成果转化高地、绿色工业“新生产”研究与孵化加速平台;在茅洲河光明段,将水质净化厂改造成为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将50余家老旧企业聚集的滨海明珠工业园改造成为深圳理工大学过渡校区,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和上市企业相继入驻。在深圳湾,通过碧道串联欢乐海岸、深圳湾超级总部、后海中心区、深圳湾口岸、蛇口、蛇口渔港和海上世界等7个滨海特色片区,沿线聚集了华侨城、华润、招商局、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众多知名企业,形成一条超万亿元的经济发展核心区域,充分释放滨水经济活力。水利风景区实现资源共享,拉动滨水产业共同发展。东江取水口水利风景区将水文化与水工程有效联动,充分发掘“营地+景区”“营地+田园”“营地+研学”“营地+体育”“营地+玩乐”模式,形成水主题鲜明、水文化清晰、水经济活跃的近郊露营景区,让景区自带流量,有效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光明湖水利风景区从完全封闭管理走向预约开放,试运营以来累计接待省内外各类团队86场次(2288人次),被认定为“光明区中小学校外科技创新教育实践基地”,鹏城实验室、光明区委党校在此设立研学点,发展“水利风景区+产学研”新业态,带动区域滨水经济繁荣发展。 

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全面实施、“山海连城绿美深圳”深入推进之际,深圳市将进一步以碧道、水利风景区等为依托,以省级水经济试点为抓手,推动水务高质量发展与培育绿色水经济新业态深度融合,带动全域一河两岸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打造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范例。

责编: 廖梦均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