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科普

唐诗中的黄河意象

2024-04-26 11:19 来源: 黄河网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滋养了一代代勤劳朴实的大河儿女。历代文人墨客反复吟诵黄河,留下了许多传诵千古的经典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有“一代之文学”之美誉的唐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据不完全统计,现存五万多首唐诗中,以“黄河”为题目或题材的诗歌就有百余首。这些诗歌向人们讲述着一千多年前关于黄河的动人故事,呈现出大唐年间炎黄子孙的精神风貌,谱写出超越时空的盛世华章。

帝王将相笔下的黄河气势恢宏。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为后世留下了长篇五言古诗《黄河》,详细描绘了黄河源发昆仑、浑经雁塞、声振龙门、勇逗山峰、雄标四渎的雄伟之势和壮美之态,赞美了黄河“润可资农亩,清能表帝恩”的实用价值和象征意义,以及“九曲终柔胜,常流可暗吞”的磊落胸怀。其《春日登陕州城楼》一诗,抒发了“巨川何以济,舟楫伫时英”的英雄气概和盛世豪情。面对“砥柱之峰桀立,大禹之庙斯在”的壮观景象,唐太宗亲笔题写了“仰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春”的诗句。以诤臣著称的魏征,在《砥柱山铭并序》中盛赞大禹治水“挂冠莫顾,过门不息”的丰功、“兴利除害,为纲为纪”的盛德,抒发“勒斯铭以纪绩,与山河而永存”的缅怀之情。唐玄宗李隆基《登蒲州逍遥楼》一诗,描绘了“黄河分地络,飞观接天津”的壮阔景观,抒发了帝王豪情。开元名相张九龄《奉和圣制经函谷关作》:“函谷虽云险,黄河已复清。圣心无所隔,空此置关城。”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安宁、政治清明的期许。

文人墨客笔下的黄河摇曳多姿。洛阳龙门、九曲黄河、黄沙关隘是唐诗中比较常见的意象。刘孝孙《早发成皋望河》:“鸿流遵积石,惊浪下龙门。”骆宾王《晚渡黄河》:“通波连马颊,迸水急龙门。”元稹《竞渡》:“龙门浚如泻,淙射不可援。”薛能《黄河》:“波浑经雁塞,声振自龙门。”唐人眼中的龙门黄河惊涛拍岸、咆哮万里,壮美的景象与深厚的人文情怀跃然纸上。以李白为例,这位天才的浪漫主义诗人先后写了二十余首有关黄河的诗歌,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的豪迈慷慨,有“黄河饮马竭,赤羽连天明”“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的战争感怀,还有“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等人生体验,向世人展示了盛唐时期的真实风貌,勾勒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如果说李白笔下的黄河像一首跌宕起伏的咏叹调,那么王维笔下的黄河就像一幅壮美的泼墨山水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的诗句把唐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渲染得淋漓尽致。杜甫笔下的黄河则像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战场,有时是“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的金戈铁马,有时是“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的艰难凄凉,有时是“萧关陇水入官兵,青海黄河卷塞云”的胜利喜悦,有时是“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的真知灼见。与初盛唐诗人的视角稍有变化,中晚唐诗人笔下的黄河可以用一幅幅充满烟火气的市井图来形容,其中有韩愈“条山苍,河水黄。浪波沄沄去,松柏在高冈”的政治抱负,有卢纶“黄河九曲流,缭绕古边州”的离愁别绪,有孟郊“青山临黄河,下有长安道”的祝福劝慰,有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勇往直前,有柳中庸“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的征人愁肠,有李商隐“回銮佛寺高多少,望尽黄河一曲无”的风骨离愁,平实细腻、婉转曲折是其显著特点。

僧道伶人笔下的黄河引人深思。唐五代时期是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初创期,一些僧道伶人也写下不少引人深思的黄河题材诗作。寒山与拾得是唐代著名的僧人,喜欢以诙谐通俗的语言宣扬出世思想,表达对人生哲理的体悟与思考。寒山借“浩浩黄河水,东流长不息”的自然现象,抒发“悠悠不见清,人人寿有极”的人生感慨,得出“唯当鬒发时,行住须努力”的结论。这些诗句与汉乐府中的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异曲同工之妙。寒山在另一首诗中以“我见黄河水,凡经几度清”的亲身经历,用直白而又生动的比喻告诉世人,“水流如急箭,人世若浮萍”,只有认清“痴属根本业,无明烦恼坑”的本质,才能在“轮回几许劫”的俗世沉浮中避开“造迷盲”“烦恼坑”,获得清明平和的人生。诗僧拾得曾用“两人心相似,谁能徇俗情”来比喻自己和寒山的知己之情,并借“若问年多少,黄河几度清”表达对岁月沧桑的感慨。自号“衡岳沙弥”的晚唐诗僧齐己现存诗歌800余首,是在诗歌数量上仅次于白居易、杜甫、李白、元稹的高产诗人,其诗句“江僧酬雪句,沙鹤识麻衣。家在黄河北,南来偶未归”,颇有大历遗风。而中晚唐伶工周季崇之妻刘采春,擅长演唐代流行的参军戏,她在《啰唝曲》中用短短二十字“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讲述了人生苦短、韶华易逝的光阴故事,读起来一唱三叹,令人感慨万千。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从帝王将相到骚人墨客,从诗僧道士到参军伶人,唐代不同群体、不同地域、不同性别的诗人写下了众多以黄河为题材的充满生命张力的经典诗作,描绘出千姿百态的黄河意象,蕴含着深沉厚重的黄河内涵,承载着历久弥新的黄河精神。深入挖掘古典诗词中记载的黄河文化宝藏,从中学习古人治国理政的爱国情怀、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超越时空的文化价值,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讲好黄河故事,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应有之义。

责编: 廖梦均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