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建
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市委员会简介
(2022年8月26日)

  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市委员会(简称民建北京市委),是中国民主建国会的省级地方组织,前身为民主建国会北京市分会,成立于1949年8月。截至目前,北京16个行政区域都建立了民建组织,民建北京市委下辖4个区委、6个工委、2个总支、5个直支,204个基层组织。

  民建北京市委设有经济、理论、联络、资环、法制、妇女、文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金融、教育、医药健康12个专委会和青年、宣传、参政议政3个工作委员会。市委机关设有办公室、研究室、组织处、宣传处、参政议政处、社会服务和联络处6个处室。

  1949年3月民建总会黄炎培、章乃器、施复亮、孙起孟等理事、监事到达北平,与北平的民建会员发起组织“新知识座谈会”,在工商业者和广大群众中宣传革命道理和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6月12日,民建总会设立了北平工作委员会办事处,孙起孟任总干事。8月21日,民建北平市分会在北平市协和医院礼堂召开成立大会。会议选举南汉宸、凌其峻为正副理事长。当时会员176人。1956年9月,根据民建中央的决定,改名为“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市委员会”,简称“民建北京市委”。1959年7月,民建北京市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北京民建团结教育会员和工商业者,为发展生产,平抑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经济做了大量工作;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北京民建积极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在进行和平改造中作出应有贡献。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民建北京市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扬“五个坚持,四种精神”的优良传统,积极贯彻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致力于完善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安定团结,做了大量工作。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建北京市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四新”“三好”要求,深刻把握“三个与时俱进”的参政党建设规律,始终践行民建会“爱国、民主、建设、团结、创新、奉献”的价值理念,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努力做到“讲政治、识大局、严要求、善履职”;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全力以赴投身抗疫斗争,围绕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京津冀协同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调查研究,为新时代首都发展贡献民建力量。

  北京民建历任主要领导人分别是:南汉宸、孙晓村、傅华亭、浦洁修、王之泰、朱相远、王永庆、高云龙。

  2018年9月10日,民建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高云龙同志辞去民建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主任委员的申请,选举司马红为民建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2年7月6日,民建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司马红为民建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