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专题
国漫电影的创新生产路径探析
孙媛 魏德森
2024, (5): 7-11.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5.001
18 0
摘要:

摘要:【目的】国漫电影在繁荣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亟须突破的困境,要进一步突破叙事及技术藩篱,探索国漫电影的创新生产路径。【方法】本文在叙事学、传播学等理论视域下,运用文本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研究国漫电影在叙事创新、技术运用、营销推广和民族风格建构等方面的特点。【结果】建设特色动漫生态体系,开发系列化国漫品牌,架构可持续电影宇宙,推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升是国漫电影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结论】国漫电影要依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建立具有民族风骨的影像,用动画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与观众之间的情感共鸣和深度互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基因,赓续优秀文化精神内涵,持续为国漫电影发展注入新活力。

专题
用动画电影的生动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以“魔童”哪吒的人本主义叙事为例
徐晨 万俊杰
2024, (5): 12-18.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5.002
17 1
摘要:

摘要:【目的】动画电影不仅为电影经济发展带来效益,更是传承、传播、弘扬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理念、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本文旨在探讨动画角色对传统中华文化的创新转化与时代表达。【方法】从叙事视域出发以人本主义思想为理论依据,看“魔童”哪吒所传递的角色思想与文化内涵。【结果】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魔童”哪吒的角色叙事,既包含个体英雄的逆袭成长、对家庭血缘关系的重视以及家国大义,也因强烈的现实观照及与传统文化求同存异适应时代发展的叙事表达,让角色塑造表现出与以往传统神话角色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和东方美学特点。【结论】角色作为电影叙事核心,是动画电影讲好中国故事、坚持守正创新,向世界展示生动中国形象的要素,也是动画电影在文化传承与文艺创新中中国精神最直观、最生动的表达。

专题
喜剧类型动画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以《茶啊二中》电影为例
曲朋 王莉娜
2024, (5): 19-24.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5.003
23 0
摘要:

摘要:【目的】近年来,国产动画创作不乏优秀之作,但喜剧类型的动画创作相对较少。因此,扎根中国本土喜剧文化,以喜剧创作推动国产动画在当下时代成功突围,探索国产动画跨文化传播的另一条可行之径。【方法】本文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法对《茶啊二中》展开研究,探析东北喜剧文化与动画电影的创作结合,其中喜剧如何成为动画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助力,总结《茶啊二中》跨文化传播中的喜剧表征、传播突破以及价值内涵。【结果】《茶啊二中》不拘泥于搞笑的表层,而是将动画电影与本土喜剧文化特色、与当下时代相结合,从强大的文化自信出发,深耕东北喜剧文化,成功将喜剧转化为动画电影跨文化传播的推动力,实现了国产喜剧动画的跨文化传播。【结论】喜剧类型动画电影的未来发展,只有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传播语境,并寻得人们的共同关注,才能更好地实现喜剧动画的跨文化传播。

传媒理论
追求卓越:新时代优秀编辑的养成与发展
王美丽
2024, (5): 25-28.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5.004
0 0
摘要:
摘要:【目的】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不断扩展,对编辑工作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优秀编辑的养成和发展愈发显得重要。优秀编辑不仅承载着传承文化的使命,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培养和发展新时代的优秀编辑。【方法】本文首先深入剖析了新时代优秀编辑所需的核心素质,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以及创新精神与探索意识,并探讨其养成路径与发展策略。【结果】作为一名优秀编辑,弘扬文化使命,传承优秀文化,引领社会风尚,传播正能量,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结论】新时代对优秀编辑的要求不断提高,优秀编辑的培养和发展至关重要。优秀编辑为社会的繁荣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传媒理论
媒体“可及性”实践的问题研究
张琳 李德兵
2024, (5): 29-32.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5.005
0 0
摘要:
摘要:【目的】互联互通时代,信息获取无障碍正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为促进残障人士与非残障人士平等享有资讯获取权,文章探讨媒体“可及性”的实践问题。【方法】本研究以历史和文献分析方法,探讨媒体在实施“可及性”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特别是针对无障碍电影和短视频领域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揭示出互联网新媒体在提供“可及性”方面的不足,导致残障人士在信息获取方面的“鸿沟”日益扩大。鉴于此,建立新的“通路”变得尤为紧迫。【结果 / 结论】本研究致力于探讨缩小“数字鸿沟”的策略和方法,通过对电影行业和自媒体平台的深入分析,旨在为残障人士提供更广泛的网络参与机会,使他们在信息获取方面能够平等享受到便利。
传媒理论
试论科技编辑人才的时代特征与使命
罗晓莉
2024, (5): 33-36.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5.006
0 0
摘要:
摘要:【目的】新时代要求科技编辑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担当时代重任,积极推动科技出版转型升级,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方法】本文从分析科技出版新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出发,提出新时代科技编辑应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勇于担当自立自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益求精匠心于行等时代特征,肩负坚守科技出版强国使命追求、勇挑科技出版转型升级重任、完善现代科技编辑技术体系、提升出版国际传播力影响力等使命任务。【结果 / 结论】成为适应新时代科技出版发展需求的综合型人才,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与担当。
新媒体研究
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采编策略
姜琦
2024, (5): 37-40.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5.007
1 0
摘要:
摘要:【目的】 分析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采编策略。【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法,结合工作实践,对电视新闻采编进行研究和总结。【结果】 在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电视新闻面临挑战,受众需求与传播格局发生变化。通过多平台整合、互动性提升、移动端优先、内容创新、数据驱动、品牌塑造与社会责任等一系列策略实现电视新闻采编优化。【结论】在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采编方法与策略调整至关重要。多平台整合、互动性提升和移动端优先等策略的实施,有助于电视新闻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同时,内容创新、数据驱动和社会责任的践行,不仅可以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影响力,还能够树立媒体形象,赢得观众信任。
新媒体研究
新媒体矩阵思维在学术期刊中的应用与构建路径探析
王红霞
2024, (5): 41-44.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5.008
0 0
摘要:
摘要:【目的】探析学术期刊如何运用新媒体矩阵思维,构建高效、多元、互动的新媒体传播路径,从而提高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方法】新媒体矩阵在学术期刊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社交媒体运营、跨媒体出版、多元化传播等方面,学术期刊需要明确新媒体矩阵构建的目标和定位,选择适合自身学科领域和内容特点的新媒体平台,加强内容审核与把关,做好持续优化与创新。【结果】新媒体矩阵思维以新媒体平台为载体,将学术期刊的传播、推广、互动、评价等功能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传播网络,推动学术领域的跨界合作,为学术研究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结论】新媒体矩阵思维是一种整合多种新媒体平台,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传播体系的思想,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信息传播的载体,其和新媒体的全面充分融合,使得学术信息传播方式焕然一新。
新媒体研究
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新闻的采编技巧
郭鸿鹏
2024, (5): 45-49.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5.009
0 0
摘要:
摘要:【目的】适应新形势,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的采编水平,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提升信息传播效果。【方法】通过深入研究当前社会背景、媒体发展趋势和受众特点,制定新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策略。强调在新闻报道中注重信息真实性、客观性,采用多元化的表达方式,结合创新技术手段提升制作水平。加强团队协作,培养新闻编辑专业素养,拓展采访渠道,注重互动与反馈,积极借助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信息传递。【结果】新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的实施有效提升了信息传播效果。新闻报道更加真实客观,内容更贴近受众需求,观众参与度和信任度显著提升。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和创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使新闻制作更具吸引力,适应了受众多样化的消费习惯。团队协作力度增强,编辑专业素养得到提升,采访渠道的拓展使新闻报道更加全面深入,互动与反馈加强了与观众之间的亲密关系,社交媒体的应用进一步拓展了信息传递的渠道。【结论】在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的更新与提升是必然的需要。通过采用新的策略,强调真实客观、多元化表达、创新技术手段等,更好地适应受众需求,提高信息传播效果,推动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新媒体研究
汕尾市城市形象设计的符号建构与传播策略研究
华笑
2024, (5): 50-55.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5.010
0 0
摘要: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提升汕尾市的城市形象,使其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进而促进城市传播与发展。【方法】本文对汕尾市的城市形象进行深度剖析,深入挖掘其文化底蕴,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新媒体时代,城市形象主要依托网络渠道,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结果】经过深入研究和精心策划,形成了一套符合汕尾市实际情况的城市形象构建与传播方案,为汕尾市的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结论】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构建特色城市风貌;利用新媒体资源,创新传播内容方式;依托城市地标,塑造城市形象定位。基于对汕尾市城市形象的研究,提出一套系统的、可行的城市形象提升策略,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塑造独特的城市品牌形象,打造鲜明的城市品牌特色,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
查看更多
探究广播电视媒体在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短视频融合传播策略
葛晶
[摘要](491) [PDF 2483 KB](70)
摘要: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短视频模式逐渐成为人们碎片化信息获取的主要来源渠道。而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一直在受众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与科学性,是人们了解国家政策、关注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要深入剖析短视频的优势,充分发展新闻媒体与短视频的黏合度,宣扬正确价值观,引领社会舆论导向,不断创新发展形式,与时俱进地改革广播电视媒体新闻生产模式,探究广播电视媒体在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短视频融合传播策略,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媒体新闻类节目的传播发展。
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生产的发展特征及现状分析——以“抖音”平台新闻短视频的内容生产和传播为例
朱奕锦
[摘要](791) [PDF 2288 KB](131)
摘要:
短视频在近几年以较快的速度发展成熟着,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媒介传播模式和形态。许多官方主流媒体机构审时度势,通过开通抖音短视频账号,参与新媒体运营等方式丰富传播渠道,提升对舆论的把控与引导。本文主要以抖音短视频 App 内的主流媒体新闻生产为切入点,通过对现阶段短视频新闻及抖音短视频内容生产的基本特征、优势所在、不足之处等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短视频整体行业的新闻作品生产、传播情况,并提出一定的合理化建议和可行性参考。
“元宇宙”探源与寻径:概念界定、发展逻辑与风险隐忧
黄楚新, 陈智睿
[摘要](641) [PDF 9326 KB](131)
摘要: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持续增大,“网对网”的交流模式逐渐成为人际沟通的日常景观。元宇宙概念在此过程中渐成热点,并在 Facebook 改名 Meta 之后获得全球广泛关注。元宇宙概念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技术发展的长期驱动之下生成的。本文将立足于元宇宙概念产生的技术条件与现实动因,站在概念界定、发展逻辑与风险隐忧三个方面,具体解析元宇宙的实质内涵与未来发展,以期澄清元宇宙发展中存在的症结、误解。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洋网红”短视频研究
王舒敏, 杜恩龙
[摘要](270) [PDF 4172 KB](44)
摘要:
当前短视频平台吸引了一大批“网红”,“洋网红”群体也逐渐走入大众视野。这些“洋网红”群体通过短视频搭建起沟通中外文化的桥梁,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构建了中国的国家形象。本文首先梳理“洋网红”的特征和走红原因,而后对抖音短视频平台上 11 个人气“洋网红”账号的内容进行分析,探究“洋网红”短视频内容特征以及对跨文化传播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促进洋网红群体未来在短视频平台的良性发展。
国潮正当时 融合更出彩——新媒体技术赋能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
钱林林
[摘要](324) [PDF 1383 KB](45)
摘要:
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形成的宝贵精神文化遗产。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新媒体技术,尤其传统媒体转型发展中,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根植传统文化,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2021 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以全新的艺术形式为观众展现出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充分利用移动优先、融合传播、互联互通和高新视频技术,立足中原文化、黄河文化,坚持“内容为王”,凸显了舞台舞美布局的层次和空间的变化,技术赋能实现了虚拟场景与现实舞台的完美结合,运用全新的表达方式和技术手段进行包装,为观众挖掘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带动文化寻根热潮,弘扬了中原文化,坚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场景、符号、情感:移动短视频的互动仪式研究
冯蓓蓓, 张凯翔
[摘要](294) [PDF 1428 KB](48)
摘要:
智媒时代下,5G、VR、大数据等技术的赋能重构了短视频的传播路径。交互传播、时空重塑优化了消费体验,打造了与用户更为适配的场景网络。内容的深耕与用户的分层构建了传受双方的互动仪式链,在技术的牵引下,短视频制作者将视点从内容输出转向情感探索,在趋于饱和的市场中迎来了从“竞速”到“求质”的拐点。本文将分别从场景的功能创造、符号的互动对话、情感的表达扩散三个维度,具体剖析移动短视频的互动仪式链的构建路径,探寻背后的消费逻辑与情感纹理。
破局立新:短视频平台内容审核机制创新探析
黄楚新, 贺文文
[摘要](550) [PDF 9282 KB](93)
摘要:
为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符合国家和行业监管要求,互联网短视频平台对用户内容生产审核需求更加迫切。本文通过分析短视频平台内容审核现状及现存问题,提出互联网短视频平台内容安全审核创新的一些探索办法,以期为短视频内容生态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和融合能力探究
王朝阳
[摘要](416) [PDF 2515 KB](56)
摘要:
互联网的发展普及,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发展土壤,近年来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快速普及,使新媒体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与此同时,传统媒体的生存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以迎合时代发展潮流。在融媒体时代,要想整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实现内容兼容、资源互通以及宣传共融,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必须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和融合能力,以契合融媒体时代特征。本文对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进行简要阐述,分析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优劣势,并具体探讨提升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意识和融合能力的策略。
ChatGPT 的技术特征与应用前景
郭全中, 张金熠
[摘要](452) [PDF 2416 KB](109)
摘要:
数字文明:元宇宙中人的虚拟身份认同与媒介化生存
李康跃, 王雪梅, 闫晓阳
[摘要](451) [PDF 1409 KB](78)
摘要:
技术与社会的繁荣与“再组织”使“元宇宙”概念破壁而出,人们正以此为基点创造一个划时代的数字文明,即数据、人、关系共同构成的未来世界图景。在元宇宙所营造的媒介环境下,人的自我认同完成了由“符号”到“身份”、 由“视听”到“感知”、由“情景”到“社会”的转化。作为第三媒介时代的代表,元宇宙在完成媒介感知的“反向进化”之余,也导致了人的“生存危机”,因此对人在元宇宙中的沉浸式媒介化生存也需辩证看待。
全媒体传播实践与思考
汤代禄
[摘要](1017) [PDF 14756KB](170)
摘要:
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打造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媒体深度融合目标路径越来越清晰。通过在全媒体传播中内容建设、技术支撑、创新管理等方面的实践探索,思考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中的具体难点,寻求突破之道。
非凡十年:2012—2022 年我国媒体融合发展与实践
黄楚新 常湘萍
[摘要](882) [PDF 6068KB](142)
摘要:
当前我国媒体融合发展进入全面发力、深度融合、构建体系的新阶段,近十年来在政策的驱动下,各级媒体在实践探索、技术应用、产业延伸等方面成果颇丰。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媒体既在创新应用、升级技术平台方面不断探索,也在理念、机制等方面有了较高的提升与较大的突破。

专题 · 观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