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广武长城 触摸历史文脉——“五一”徒步广武明长城游记

来源:朔州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4-05-14 10:35 0

时光正好,微风不燥。乘着五一假期,我们四位热爱塞外文化、热衷登山游览、热心于长城体验的准驴友,在5月和煦春风的轻抚下,走出户外,沐浴阳光,徒步朔州广武明长城。深情感受岁月沧桑,亲自触摸数百年的历史文脉,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踏青远足,更是一场穿越先秦、南北朝、辽金、大明历史时空的文化之旅。

一、启程:历史的序曲

“一个热爱中华大地的人,他一定会爱她的每一条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页光辉的历史。”这是习近平总书记30多年前在河北正定工作时的一段深情告白。

身未动,心已远。广武明长城,属于成熟的徒步线路,在驴友圈内负有盛名。这次广武长城之行,我们事前就安排好具体行程,四个人兴趣相投、志向相符、步调一致,几颗火热的心早已飞出。5月2日清晨,一大早,我们赶到了白草口村集结出发,身背行囊,踏歌前行。

白草口村是一个美丽小山村,位于山西省朔州山阴县和忻州代县交界的古雁门十八隘之一的百草口边上。清晨时分,村子静悄悄的,仿佛还在沉睡中,阳光透过云层照在路上,此刻除了我们,只有古老的烽火台似乎在诉说着昔日的辉煌。我们从白草口村爬上东山,迈出第一步时心中充满了好奇、兴奋以及对未知旅途的一丝忐忑。山脚至山顶处的长城原为砖砌,今多残存夯土,山脚城墙为阶梯式,陡峭之处将砖砌垛口砌在山岩之上。由白草口东至猴儿岭的一段城墙外侧高10米左右,保存尚好。

这段锯齿形长城,是沿途徒步最艰险的一段。出大运高速雁门关隧道(北出口)右边看到的蜿蜒向上的长城就是猴儿岭的锯齿长城,雁门山的白草口长城,是山西屈指可数的包砖长城,雄奇险峻国内罕见,在长城、摄影、徒步界中知名度很高。

二、前行:时光的印记

有人说,兴趣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广武这个地方,作为雁门关的前哨站而存在,深深吸引着我们。据历史记载,有关广武的战事多达4700余次,著名的汉逐匈奴、唐御突厥、宋抗契丹、明击瓦剌均发生在此。

广武明长城是现存包砖最完整的明长城之一,始于山阴县新广武村,到代县白草口村,是如今保存比较完好的长城。修建于明洪武帝七年(1374)、明万历丙午年(1606年)大规模重修包砖,今天在多个敌楼券门嵌砌的石刻牌匾中的文字仍清晰可辨,整段长城气势磅礴,恢宏壮观,宛如蜿蜒曲折的巨龙盘踞于猴儿岭山间,颇有“跃上葱茏四百旋”之势,堪称长城界的颜值担当。

从白草口到广武的长城沿山脊而建,地势较缓,沿途有三十座敌台,穿越全程大约十多公里的路程。白草口西山上坍塌严重,有两座砖敌楼,只存夯土墩台,远远望去就像暮年的卫士默默注视着过往的一切。一路上,残破的城墙此起彼伏。每一步都踏在厚重的黄土上,每一步都是对自己体力和意志力的考验。如果你是一个热心于长城文化的驴友,提醒你千万记得要去广武看看万里长城最原汁原味的模样,北京市政府在修复京郊长城也曾经把这段长城作为修复的依据。

三、至景:月亮门前的遐思

千年沧桑,塞外广武,从哒哒马蹄声中回归宁静,青山从此还绿色,我们历经数小时的全力攀登,逐渐接近此行的目的地,不远处,一道熟悉的弧线映入眼帘——“月亮门”到了。“月亮门”作为广武明长城的一个标志性景观,其实是一座坍塌的敌楼遗址,以其独特拱门形状闻名于世,它们沉默地矗立着,在这片苍茫的土地上,我们的身影显得渺小,内心的震撼无以复加,这些饱经沧桑的敌楼虽已不再完整,眼前每一片热土、每一块城砖依旧彰显着古代工匠巧夺天工的设计与戍边战士守家卫国的情怀,触摸着斑驳的砖石,指间传来的是岁月的故事,耳畔则萦绕着遥远的号角声。站在月亮门平台上,朔州盆地一览无余,旧广武古城尽收眼底;桑干河逶迤东去;汉墓群近在咫尺;二广高速纵贯恒山,南北通衢;208国道连接村落直通雁门。此时此刻,疲惫的身体被眼前的壮丽景色所治愈,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涤。在这里,时间变得缓慢而宁静,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份属于古老中国的边疆烽火与和平渴望并存的气息。

四、感悟:跨越数百年的对话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广武长城是实证中华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此次徒步并非仅仅是为了征服或是抵达目的地,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去体会那些藏匿于泥土与砖石之间的历史记忆。站在敌台下,阅读着明代石牌上的古老而残缺文字,我们与长城之间仿佛进行了一次跨越数百年的对话,据文字记载这段长城竣工于万历丙午年(公元1606年),距今已有418年的历史了,跨越了近七个甲子。跨越长城,抚今思昔,听凭心神遨游在往日的伟大创造与今朝的和平盛世之间,一种保护文物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仰望华夏文明的历史天空,淬炼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登高望远,骋目驰怀,俯首穿行在绵绵高山和长城故地之中,感受岁月轮转,体味世事变迁,惊叹金戈铁马,珍惜岁月静好,短暂的是路途,绵延的是记忆,这次长城之行给每个人的记忆深处留下永恒的印迹。

我们相约2026年,广武长城建成420周年之际,山高为峰再聚首,重回广武情依旧。

【作者简介】李维、刘建生、周学东、董洪波,现居朔州,均为中煤平朔集团公司职工,热爱摄影、热爱历史探究,多次徒步白草口、广武明长城,致力于朔州的边塞文化,辽金文化的宣传。

编辑:董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