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索引号: 014051247/2024-00229
发布机构: 成文日期: 2024-04-03
信息名称: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促进城镇居民增收若干措施和2024年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措施的通知
文号: 徐政办发〔2024〕11号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促进城镇居民增收若干措施和2024年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措施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

《2024年促进城镇居民增收若干措施》《2024年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措施》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徐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4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4年促进城镇居民增收若干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部署要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不断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力争2024年全市城镇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增幅。现就促进城镇居民增收提出如下措施。

一、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助推工资性收入较快增长

1.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充分就业。把大抓工业、做强产业作为提高就业质量、加快富民增收步伐的关键之举,形成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的良性互动。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巩固壮大实体经济,重抓产业集群培育,聚焦强链补链延链,持续提升“343”创新产业集群量级,加快340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和100个重点服务业项目建设,力争产业投资增长10%以上。深入实施培大育强工程,新增产值10亿元企业10家。推动园区提质增效,加快省级以上开发园区转型步伐。开展招商引资质效提升年行动,持续推进招商引资“1号工程”,招引亿元以上项目600个、10亿元以上100个、50亿元以上20个。完善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增长联动机制,建立重大项目带动就业影响评估机制,确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6.8万人。〔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人社局;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商务局、财政局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以下各项工作均包含属地责任,不再一一列出。〕

2.着力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效能。主动对接“343”创新产业集群、急需紧缺用工行业企业,完善现场招聘、特色招聘、网络招聘、直播招聘等多元化招聘服务模式,打造人才集市、人才夜市、局长直播带岗等招聘品牌,畅通就业服务渠道,实现供需双方精准对接,全年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000场次以上。聚焦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举办针对性招聘活动,增加岗位供给,缩小群体收入差距。夯实实名制调查与就业帮扶,确保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就业率达90%以上,组织3900名青年参加就业见习。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完善人才“引育用留”政策体系,打响“彭聚英才·城就未来”品牌,引进高校毕业生4万人以上。落实城镇残疾人、大龄妇女等就业困难人员扶持政策,做好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开展精准化就业帮扶,落实“一人(家)一策”就业援助计划,落实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继续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试点,加强特色劳务品牌建设,精准推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转移就业。加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零工市场等载体建设,优化提升25个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兜底帮扶困难群体就业人数2500人。全面提升公共就业平台服务能力,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方便就业困难群体就地就近就业。全年实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万人,为3万名灵活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社保补贴2亿元。(牵头单位:市人社局;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编办,市财政局、退役军人事务局、总工会、残联、妇联等)

3.健全工资分配增长保障机制。健全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工作机制,提高工资集体协商水平,推进已建工会的百人以上产改企业开展集体协商。落实劳动关系领域风险预警机制,防范化解新业态领域用工风险,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企业工资分配宏观指导,按照省统一部署,及时调整发布最低工资标准。开展企业职工薪酬调查,分类发布符合本地实际的重点行业、职业工资价位信息,提供针对性薪酬指引服务。持续推进国企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稳慎发布市属企业工资指导线、非竞争类国有企业工资调控目标和调控水平。规范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工资收入正常增长机制,逐步调整优化工资收入结构,构建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刚性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持续完善根治欠薪治理体系,压紧压实属地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用工单位三方责任,常态化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加大欠薪案件处理处罚力度,健全工资支付举报投诉案件联动查处机制和欠薪争议案件快裁快审机制,完善失信联合惩戒管理,零容忍打击欠薪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98%以上,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99%以上,劳动保障监察员人均“双随机”执法检查用人单位数50户以上;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结案率达到90%以上,案件调解率达到60%以上。(牵头单位:市人社局、总工会;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中级法院,市教育局、财政局、住建局、发改委、公安局、国资委等)

4.建立更加高效的职业技能提升模式。紧紧围绕我市“343”创新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全面推行工学一体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全市各级职业技工院校不断完善专业和课程设置,提高产业需求和人才供给的契合度,提升技能人才收入水平。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企业和职业技工院校合作开设冠名班、订单班,强化技能人才培养。完善政府补贴性技能培训目录,加强民办培训机构动态管理,构建以企业为主体,职业技工院校为基础,民办培训机构为补充的技能培训新模式。持续办好“彭城工匠”职业技能大赛。继续推动中职扩容工程,2024年职业院校新增校舍面积22.4万平方,新增学位1万个,启动邳州中专、新沂中专创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办学单位。制定《对接“343”创新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的专业(学科)指导目录》,建立完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论证审核机制。进一步调整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重点建设对接区域主导产业链专业群,加强36个省级优质专业建设。全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万人次,到2024年末,全市高技能人才达到37万人,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到775人。(牵头单位:市人社局、教育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工信局、应急管理局、退役军人事务局、总工会等)

二、更加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充分释放经营性收入增长潜能

5.实施更加务实的创业扶持举措。培育建强“创响彭城”服务品牌,举办“梦想+”训练营、精英人才创业培训班等各类创业活动,着力推进创业政策落实,做好各类创业补贴发放工作,推广延伸特色创业服务四步法,加大初创实体培育支持力度。增强徐州市大学生创业园等国家级载体引领作用,统筹加强创业园区孵化管理。全年支持成功自主创业1.5万人,成功自主创业带动稳定就业人数3.95万人。发挥“工惠贷”创业扶持作用,全年发放贷款1亿元以上。(牵头单位:市人社局;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总工会、科技局、工信局、财政局、退役军人事务局等)

6.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完善企业开办服务,延伸企业开办“全链通”服务链条,提升变更(备案)登记全程网办水平,实现企业设立、变更、迁移、注销全程电子化。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推行涉企行政合规制度,积极打造区域营商环境高地。实施民营企业家三年培养计划,打造企业家友好型城市。探索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市场化建设,持续开展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中小企业服务月等系列活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和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和管理。年内经营主体突破150万户。(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场监管局、数据局;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工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工商联等)

7.落实各类惠企政策。开展常态化融资需求摸排,汇总中小企业融资信贷情况,确保中小企业有效贷款需求尽快落实。全面落实金融惠企各项政策措施,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确保普惠小微贷款增长20%,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市场主体能力。强化民营企业融资监测考核,对符合帮扶条件的民营企业加大支持力度。聚焦企业“融资难”问题,推广多元化信贷产品,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大力推广非接触式办税服务,持续扩大“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范围,不断深化“市县通办”“一件事一次办”等改革,优化纳税人和缴费人办税流程。加大涉企收费政策宣传力度,加强涉企乱收费行为治理,开展专项检查,推进涉企收费优惠政策落实落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进拖欠账款常态化清理和涉民企违规收费整治,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继续开展“1+1”减频次行动,压减“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任务,逐步将区县监管纳入全市统筹,变项目检查为行业检查,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一次性做好全行业检查工作。(牵头单位:市工信局、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徐州市税务局,人民银行徐州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徐州监管分局,市发改委、财政局、人社局、国资委、工商联等)

8.扩容升级消费需求。大力引导消费预期、积极创造便利条件、充分释放消费潜力、扩容升级消费需求,以消费拉动经营性收入提高,带动居民收入增长。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繁荣假日经济、节庆经济、夜间经济,实施老字号振兴计划,提高“淮海新消费”品牌知名度。促进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优化充换电设施布局,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增长8%以上。鼓励国内外高端品牌首发新品、落地首店,加快推进德基广场、君太平洋百货等项目,推动户部山、彭城商业步行街创建全国高品位步行街。大力发展品牌店、特许经营、进口商品直销、品牌连锁便利店等业态建设,提升区域品牌集聚度。推进县域商业项目建设,积极申报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扶持资金。谋划发展补齐生活业态短板,打造更多品质提升型一刻钟便民生活圈。2024年全年培育创建省、市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区域不少于50家。创建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持续打响“快哉徐州”品牌,促进A级景区开发新业态,推出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力争旅游总收入增长10%以上。持续开展“文化进万家”等文化惠民活动,举办汉文化旅游节等重点文旅活动,延伸文旅产业链,培育新兴业态,鼓励发展房车营地、等级旅游民宿等业态。强化旅游服务保障,建立健全文旅市场综合监管工作体制机制。(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商务局、文广旅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场监管局、工信局等)

三、编密织牢社会保障网,稳步提高转移净收入水平

9.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贯彻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政策。鼓励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持续扩大年金覆盖面;鼓励有条件的村(社区)参加城居保集体补助试点,扩大试点范围,提升居民养老保障水平。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积极运用大数据手段,推进精准扩面、规范征缴,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和群众规范参保,指导灵活就业人员主动接续缴费,推动法定人群参保全覆盖。确保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和退捕渔民全员刚性进保。逐步优化参保结构,鼓励引导新业态从业人员、进城就业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落实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大力推广“江苏医惠保1号”“惠徐保”等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不断增强参保群众抵御大病风险能力。全年新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各7万人。(牵头单位:市人社局、医保局;责任单位:市公安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徐州市税务局等)

10.稳步提高社保待遇水平。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统一调整各类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省定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208元提高到不低于225元。统筹提高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减轻居民用药就医负担;稳步增加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2024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700元。全面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推进个性化服务。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加大助餐服务力度,打造“徐享颐养”幸福品牌,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惠工保”互助保障工作提质扩面,年新增参保职工1万人,发放互助金800万元。向5000名一线产改工人、5000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赠送1年期专项综合保障计划。持续开展职工疗休养,免费“两癌”筛查等关怀举措。(牵头单位:市人社局、医保局;责任单位:市总工会、民政局、财政局等)

11.强化困难群体兜底保障。健全低收入人口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严格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政策。完善纳保对象分层分类认定体系,加强大数据关联比对,推行“信用+救助”。落实困难群众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及时调整城乡低保等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按照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及时向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落实《徐州市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实施办法》要求,发挥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托底保障功能,延伸专项救助覆盖范围,将低保边缘家庭纳入医疗救助等专项救助。落实《徐州市职工困难临时救助实施办法》,建立排查监测机制,健全分类帮扶机制。加大教育资助力度,建立健全发展型资助政策体系,对困难学生的申请认定实现层级审核。积极推进融合教育,着力推进15年一贯制特殊教育体系建设,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安置工作。保障困难群众多样化住房需求,建设第三期公租房1700套,新建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800套,开展主城区房屋养老金试点。(牵头单位:市民政局、教育局、住建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人社局、总工会、卫健委、医保局、退役军人事务局,残联等)

四、加快补足多元投资短板,助推财产净收入健康发展

12.引导拓宽投资渠道。充分发挥银行、券商、保险等多元金融机构服务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理财工具和产品,拓宽基金、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投资理财渠道,降低投资门槛和交易费用,加大宣传范围,引导居民合理配置个人、家庭资产,发挥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财务管理功能,鼓励有需求、有条件的金融投资者合理、分散配置各项资产,保障存量资产,提高金融产品渗透率。支持居民改善型住房需求,促进住房消费发展。鼓励探索养老金融新趋势,扩大普惠养老服务覆盖面。优化金融基础服务,积极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保障国库、发行、支付等金融基础设施平稳高效运转。建立健全数据共享机制,提升金融数字化水平。积极发展租赁住房市场,制定和发布房屋租赁指导价格,进一步促进租赁市场价格趋于合理区间,促进租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每半年发布主城区房屋租赁指导价格。(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人民银行徐州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徐州监管分局等)

13.加强财产权益保护。优化投资理财环境,强化金融理财产品监管,进一步规范投资理财渠道和交易方式,开展理财市场和网络借贷欺骗储户、不实宣传等违规问题排查整治,加大对居民投资理财合法权益保护。加强对居民金融理财知识和产品宣传培训,引导科学理性理财。强化特殊群体金融权益保护,推动解决“数字鸿沟”。规范金融广告,督促整改虚假宣传、夸大收益等行为,持续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增强居民投资风险防范能力。持续开展金融宣传教育,充分利用3·15、金融宣传月等专项活动开展重点宣传。加大金融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加强对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金融市场秩序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坚持依法征收,切实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权益。(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人民银行徐州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徐州监管分局,市市场监管局、发改委、住建局、公安局等)



2024年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措施

为落实省、市部署要求,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全方位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力争2024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全市城镇居民收入增幅。现就促进农民增收提出如下措施。

一、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

1.提升农民就业能力。统筹推行城乡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体系,突出特殊群体,面向大龄农民工、禁捕退捕渔民、易返贫致贫人口、残疾人等,推广订单、定向、定岗培训模式,年内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0.5万人左右。实施农民工素质提升工程,年内农民工学历提升1.5万人左右,培育高素质农民1.5万人。〔责任单位:市人社局、教育局、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以下各项工作均包含属地责任,不再一一列出。〕

2.拓宽农民就业空间。增加县域就业容量,招引一批就业门槛低、就业容量大的企业入驻,积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从当地招工用工,促进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健全跨区域信息共享和有组织劳务输出机制,引导推动农民向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高收入地区转移就业,全市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2万人左右。培育壮大劳务品牌,推广“支部+劳务合作社”发展模式,发掘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培养乡村能工巧匠,年内培育省级劳务品牌5个。(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农业农村局)

3.优化农民就业服务。推进“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瞄准重点群体,大力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无法外出、无业可扶的农村低收入劳动力、残疾人和零就业残疾人家庭成员。加强拖欠农民工工资源头预防和风险预警,完善根治欠薪长效机制,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农业农村局、住建局、残联)

二、增强农村创业创新动能

4.突出重点群体创业。支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等重点群体投身农村创业活动,实施大学毕业生到乡见习创业、能人回乡服务发展、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企业家入乡带民致富“四大行动”,年内开展大学生见习计划100人,培育一批农村创业带头人。支持青年扎根乡村创业创新,深化实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培育行动,新增入库“青年先锋”30人以上。举办农村创业大赛、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实施“乡村巾帼追梦人计划”,开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创业就业专项培训3000人次以上。(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农业农村局、妇联、团市委、退役军人事务局、徐州农科院)

5.加强政策扶持。加强对创业主体全生命周期政策扶持,落实一次性创业、创业场地租金、创业孵化、创业项目等各类补贴政策,鼓励各地按规定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创业扶持政策。落实好富民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组建一批创业服务专家队伍,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指导等专业化服务,探索“平台+导师+创客”服务模式。(责任单位:市人社局、财政局)

三、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6.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坚持稳面积、增单产,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150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100亿斤以上。完成35.45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增国债项目建设任务,确保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0万亩以上。改造中型灌区7个。有序推进8.8万亩省级绿色蔬菜保供基地建设,蔬菜产量稳定在2000万吨。扎实保障肉蛋奶有效供给,能繁母猪稳定在24万头。(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水务局)

7.健全农业全产业链。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做好做足“土特产”文章,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提升“农香徐来”市场影响力,推出一批爆款单品。组织实施徐州市农业品牌目录制度,打造我市农业品牌集群,培育农业品牌精品10个左右。大力发展食用农产品加工业,新创建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1个、力争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产值突破千亿元。(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发改委)

8.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办好“苏韵乡情”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徐州专场推介活动,新增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休闲农业年综合收入超80亿元。实施农村电商提质增效行动,加快打造电商新产业、培育农民新网红、应用手机新农具、创新直播新农活,力争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超过220亿元。健全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加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全市冷藏保鲜设施保有量稳定在2000个以上,库容稳定在130万吨。(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供销合作总社)

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头雁

9.推进家庭农场、合作社提质发展。组织实施“耕耘者”振兴计划,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力度。深化家庭农场、合作社示范创建,全市新评定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0家左右、新评定省级以上合作社示范社15家左右,加大对38家“头雁”家庭农场和26家“头雁”合作社示范社的培育力度,切实发挥好联农带农作用。(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10.培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持续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十百千”工程,新增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以上。支持19家“链主”企业和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完善拟上市农业企业梯队建设,建立规上企业培育库,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0家以上。推进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新招引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不少于4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0个。(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11.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聚焦农业生产薄弱环节和服务小农户,大力发展多层次、多类型、专业化的社会化服务,建成5个省级、10个市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持续培强3个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典型,打造一批省级以上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供销合作总社)

五、努力提高农民财产权益

12.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统筹推进经济薄弱村提升行动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三年攻坚行动,组织市、县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结对挂钩帮扶。鼓励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扎实做好农村产权交易规范化整市试点工作,确保平台合同上传率、线上交易开通覆盖率、音视频监控覆盖率均超95%。积极稳妥推动村级债务化解,精准制定化债方案,确保年底前非经营性债务化解达80%。(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13.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妥开展“小田变大田”试点,推动22个试点镇、163个试点村先行先试,有序抓好试点扩面,不断提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引导各地加大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力度,提升资源利用率。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建立“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入市制度,健全市场交易规则和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住建局、资规局)

六、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力度

14.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科学配置县域内师资力量,培养定向师范生300人。优化整合幼儿园布局,创建省优质高中3所。新增职业教育校舍面积19.8万平方米。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年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覆盖率达到66%,新建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十大相关功能中心10个左右,建制镇卫生院、行政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达标率达100%。(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卫健委)

15.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升社保待遇水平,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广集体经济组织补助其成员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引导农民选择高档次标准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持续提升村级互助养老服务,改造提升150个有代表性的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推动农村人员应保尽保、应参尽参。进一步落实社会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农村社会救助投入,持续提升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保障水平。(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医保局、人社局)

16.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00个,因地制宜、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率达 49 %。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成无害化卫生户厕16.7万户改造任务。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全市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镇(街道)占比达到75%。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推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更好服务支撑未落户常住人口在居住地享有基本公共服务。(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城管局、生态环境局、公安局)

17.加强重点地区帮促。扎实推进富民强村帮促,常态化抓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推动健康帮促、防贫保险、乡村医疗互助、小额信贷、消费帮扶等衔接政策落实。依托帮促车间吸纳、返乡创业带动、就业技能培训、组织劳务输出、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渠道,促进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低收入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落实269个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和57个省际边界村帮扶措施,以及帮促单位“七个一”工作责任,不断增强重点帮促村、省际边界村发展内生动力。(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七、强化政策支农惠农

18.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建立稳定的财政支农投入增长机制,加强财政资金管理,重点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质效。(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19.强化金融服务创新。大力推广“产业兴农贷”“供销U贷”“富农易贷”等支农专属金融产品,农业涉农贷款增速保持在15%以上。创新开展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贷款贴息试点,降低农业产业融资成本。持续推动产粮大县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农业保险密度达800元/人、深度达1.4%,保费收入稳定超12亿元。(责任单位:市财政局、供销合作总社、人行徐州市中心支行)

20.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支持徐州工程学院、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成果转化和服务基地建设,定期发布农业重大科技需求和推广计划,推广运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装备20项以上。加强农技队伍和能力建设,新培育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2个、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1.2万户。(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徐州农科院、徐州工程学院、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附件下载:
视频: